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嶺南版下冊《尋覓家鄉美》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元教學主題 尋覓家鄉美 學科 美術 年級 七年級單元 第一單元 授課人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圍繞“尋覓家鄉美”展開,包含兩課。第1課《豐收的果實》,豐收時節,家鄉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有紫葡萄、紅辣椒、綠西瓜等。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了解靜物構圖,如三角形構圖、圓形構圖等,學生要用色彩寫生方式描繪家鄉果實,還需參與宣傳片《家鄉的果實》錄制并設計拍攝清單,也可嘗試用剪紙等方式表現豐收場景。第2課《光陰的色調》,革命老物件承載著歲月懷念與國家變遷,學生要向長輩了解家中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制作信息卡,開展故事分享會。結合老物件故事運用道具營造時代感色調并用攝影記錄,最后策劃“尋覓家鄉美·訴說光陰故事”主題展覽。21世紀教育網新課標要求 根據新課標,課程應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美術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還感受到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會變遷和文化背景。文化素養的培養:新課標強調課程應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美術作品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美術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還感受到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會變遷和文化背景。 實踐能力的提升:新課標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核心素養的培養:新課標凝練出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這四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貫穿于藝術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內容與方法:教材內容的組織要考慮綜合性,將課程內容有機而巧妙地融入每個課題或學習單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識性,7 - 9年級的教材要適當注意知識性,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跨學科學習:適當設計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活動,加強美術與各學科間以及美術與自然、社會、科技間的內在關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21世紀教育網 學習方式的引導:結合情境、主題與基本問題等環節,有效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評價體系的改進:在評價體系上進行了改進與完善,包括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多元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評價等。單元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和觀察力,但對當代主題性美術作品的認識可能較為有限。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動手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和動手制作,逐步理解美術作品的奧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需要在課堂中得到鍛煉。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部分學生可能對美術作品缺乏興趣,需要通過生動的教學情境和豐富的活動設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21世紀教育網單元目標 1. 學生能夠了解家鄉豐收果實的色彩、形狀等特征,掌握靜物構圖方法,如三角形構圖、圓形構圖等,學會用色彩寫生方式準確描繪家鄉果實。 2. 學生通過欣賞與果實、老物件相關的美術作品,感受創作者的情感表達,理解美術作品在記錄家鄉發展和表現家鄉精神方面的作用。21世紀教育網 3. 學生能運用多樣化的材料和美術技法,如剪紙、攝影等,創作反映家鄉豐收場景和老物件故事的美術作品,并組合展示。 4. 學生了解家鄉特產水果和老物件背后的文化內涵,增強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5. 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單元重難點 重點:了解美術作品在記錄家鄉發展和表現家鄉精神方面的作用,掌握靜物構圖方法和色彩寫生技巧,理解老物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21世紀教育網 難點:根據不同美術作品的特點,21世紀教育網分析其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創作具有創意和感染力的反映家鄉特色的美術作品,深入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通過美術形式展現。核心素養 審美感知: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家鄉題材的美術作品,培養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感受家鄉發展和家鄉精神的能力,了解美術作品的構成要素和藝術形式特征。學生能夠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感受家鄉豐收的喜悅和老物件所承載的歲月記憶,從而更好地發現美、感知美,21世紀教育網豐富審美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藝術表現: 引導學生探究美術作品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組織學生根據創作主題,選擇特定的藝術表現形式,合理運用美術作品的構成要素進行構思,并通過草圖、成品等方式呈現,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使藝術創作成為表達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21世紀教育網 創意實踐: 鼓勵學生運用身邊廢舊材料,設計和制作反映家鄉豐收場景和老物件故事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表現手法,將心中對家鄉的理解和感悟呈現出來。此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21世紀教育網 文化理解: 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感受家鄉題材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在創作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體會美術作品是家鄉發展的記錄和家鄉精神的寫照,創作具有獨特想法的藝術作品。通過賞析、討論、體驗等實踐活動,激發學生持續探究家鄉美術文化的興趣,領會美術作品在記錄家鄉發展和表現家鄉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尊重家鄉文化的獨特性,增強文化自信。單元情景 在我們美麗的家鄉,有著豐收時節五彩斑斕的果實,還有承載著歲月記憶的老物件。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家鄉的這些美好。描繪果實的作品,展現了家鄉豐收的喜悅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果;21世紀教育網關于老物件的作品,記錄了家鄉的變遷和人們的生活故事。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激發我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達成單元評價表 單元評價表 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自我評價 知道與表達知道家鄉的特產水果,并且能簡單的介紹它,知道老物件的故事,理解老物件所承載的意義。 ☆☆☆☆☆掌握與運用能運用2-3種美術技法表現家鄉的果實,運用攝影的方法記錄老物件。☆☆☆☆☆理解與交流能為家鄉的果實宣傳片設計一份拍攝清單,能策劃充滿創意的老物件主題展覽。并能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表(或用單元結構流程圖表示) 單元課時規劃 授課類型課時設置課程 內容課時目標核心素養達成 新授課 1 豐收的果實1. 了解家鄉豐收果實的特點,掌握靜物構圖方法。21世紀教育網 2. 通過欣賞名家作品,感受創作者對豐收場景的情感表達。 3. 運用色彩寫生方式描繪家鄉果實,參與宣傳片《家鄉的果實》錄制策劃。 1. 能口頭表述家鄉豐收果實的特點和靜物構圖的作用,通過欣賞、分析、討論等方式,體會美術作品在記錄家鄉豐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進行表達(審美感知、文化理解)。 2. 能融合其他學科知識,討論、概括美術作品中果實的表現手法和構圖形式(審美感知)。 3. 能與同學合作完成果實寫生作品和宣傳片拍攝清單的設計(藝術表現、創意實踐)。 新授課 1 光陰的色調1. 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理解老物件所承載的家鄉變遷。21世紀教育網 2. 通過欣賞老物件相關作品,感受創作者對歲月的情感。 3. 運用攝影等方式記錄老物件,策劃“尋覓家鄉美·訴說光陰故事”主題展覽。21世紀教育網 1. 能通過賞析與討論,了解老物件在記錄家鄉變遷和表現家鄉精神方面的作用(審美感知、文化理解)。 2. 能辨別老物件相關美術作品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理解作品如何表現歲月記憶和家鄉精神(審美感知)。 3. 能與同學合作,設計并制作老物件攝影作品和展覽策劃書(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第一單元大單元教學(第1課)學習規劃課型課時 新授課1課時核心素養 目標 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欣賞不同藝術家描繪果實的作品,分析構圖和色彩運用,提升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感知能力,體會不同藝術形式表現豐收果實的美感。 藝術表現: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構圖知識和色彩寫生技巧,描繪家鄉的果實,掌握色彩寫生方法,嘗試多種藝術形式表達,提高藝術表現能力。21世紀教育網 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在繪畫和宣傳片拍攝等創作中發揮創意,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如設計獨特的構圖、運用創意手法展現果實。 文化理解:通過剪紙拓展活動,了解中國剪紙這一民間藝術與豐收文化的聯系,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以“豐收的果實”為主題,通過賞析經典美術作品、學習色彩寫生、拓展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感受豐收的喜悅,了解靜物畫的構圖特點和色彩運用,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創造力。教學內容包括:①靜物寫生:介紹靜物的概念,引導學生觀察靜物的造型特點,學習色彩寫生的基本步驟和方法。②賞析經典:賞析卡拉瓦喬的《水果籃》、塞尚的《蘋果和橙子》、王肇民的《紫蘋果》等經典美術作品,分析作品的構圖特點和色彩運用。③拓展實踐:通過剪紙、拍攝宣傳片等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豐收場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21世紀教育網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色彩寫生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掌握靜物寫生的構圖特點和色彩運用。 2.賞析經典美術作品,理解作品的構圖特點和文化內涵。 難點:21世紀教育網 1.在色彩寫生中,如何考慮光源與環境色的因素,使色調統一和諧。 2.如何運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豐收場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習活動 活動一: 欣賞藝術家們的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的構圖特點。活動二:學習用色彩寫生的方式,描繪家鄉的果實(繪畫材料不限)。 要求:色彩寫生果實時,不能僅看到它的固有色還要考慮光源與環境色的因素,讓色調統一和諧。21世紀教育網作業設計 課堂練習: 2.課后作業布置:21世紀教育網 (1)繪畫作業:請學生用色彩寫生的方式描繪家鄉的果實,要求色彩和諧,構圖合理,能夠表達出豐收的喜悅。21世紀教育網 (2)拓展作業:請學生選擇一種拓展實踐活動,如剪紙、拍攝宣傳片等,進行創作實踐,并在下節課上進行展示和交流。拓展 1.介紹剪紙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示范簡單剪紙方法,讓學生嘗試創作豐收主題剪紙。 2.講解宣傳片拍攝清單設計要點,鼓勵學生課后分組設計并錄制家鄉果實宣傳片,培養學生對不同藝術形式的興趣和綜合實踐能力,拓展藝術視野。作品展示與交流 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引導互相評價,給予總結評價。21世紀教育網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構圖、色彩寫生知識,總結創作過程中的收獲與不足,強化重點知識,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加深記憶。21世紀教育網第一單元大單元教學(第2課)學習規劃課型課時 新授課1課時核心素養目標 審美感知:引導學生觀察老物件,感受其獨特的歷史韻味與藝術美感,通過攝影、展覽策劃等活動,培養學生對構圖、光影、色調等藝術元素的感知能力,提升審美素養。21世紀教育網 藝術表現:讓學生掌握攝影技巧和構圖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為老物件拍攝富有時代感的照片;學會策劃展覽,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呈現老物件,提高藝術表現和實踐能力。 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在老物件故事分享、攝影創作和展覽策劃中發揮創意,如創新故事講述形式、獨特的拍攝視角和展覽布局,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精神。 文化理解:通過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和家庭情感,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和歷史的理解與認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以“光陰的色調”為主題,通過感知交流、攝影實踐、故事分享和展覽策劃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老物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感受歲月的變遷和家鄉的發展。教學內容包括:21世紀教育網 ①感知交流: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老物件,引導學生認識老物件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②攝影實踐:學習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如構圖、色調、景別等,運用攝影記錄老物件。 ③故事分享:通過小組合作開展老物件故事分享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21世紀教育網 ④展覽策劃:策劃一場主題攝影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攝影的構圖方法和景別運用,學會為老物件營造富有時代感的拍攝氛圍;了解展覽策劃的基本流程和要素,能夠參與策劃主題展覽。 難點:運用攝影技巧和創意為老物件拍出具有感染力的照片,突出其時代特色;在展覽策劃中體現創意和文化內涵,合理安排展覽內容和展示方式。學習活動 活動一:制作老物件信息卡21世紀教育網 老師講解信息卡制作要求,提供示例(如縫紉機信息卡),巡視指導。活動二:攝影實踐 請你結合老物件背后的故事,運用襯布、燈光等道具為它營造富有時代感的色調,并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注意取景構圖、焦距。活動三:故事分享21世紀教育網 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老物件故事分享會,介紹分享會的流程和要求。活動四:展覽策劃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策劃“尋覓家鄉美·訴說光陰故事”的主題展覽,介紹展覽策劃的“六步驟”。21世紀教育網課外拓展 創意實踐: 1.根據老師提供的老物件和教室里的物品進行搭配,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拍攝。 2.根據展覽策劃的要素和步驟寫一份策劃書。 展示與交流:21世紀教育網 將拍攝的作品和策劃書進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創作心得和策劃經驗。作業設計 1.開展一次“老物件”故事班級分享會:全班共同協商討論完成,每個人都需參與,分工合作。 2.策劃一場“尋覓家鄉美·訴說光陰故事”的主題攝影展:全班共同協商討論完成,每個人都需參與,分工合作。21世紀教育網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攝影技巧、故事分享和展覽策劃的收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