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一年級統編道德與法治下冊教學設計3.錯了就要改(第1課時)教學目標1.能夠明辨是非,初步具有敢于承認錯誤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2.掌握有效改正錯誤的方法,初步養成知錯就改的品質。3.分享自身經歷,體驗在改錯中增長智慧,學會正確面對成長中出現的錯誤,發現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一體化教學內容提示本課立足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道德教育”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重在引導學生分辨是非,做了錯事勇于承認和改正,不撒謊;能夠控制消極情緒,形成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品質。這與第二學段學生了解自己,學會悅納自己,增強抗挫折能力相銜接,也為第三學段學生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學會理性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養成良好的自省習慣奠定基礎。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評選“校園之星”活動以及對生活情境的辨析活動,知道錯了要勇于承認、初步樹立責任意識。2.通過觀點辯論、實踐、合作討論等活動,學習自我反思,形成有錯及時改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一、辨析對錯1.評選“校園之星”(1)講述:學校準備評選“校園之星”,同學們紛紛寄來了自己的照片。(2)出示:8張情境圖片。圖1:升旗儀式時,一個男孩戴帽子。圖2:媽媽生病了,躺在床上,女孩給媽媽倒水。圖3:女孩一邊看課程表一邊準備第二天的學習用品。圖4:小女孩在客廳一邊做作業一邊抬頭看電視。圖5:為媽媽按摩的小男孩。圖6:小男孩在寫作業,房間里亂糟糟的。圖7:公交車上,小男孩主動給老人讓座。圖8:晚上十點鐘了,媽媽催小女孩趕緊睡覺,小女孩仍然埋頭玩電腦游戲。(3)提問:你認為他們當中誰能夠被評為“校園之星”呢?為什么?預設1:我推選圖2中的小女孩。她知道媽媽生病了,主動給媽媽倒水,說明她是一個孝順的小女孩。預設2:我推選圖3中的小女孩,因為她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預設3:我選擇圖5中主動給媽媽按摩的小男孩,因為他懂得孝敬父母。預設4:我選擇圖7中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的小男孩。他能主動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說明他很善良,很有愛心。(4)小結:在同學們推薦的小朋友里,有的小朋友孝敬父母,積極為媽媽獻愛心;有的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有的小朋友能夠尊老愛幼,主動向有需要之人伸出援助之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是我們這一次評選出來的當之無愧的“校園之星”。2.辨析落選原因(1)出示:東東戴著帽子參加升旗儀式的圖片。(2)提問:升旗儀式上,東東站得筆直,為什么評不上“校園之星”?你想對他說什么?預設1:升國旗的時候東東沒有脫帽,所以他評不上“校園之星”。預設2:我想對東東說:“東東,參加升旗儀式時要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要敬隊禮。你沒有脫帽是不對的。”(3)追問:另外幾張圖片中的同學為什么評不上“校園之星”呢?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預設1:圖4中的小女孩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這個學習習慣不好。我想對她說,做作業時要認真專注,抓緊時間將作業完成,做完作業后,可以在媽媽的許可下看一會兒電視。預設2:圖6中小男孩的房間太亂了,都沒有整理好。我想對他說,我們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間,不要給爸爸媽媽增添負擔。預設3:圖8中的小女孩深夜還在玩電腦游戲,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我想對她說,我們要保持身體健康,少玩游戲,按時睡覺。(4)小結:感謝同學們幫助圖片上的小朋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善于發現錯誤。(板書:發現錯誤)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校園之星”評選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同時,通過展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圖片,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區分正確的行為與不正確的行為,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為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二、勇于認錯1.玲玲的故事(1)播放: (動畫)清晨,玲玲在圖書館看書,看得可認真了。一不小心,她把水杯碰倒了,水灑在書本上。(2)提問:玲玲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情?預設1:玲玲在圖書館看書,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預設2:玲玲把圖書弄濕了,弄臟了。(3)播放:繼續播放動畫。動畫內容:玲玲腦子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小人說:“哎呀,真糟糕。趕緊趁管理員阿姨沒發現,悄悄地把書放到書架上。”另一個小人說:“哎呀,真糟糕,我怎么這么不小心呀!我趕緊和管理員阿姨承認錯誤吧,希望阿姨能原諒我。”(4)討論:同學們贊成哪種意見呢?說說你的理由。預設1:我贊成主動承認錯誤。如果隱瞞不說,就不是一個誠實的小學生。預設2:如果隱瞞不說,弄臟的書本就不能及時得到處理,會影響其他同學閱讀。所以,我也贊成主動承認錯誤。預設3:玲玲不小心把書弄臟了,是一個錯誤。如果把書悄悄放回書架,就是錯上加錯。我們應該知錯就改。(5)播放: (動畫)玲玲連忙去找了管理員阿姨,說:“阿姨,對不起,我不小心把書弄臟了。”(6)提問:阿姨會說什么?預設1:阿姨會說:“下次在圖書館看書,一定要愛護書籍,不能再把書弄臟了。”預設2:阿姨會說:“你已經認識到錯誤并承認錯誤了,阿姨原諒你,下次可要注意啦。”(7)小結:玲玲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獲得了阿姨的原諒。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不認錯。(板書:勇于認錯)2.我的經歷(1)提問:每個人都可能犯錯,勇于認錯是非常可貴的。誰能勇敢地說出自己曾經犯錯的情景?預設1:我在舅舅家曾經打碎了一個茶杯,我說是貓咪撞碎的。預設2:媽媽做了我不愛吃的菜,我很生氣,亂發脾氣。預設3:在高鐵上,我大聲唱歌,鄰座的阿姨很生氣。預設4:上語文課的時候,我正在看漫畫書,被老師發現了。(2)交流:你能說說自己主要錯在哪兒嗎?預設1:我打碎物品,不僅不敢承認,還撒謊,冤枉小貓咪。預設2:我不體諒父母的辛苦,挑食,影響身體健康。預設3: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我打擾到別人正常休息了。預設4:我上課時應該專心聽講,不能看漫畫書。(3)追問:你們當時有沒有認錯呢?結果怎么樣了?預設1:當時我撒謊,冤枉了小貓咪,導致舅媽生氣地把小貓咪放到客廳外面。小貓咪“喵喵”地叫,我心里很內疚,后來玩得都不開心了。預設2:我不僅挑食,還亂發脾氣,導致媽媽生氣地回了房間。爸爸對我感到很失望,批評了我。我非常后悔。預設3:鄰座的阿姨很生氣,批評了我。我當時很害怕,沒吱聲。預設4:老師把我的漫畫書沒收了,我覺得難為情。(4)指導:承認錯誤需要勇氣。如果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了犯錯的時候,你會怎么做?試著演一演,可以邀請同學配合表演。(5)展示。預設1:我會對舅媽說:“舅媽,對不起,我不小心打碎了茶杯,我錯了。”預設2:我會說:“對不起。媽媽,我錯了。您不僅要上班,還要做家務,太辛苦了!我不應該挑食,更不應該沖您發火。”預設3:我會不好意思地對阿姨說:“對不起,影響您休息了。”預設4:我會對老師說:“老師,我錯了,我不應該上課看課外書。請相信我,我一定會改。”(6)小結: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承認“我錯了”,會說“對不起”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板書:我錯了對不起)(7)賞讀:兒歌《我錯了》。承認“我錯了”,其實沒什么。說聲“對不起”,結果很神奇。勇敢去認錯,人人都歡喜。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引導學生先在辨析中感知“勇敢去認錯,人人都歡喜”,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學會坦誠地承認錯誤。三、善于改錯1.錯要及時改(1)播放:(學生的聲音)我年齡小,犯錯很正常,即使犯了錯,也不用緊張,長大以后再改也來得及。(2)提問: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什么?預設1:我不同意他的說法。小錯如果不改,就會慢慢發展成大錯誤,變成壞習慣就改不掉了。預設2:他這句話說得不對。雖然我們年紀小,但是也要做到知錯就改。如果讓小錯誤。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就會影響或傷害到我們自己。(3)追問:你能舉例說一說小錯不改, 結果變成大錯的案例嗎?預設1:我們在做作業時,如果不端正坐姿,就會變成近視眼和駝背,長大以后很難矯正。預設2:有的同學不喜歡整理房間,東西亂放,長時間這樣,就會找不到自己的物品,多著急啊!(4)指導:同學們說得真好,下面我們做一個小實驗“擦筆痕”。①準備:拿出一張白紙、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②要求:先在白紙的一處畫一道線 ,擦掉;再在另一處反復地畫幾道線,擦掉。③比較:兩處的擦痕有什么不同?預設:一道線的痕跡能擦得很干凈,幾道線的痕跡就擦不干凈。(5)小結:人生就像一張白紙,你犯的錯誤,就像白紙上的一道筆痕。如果知錯就改,這道筆痕就很容易擦干凈。如果犯了錯不及時改正,并不斷地重復犯錯誤,就相當于在白紙上不斷地畫筆痕,就很難擦干凈。所以,犯了錯一定要及時改錯。(板書:善于改錯及時改錯)設計意圖通過話題辨析及“擦筆痕”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到,年齡小不能成為犯了錯誤不及時改正的借口,思考自己的行為,強化對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2.這樣來改錯(1)出示:(教材第11頁最上面一幅圖)浩浩和媽媽買菜回家,在乘坐電梯的時候,浩浩隨手將垃圾扔到了花盆邊。(2)提問:媽媽看到浩浩的行為,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她會怎么批評浩浩呢?預設1:媽媽會批評浩浩:“垃圾桶就在這里,不要隨便扔垃圾。”預設2:媽媽很生氣,她會對浩浩說:“你已經是小學生了,人都像你這樣亂丟垃圾會怎樣?這樣做對嗎?”(3)追問:如果你是浩浩,應該怎樣補救呢?預設1:我要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預設2:我要先向媽媽承認錯誤,保證以后不亂丟垃圾,然后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4)出示:教材第11頁圖①。(5)提問:浩浩怎么做的?預設:浩浩聽了媽媽的話,彎腰撿起了紙團,放進了垃圾桶。(6)追問:你想對浩浩說什么?預設;我想對浩浩說:“你能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7)啟發:浩浩不僅知錯就改,回家后還做了什么?(8)出示:教材第11頁圖②。預設:浩浩回家后還反思了自己為什么會犯錯,并且制訂了改錯計劃。(板書:進行反思)(9)提問:浩浩為什么會犯這個錯?預設1:他可能覺得將垃圾扔進垃圾桶比較麻煩,隨手一扔更加方便。預設2:他可能曾經看到別人隨意丟棄垃圾,認為這是正常的行為。預設3:他可能覺得偶爾扔一次沒關系。(10)討論:浩浩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他會怎么想呢?預設1:亂扔垃圾會破壞環境。垃圾桶就在旁邊,我怎么能為了自己方便就亂扔呢?預設2:亂扔垃圾是不對的,不管別人怎么做,我都不能受到不好的行為影響。(11)追問:為了避免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浩浩制訂了改錯計劃,他會怎么寫?預設1:他會寫一些警示標語,時刻提醒自己。預設2:他會寫:我以后要隨身攜帶一個小垃圾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預設3:他會寫:我要長期堅持,請媽媽來監督自己。(12)出示:教材第11頁圖③。(13)播放:浩浩走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錯了,我不應該隨地扔垃圾。這是不尊重保潔阿姨勞動的表現,也會破壞環境。以后我一定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媽媽,請您監督我。”(14)討論:浩浩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媽媽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預設1:媽媽很開心,她會說:“浩浩,你能知錯就改,真是一個好孩子。”(板書:知錯能改人人夸)預設2:媽媽很欣慰,她會說:“好的,媽媽一定監督你,幫助你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設計意圖通過對圖例的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明白,犯了錯,除了要在行為,上改正,還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認真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制訂改錯計劃。此環節充分發揮了教材案例的引領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找到有效改錯的方法。四、實操改錯1.改錯日志(1)講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同學們,知錯能改是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犯了錯不可怕,只要勇敢承認并改正,就會變得更優秀。(板書課題:錯了就要改)(2)出示:“我的改錯日志”記錄表。我的改錯日志什么錯誤 犯錯原因 改錯計劃 改錯效果(家長評價)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曾經犯的錯,想想為什么犯錯,又有什么改錯計劃。2.評價(1)拓展:回家之后,請你說給家人聽,并請他們幫你填寫表格。下節課把表格帶到學校,我們召開一次改錯故事會。希望同學們能及時發現錯誤,勇于承認錯誤,善于改正錯誤,成為更好的自己!(2)評價標準。評價內容 什么錯誤 犯錯原因 改錯計劃 改錯效果評價標準 5顆☆ 能夠完整地描述并記錄自己所犯的錯誤 能夠深刻地認識到犯錯的原因 能獨立制訂一個詳細而實際的改正計劃 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成功改正了錯誤,并且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4顆☆ 能夠簡單地描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記錄下來 能夠獨立分析犯錯的原因 能制訂改正計劃 基本能按計劃改正錯誤,有時還會犯一些小錯誤,但總體上有很大的進步3顆☆ 能夠在爸爸媽媽的提醒下,簡單地描述自己的錯誤 能夠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分析犯錯的原因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能夠制訂一個基本的改正計劃 在爸爸媽媽的提醒和幫助下,改正了部分錯誤,但有時還是會犯錯自評:我獲得_________顆星爸爸媽媽評:_________獲得_________顆星備注:18~20顆☆(很優秀,要保持); 15~17 顆☆(較理想,要努力);12~14顆☆(有潛力,要加油)板書設計錯了就要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