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第2課時《古人計數(二)》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古人計數( 二 )》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由古人用石頭計數說起,讓學生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建立計數單位“十”和“一”的概念,知道兩位數中各數位上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孩子們已經建立了 0-10 的認識基礎,10 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大多是按照“實物操作 →表象 →抽象概念”的順序,利于孩子們掌握數的大小、順序和意義。本課熟悉 11-20 的數,體會加法遞增、減法遞減的特性,可以進行數的大小比較,培養數感。【核心素養】建立正確的數概念,培養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了解古人發明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價值。【教學目標】1.認識計數器,了解11-20的組成,并在計數器上撥出相應的數字,體會2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2.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夠準確地用數學語言對概念進行表達的能力。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發明計數法的價值。【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器,了解11-20的組成,并在計數器上撥出相應的數字,體會2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教學難點】建立十進制的數位概念。【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任務單。【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引“探究”【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為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探究的欲望。】1.提問:除了用數字,你還有什么辦法表示11?預設:2.導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人計數(二)》(板書課題)二、新知探究—習“方法”【設計意圖:通過數數活動,讓學生直觀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建立正確的數概念,培養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任務一:認識計數單位,用計數器表示11-201.用兩個一樣的小石頭能表示11嗎?想一想,認一認。預設:不能,兩個一樣大的石頭表示2個一,也就是2。預設:我在石頭上標上10和1,10和1合起來就是11。2.認識計數器。(1)課件出示:(2)指導:十位上1個珠子表示1個十。個位上1個珠子表示1個一。3.指導數的讀寫。寫數時,從高位寫起,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4.用計數器撥出0-9。5.課件出示:預設:在計數器上的十位撥1個珠子,表示十個1。十位上有1個珠子,就在十位上寫1,個位上沒有珠子,就寫0占位,即寫10。6.用計數器撥出11-19。(1)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表示1個十;在個位上撥1個珠子,表示1個一。1個十和1個1合起來就是11。(2)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表示1個十;在個位上撥2個珠子,表示2個一。1個十和2個1合起來就是12。……小結: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表示1個十;在個位上撥幾個珠子,就表示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7.用計數器撥出20。【易錯提示】計數器上表示20的兩顆珠子都在十位上,不在個位上。任務二:探究11-20的數的順序。1.出示尺子圖。(1)從前往后數或從后往前數。預設:從前往后數-10,11,12,13,14,15,16,17,18,19,20。預設:從后往前數-20,19,18,17,16,15,14,13,12,11,10。(2)小結:前面的數比后面的小,后面的數比前面的大。2.比較:129,1214.預設:12比10大,10比9大,12比9大。預設:4比2大,14比12大。三、達標練習—活“應用”【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這節課所學知識。】1.教材P5“練一練”第1題。2.教材P5“練一練”第2題。3.教材P5“練一練”第3題。4.在里填上“>”“<”或“=”。5.數學閱讀。四、總結評價—拓“延伸”1.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是怎么學會的?2.學習評價3.課后作業:完成分成作業對應練習。【板書設計】古人計數(二)比較:129,1214。【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討論,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開發能力,通過動手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方式,讓學生認識 20 以內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使學生通過動手時間感受自主學習新知的樂趣,體驗獲取成功的喜悅。整堂課我十分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說,在比較 12 和 14 的大小關系時,學生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生成了許多有效的課堂資源,學生的積極性也明顯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