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8.2《公平正義的守護》教學設計課題 8.2 公平正義的守護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教材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中的第二課時公平正義的價值,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習了公平正義的含義,而本框更是對上節課的延伸,引導學生認識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維護社會公平,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制度保障,追求正義不開個人的努力,守護正義更需要司法的守護。從而實現課標中對學生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的要求。學情分析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公平正義有了大致的了解,對公平正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判斷,但對公平的重要性等問題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利于學生樹立公平、正義的意識,再加上社會閱歷、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制約,當遭遇不公平、不正義的時不能正確、客觀的處理,因此進行公平、正義的教育非常有必要。內容分析本節課是教材第八課維護公平正義中的第二課時公平正義的價值,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習了公平正義的含義,而本框更是對上節課的延伸,引導學生認識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維護社會公平,離不開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制度保障,追求正義不開個人的努力,守護正義更需要司法的守護。從而實現課標中對學生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的要求。學習目標 政治認同: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 道德修養: 知道如何堅守公平,如何守護正義 法治觀念: 面對非正義行為,敢于斗爭,能夠做到見義“智”為 健全人格:自覺樹立起公平意識,具備公平素養 責任意識:富有正義感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堅守公平,守護正義 教學難點: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維護正義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新課新聞報道 案情回顧 1993年起,余華英及其同伙一起拐賣多名兒童。 2022年7月,余華英因涉嫌拐賣兒童罪,被刑事拘留。 2023年9月18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拐賣兒童罪,判處余華英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余華英提出上訴。 2023年11月28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二審開庭。 2024年1月8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對余華英拐賣兒童案發回重審。 2024年10月11日,案件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一審開庭,余華英被控拐賣兒童人數從11人增至17人。 2024年10月25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認定余華英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依法判決被告人余華英犯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思考:歷時20多年“余華英案”的判決得到廣泛的認同,說明了什么?(從公平正義的角度思考) 教師引導歸納:生活中我們需要共同守護公平正義。 學生大聲朗讀名言警句,感悟理解的基礎上,交流句子所反映的主題。設計意圖:環節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PPT出示素養學習目標,自主預習的內容 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點評 小組派代表展示預習成果設計意圖:師生共同解讀學習目標,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通過預習對課本知識提前感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環節三:堅守公平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經驗分享:同學們遇見的不公平的事 食堂打飯被插隊 有人通過作弊得高分,還獲得老師的表揚! 媽媽給弟弟買的禮物比我的貴 運動會上提前搶跑破壞規則公平 【思考】1.你曾經遇到或遭遇過哪些“不公平”的事? 2.這些“不公平”的行為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 教師引導歸納:公平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和共同理想, 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人們總是渴望公平的陽光普照,但公平的 社會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 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衛公平。 2.閱讀感悟 創木、打磨、包銅管、定刀口…經過十多道工序,一桿稱才算初步制作完成。之后還要反復校準,一天最多只能做兩桿。江家姐弟做秤秉承“準確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訓,幾十年堅持做公平秤。在當地菜市場稱重,賣方說句“這是江家的秤”,買者都會放心;遇到稱量偏差,人們往往用江家的秤解決爭端。常有不法商販找到江家姐弟,愿出大價錢讓他們做缺斤少兩的“短秤”,都被他們嚴詞拒絕。他們說,秤雖不大,但稱的是良心,守的是道義! 思考: 紅框里的話體現課本哪一觀點 江家姐弟為什么放棄大價錢,拒絕做“短秤” 教師引導歸納: 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事。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四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 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小組探究: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引導歸納: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用制度保障公平。 閱讀感悟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截至目前共納入失信人673萬例。司法機關與公安部、中航信、中鐵總聯手,把當事人的身份證與其他證照一塊綁定,徹底限制其通過各類身份證照來購買機票和火車票。”通過這些措施督促還款,維護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小組探究:材料體現司法怎樣維護公平? 教師引導歸納: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學生結合教師提出的小調查的題目,反思生活中的經歷,列舉不公平的事兒,同時分析感覺不公平的原因,在班級進行分享交流 學生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舉手交流對問題的看法,例如:公平從美好的愿望轉化為現實,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追求公平…… 學生認真閱讀法律鏈接,結合教材內容和所知所學,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回答教師提出的思考題,各小組互相評價。 學生進一步分析案例,結合教師引領,交流看法,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小調查”活動,使學生在回憶列舉生活中不公平現象的同時,深刻思考產生不公平感受的原因,初步了解堅守公平的原因,使問題呈現順理成章;借助“江家姐弟”案例,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理解公平對個的人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環節四:守護正義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視頻:正義少年 思考:視頻中學生的行為為什么會得到大家的點贊和政府的獎勵? 教師引導歸納:追求正義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主題。正義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期盼正義、實現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我們要做有正義感的人,以實際行動建構正義的大廈。 小組討論 小張是贛江志愿救援隊的隊員,他在江邊巡查時發現有群眾溺水,于是跳進江中去救人。但是由于溺水者過度緊張,在救助過程中一直掙扎,小張可能是在救援過程中用力過大,導致受助人手臂脫臼。受助人的家屬要求小張進行賠償,雙方訴至法院。 有同學說,當今社會好人不好當,好多人見義勇為卻被“索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守護正義? 教師引導歸納: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相信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 法律鏈接 《民法典》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此條款旨在鼓勵人們在堅急情況下勇于救助他人,保護救助人免于因救助行為而產生的民事責任風險 案件結果:法庭經過審理認為,小張屬于自愿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小張不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法院駁回了受助人家屬要求賠償的請求。 教師引導歸納:司法是捍衛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國家積極推進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獨立公正 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公平正義” “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教師引導歸納: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 學以致用:行動宣言書 問題:在實際生活中,你打算怎樣踐行公平正義 請寫下兩句話作為你的行動宣言。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結合自身的所見所聞,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 學生認真閱讀案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匯報。 學生朗讀幻燈片出示的法律條件規定,感悟法律內容,提高法律意識。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回答如何守護正義,如: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 學生結合教師引領,歸納總結守護正義的原因,梳理教材,并做好筆記。 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暢想未來,如:和諧的、美好的、溫馨的…….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正義少年”,感知個人守護正義,使學生在親身參與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問題;方法技能環節的設計,旨在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保護自己的能力;“合作探究”小張環節,共同幫助學生理解制度保障公平,使知識的法律性更強;填寫行動宣言書暢想未來環節,旨在使學生更深刻的感悟,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基礎作業: 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完成同步練習題 拓展性作業: 學習了本單元之后,請繪制本單元的思維導圖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課立足于道法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選取時政熱點問題和相關法律條件,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學習法律的意識;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領悟知識。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歸納總結如何堅守公平、守護正義。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利用情境教學、案例分析等手段,引領學生理解堅守公平、守護正義的原因,并結合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堅守公平、守護正義的做法。 本課突出的亮點有: 課堂教學線索清晰,邏輯嚴謹 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多媒體手段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效率 本節課不夠滿意的地方是: 個別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不足,教師應更多的給予關注 有的小組合作時,分工存在不合理現象 教師課堂提問面還應更廣些。學習評價設計 對堅守公平。通過案例分析、法律鏈接、合作探究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教師通過觀察、提問、交流、記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對守護正義。通過生活小調查、情境表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感悟,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如何堅守公平、守護正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