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下冊 準備單元 《雪地上的“足跡”》 教學設計單元 準備單元 課題 雪地上的“足跡” 課時 1核心 概念 2.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學習內容及要求 2.1物質的三態變化 5-6年級:①知道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液體靜止時,其表面一般會保持水平;氣體有確定的質量,但沒有確定的體積和形狀。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壓力的概念以及壓力作用的效果。 科學思維 基于所學知識和技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對問題作出有針性的假設,并能說明假設的依據。 探究實踐 小組合作制定實驗方案并探究影響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 態度責任 樂于合作探究,對事物的變化及相互關系有著濃厚興趣。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影響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制定實驗方案并探究影響雪地凹陷程度的因素。教學 準備 教師:1.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小凳子、海綿、鉤碼 、三角板、氣球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導入:為什么妙妙不會陷入雪地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人站在雪地上的凹陷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5分鐘)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做出影響雪地凹陷程度因素的猜測,并說出自己的依據。三、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預設25分鐘) (一)選擇合適的材料,運用控制變量法制定實驗方案 1.海綿凹陷程度與接觸面積大小的關系實驗方案 2.海綿凹陷程度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方案 (二)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 1.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2.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小結:海綿凹陷程度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凹陷程度越小;受力面積越小,凹陷程度越大。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壓力越小,凹陷程度越小。四、表達交流,反思改進(預設5分鐘) 反思回顧 1.我們是如何制訂單一變量的實驗方案的? (控制變量法) 2.我們用實驗的方法搜集了證據,還有其他方法嗎? (調查法、查找資料法、實地考察法)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如圖所示,給坦克裝上履帶是為了( )。 A.使坦克看起來更加美觀 B.固定數量眾多的輪子,防止其脫落 C.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小坦克在路面上的凹陷程度 2.探究小組在海綿凹陷程度的實驗過程中,按照下圖的方式將物體放在海綿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海綿的凹陷程度深,說明壓力越大, 海綿的凹陷程度越深。 圖乙中海綿的凹陷程度深,說明受力面積 越小,海綿的凹陷程度越深。 C.該實驗方法錯誤,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 3.右邊兩個書包,除了背帶寬窄不一樣外,其他都一樣。如果裝上同樣重量的書,哪一個背起來會更舒服 ( ) 寬背帶書包舒服 B.窄背帶書包舒服 C.一樣舒服 二、我會判 1.用控制變量法時,要保證一個因素不變,其他因素相應地改變。 ( ) 2.人踩著滑雪板踩在雪上,一定不會陷人雪里。 ( ) 3.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從而方便切東西。 ( ) 4.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凹陷程度越大。( ) 參考答案: 一、1.C 2.C 3.A 二、1.× 2.× 3.√ 4.√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