資源簡介 茶陵縣2024年下期期末質量檢測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5 ACDAA 6--10 CABAD 11--16 CBCDD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2分)17、.①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③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④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促發展,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⑤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每點2分,共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18、①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② 必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③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④必須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力量) (每點2分,共8分)19、(1)厲行法治要科學立法,實行良法之治;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全體公民共同守法;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材料3分,知識點3分,共6分)(2)有利于促進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20、(1)①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質量有待提高。②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保護環境就是生產力。③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的共識,是時代的選擇。④有利于解決黃河流域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當地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每點2分,共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①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②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③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⑤必須實行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21、(1)①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未來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②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奮斗。(每點2分,共6分)(2)①要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②要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③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④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每點2分,共6分)茶陵縣2024年下期期末質量檢測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兩年前,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教育部等多部門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的原因是( )A.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B.教育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C.教育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D.教育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2.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下列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是( )①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法院發布2024年第五期失信被執行人名單②住建委起草《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③海淀區選舉委員會向全區選民發布了新一屆人大代表選舉公開信④交管部門新增464個電子眼監督機動車斑馬線不避讓行人的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舉,人心不穩,法治就會千瘡百孔;而法治松弛,懲惡不力,德治也會破堤而潰。”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以德治國比依法治國更重要②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法治的基礎③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④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4.《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是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專家學者反復討論和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的。這體現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方針中的( )A.科學立法 B .嚴格執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5.中學生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下對應正確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學會換位思考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會欣賞他人③“單則易折,眾則難摧”——遵守社會規則 ④“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做文明有禮的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我國從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到單獨二孩、全面二胎,再到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是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B.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舉措C.說明計劃生育不再是我國的基本國策D.有利于家庭結構合理化7.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對“臺獨分子”發出嚴正警告: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下列關于“實現祖國統一”理解正確的是( )A.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B.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一國兩制C.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唯一途徑8.教育部要求從2021年秋季學期起,未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教活動的民族地區幼兒園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教活動。“十四五”期間,分期分批開展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訓。這有利于( )①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促進各族群眾溝通交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構筑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④保障少數民族的高度自治權,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世界不斷發生變化,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利益關系也在改變,盡管國際形勢緩和趨勢沒有改變,但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各類沖突事件不斷發生,考驗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整個世界復雜多變。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我國應該( )①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②積極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③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④單獨主宰世界事務,促進國家關系民主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成績屬于過去,未來仍待創造。中國的未來將會更美好,但是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長,走在發展的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下列屬于我國面臨的新的發展契機的是( )①百業俱興,政通人和 ②勞動力成本上升③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有一首歌的歌詞: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這句歌詞告訴我們( )①世界各國共處一個世界 ②中國應該是“村長”③各國應該謀求互利共贏 ④中國夢,世界夢,共同的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一張3歲敘利亞小男孩伏尸沙灘的照片背后,是小男孩一家四口躲避、逃離戰火和他母親、哥哥不幸溺亡的故事。除了小男孩一家,還有超過300萬的敘利亞難民在戰火紛飛中流離失所。小男孩一家與敘利亞難民的遭遇告訴我們( )A.戰爭與沖突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 B.戰爭代價沉重,我們要珍惜和平C.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要全面爆發 D.恐怖主義成為威脅和平的重要因素13.事不避難,敢于擔當。在維護區域穩定與安全、化解區域危機、對外經濟援助、瘟疫的防控等各個領域,都活躍著中國人的身影。這說明 ( )A.中國是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力量B.中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數量最多、影響最大C.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積極采取行動D.中國用有限的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14.近年來,株洲市各中學組織學生前往株洲方特、醴陵瓷谷、炎陵、湖南韶山等地研學旅行,這有利于學生( )①走進和適應社會生活 ②在實踐中學習和研究③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相融合 ④克服和超越學習上的一切障礙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5.在中國中車青年職業技能競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140名“高鐵工匠”角逐中車“工匠奧運會”最高榮譽。競賽分電焊工、機車電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三個職業來開展,既有理論測試,又有技能操作,綜合考驗選手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其競技水平代表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的最高水平。這告訴我們( )①每一種職業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 ②培養創新意識就能具備工匠精神③實現職業理想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④職業選擇主要考慮自身特長能力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6.每個人要從自己做起,做強大的自己。有強大的自己,社會就有強大的少年,國家就有強大的主力軍。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是因為(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青少年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③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④青少年的品格影響著國家未來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17、18題每小題8分,第19、20、21題每小題12分, 共52分)17、【改革進行時】改革開放讓中國的發展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小崗村的一紙“包干契約”,寫下波洞壯闊的時代敘事,深圳蛇口的改革開放主題博物館,講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奔流不息的黃浦江,見證著“因改革而興”的“浦東奇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僅以200多倍的經濟增長帶來“史詩般的進步”,更以“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跨越,成為“讓世界仰望的北極星”。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和政府正帶領中國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請簡要談談新時代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必要性。(8分)18、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夙興夜寐,執著地追求實現小康、過幸福生活的社會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請簡要談談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8分)19、(12分)材料一:建設法治中國,習近平主席金句頻頻:“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材料二:2024年10月,陜西西安的張先生因在路邊停車,一個月被罰16次,記48分,罰款3200元。雷先生提起申訴,認為交警做出16次處罰,但并未在車身粘貼過處罰通知,或以短信、電話的形式告知,使其一直處于不知情的狀態,導致其未能及時糾正。2月9日,法院判決交警大隊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應予以撤銷。(1)結合材料一,從厲行法治的角度,談一談你對習主席金句的理解?(6分)(2)根據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談一談法院撤銷處罰有何意義?(6分)20、(12分)材料一: 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他指出,黃河安瀾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材料二: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1)黨和國家為什么高度重視保護和治理黃河?(6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請你說說我國如何堅持綠色發展。(6分)21、(12分)材料一: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曾在園丁獎助學金頒發儀式上強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作為“強國一代”,希望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材料二:202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形勢復雜嚴峻,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外部環境對我國發展的不利影響持續加大。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未來可期!(1)根據材料一,運用“少年擔當”的知識,說說“強國一代”要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該如何積極謀求自身發展?(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答案.docx 茶陵縣2024年下期期末質量檢測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