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六年級下冊 《物質的變化》單元 1.糖的變化 教學設計單元 《物質的變化》 課題 1.糖的變化 課時 1核心 概念 2. 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學習內容及要求 5~6年級:2.3物質變化的特征 知道有些物體發生了變化,如紙燃燒、鐵生銹等,構成物體的物質也發生了改變。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通過探究白糖的各種變化,認識到物體可能在外部特征和內在屬性方面發生變化。 科學思維:通過對比物質產生的變化,判斷物體變化中是否產生了新物質 探究實踐:了解探究報告的基本結構,學習撰寫探究報告。 態度責任: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能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判斷當物體的物質也發生了改變,是否產生了新的物質。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寫成一份簡單的探究報告。教學 準備 教師:1.課件優化。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白糖、研缽、燒杯、水、攪拌棒、酒精燈、蠟燭、三腳架、陶土網、蒸發皿、鐵勺、火柴等。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預設分鐘) 1.創設情境。 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吃甜品嗎?廚師們用白糖做了各種甜品。出示甜甜圈、糖畫、綠豆糖水、焦糖布丁等圖片。 2.提出問題。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甜品?你知道這些甜品的制作過程中白糖都有哪些變化嗎?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小科學家,留意到了白糖這么多的變化。 3.作出假設。 提問:老師想問問大家,白糖經歷這些變化之后還是白糖嗎? 預設4:原來白糖沒有香味,火槍烤了之后就很香,這還跟原來的白糖一樣嗎?熬糊的糖漿顏色變了,冷卻成的糖片還發苦,這就不是白糖了吧?二、明確任務,收集證據(預設分鐘) 1.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猜想。要想知道真相,還需要像科學家一樣深入探究。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了以下材料,請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可以通過哪些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學生代表匯報交流。 2.進行實驗,出示注意事項。 各小組都有自己的實驗方案了,老師要提醒幾點注意事項。 ①做蒸發實驗時不要取太多糖水,糖水太多不容易觀察到結果。 ②使用酒精燈加熱白糖時一定要規范操作,戴好護目鏡,防止糖漿濺起燙傷。 ③在實驗室,未經老師允許是嚴禁用舌頭嘗的方式進行觀察的。今天的實驗比較特殊,老師提供的白糖雖已達到衛生安全標準,同學們可以用舌頭來嘗,但也要注意只能輕輕地、少量地嘗,并且禁止吞咽,嘗完后要立即吐出并漱口。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三、表達交流(預設分鐘) 師:老師發現,大多數同學都具備了良好的規范意識,不僅善于合作,懂得邊觀察邊記錄,實驗結束還能及時整理好實驗材料。科學家們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表達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呈現出來,與他人進行交流。有時是口頭的,更多是文字的,比如探究報告。(呈現探究報告模板)探究報告通常包含探究者、探究時間、探究的問題、猜想假設、事實證據、研究結論等。同學們可以按這個模板,先嘗試與同組同學交流、討論,完成自己關于本次探究的報告。 學生小組交流,參考模板填寫探究報告。四、得出結論(預設分鐘) 1.探究報告的展示與評價 提問:我們分別請幾位同學和大家分享不同的探究報告,同學們認真聽,他們的探究報告寫得完整嗎?探究問題和結論是否表達清楚了?證據是否充分? 學生代表展示探究報告。我們探究的問題是“糖磨成粉后還是糖嗎”。我們假設它還是白糖。我的事實證據是:白糖加熱熔化后再冷卻結成一大塊,或是把大塊的白糖研碎成小顆粒、粉末狀,都只是改變了它的大小、形狀,顏色、味道并沒有變化,所以我們認為還是白糖,就像把一大張紙撕成碎片,它還是紙。 預設:你們研究的問題是“糖磨成粉后還是糖嗎”,但是在事實證據中提到“白糖加熱熔化”以及“把白糖研碎成粉末狀”這兩個實驗。我認為不符合要求,因為“白糖加熱熔化”實驗和研究的問題沒有關系。 小結:在一份探究報告中,它的題目、實驗、結論等,都要圍繞一個內容,做到前后一致。 預設:我們探究的問題是“白糖溶解到水中還是白糖嗎”。我們認為它還是白糖。以前學過溶解,我們知道,白糖只是均勻分布到水中,我們肉眼看不見而已。如果把水蒸干了,白糖又會重新結晶。所以溶解的白糖還是白糖。 預設:我們也做了這個探究,把白糖放入水中溶解成糖水后,又把糖水蒸干,發現蒸發皿中出現白色粉末狀的東西,和研磨成粉狀的白糖很像。我們嘗了一下,有甜味。我認為你們要在探究報告中把探究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寫清楚,而不是只寫“如果把水蒸干,白糖又會重新結晶”。這樣會讓人誤以為這些只是你們的假設,而不是事實證據。 預設:謝謝你的提醒,我們會做修改。 預設:我們探究的問題是“白糖熬糊以后還是白糖嗎”。因為我們發現白糖剛加熱時熔化成液體,顏色是透明的,并且伴有一絲絲香甜的氣味,和白糖很像。這時停止加熱,白糖冷卻后結成了塊狀,像是拼湊在一起的一大塊白糖。我們認為這時的白糖還是白糖。但是我組的張凡同學加熱的時間比較久,白糖散發出很濃的香甜味,液體開始冒出很多氣泡,而后氣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小,液體顏色開始變黃。之前的白糖雖然也能聞到氣味,但是是清甜的氣味,和這種香味不同,顏色也不同。所以我們懷疑這時的白糖和原來的白糖不一樣了。后來我們繼續加熱,發現顏色越來越深,氣味也由原來的香甜氣味變成了一股燒焦的氣味。我們還觀察到有煙冒出來,糖漿最后變成黑色的了。嘗了一下,味道是苦的。我們認為這時肯定不是白糖了,而是一種又黑又苦、像炭一樣的另外一種東西了。 預設:我覺得他們的探究報告寫得很詳細,操作過程寫得很清楚,觀察到的現象也記錄得很具體。 預設:我覺得他們的探究報告有一點很好,就是觀察到白糖加熱成黃色透明液體時,只是懷疑這時的白糖和原來的白糖不一樣。說明他們并沒有充足的證據得出明確的結論,用了“懷疑”這個詞,說明結論還有待驗證。 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實驗觀察得很仔細,也初步學會了填寫探究報告時把探究過程和觀察到的現象寫具體。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得出結論的事實證據。確實,僅憑我們今天課堂上的實驗,還很難分清白糖經歷各種變化后還是不是白糖。在有疑問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查閱資料,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分析判斷。 請大家閱讀教材中《熬糊的白糖不再是白糖探究報告》及補充材料《白糖加熱的變化過程》。科學家們通過更多更深入的研究發現,白糖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會脫水變成焦糖,所以當白糖加熱成焦黃色液體時就已經變成另外一種物質,不再是白糖了。 提問:通過今天的科學探究,對于白糖的變化,你有什么認識? 小結:我們研究發現:白糖加熱后會發生各種變化,有的只是白糖的形狀、大小發生了變化,構成白糖的物質沒有改變。有時白糖發生變化時,構成白糖的物質也發生了改變,產生了新的物質。 提問: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在變化,你還知道哪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 總結:這些物體無論在形狀、大小方面還是內在屬性方面都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物質。下課后,我們可以繼續觀察生活中的變化,看看哪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五、練一練 一、判斷題。 1.白糖熔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 ) 2.紙燃燒后,不僅形態發生了變化,也產生了新物質。( ) 3. 將蠟燭點燃或熔化后,它們發生的變化是一樣的。( ) 4.把白糖放在水中,白糖一會兒不見了,這是因為白糖遇水以后產生了新物質。( ) 5.泥水靜置,水底生成沉淀,所以它產生了新物質。( ) 二、選擇題。 1.下列變化都伴隨著顏色改變,其中與另外兩種變化有本質區別的是( )。 A.把紅墨水加入水中B.加熱白糖至焦黃色C.在淀粉上滴碘酒 2.下列變化中與其他兩種變化有本質區別的是( )。 A.火柴燃燒 B.樹葉變黃 C.食鹽溶解在水中 3. 在做白糖加熱實驗時,不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 A.白糖由固態變成液態 B.變成黑色固體物質 C.出現白糖結晶顆粒 4.饅頭的制作,需要和面、發酵、制形、蒸制等過程。和面時面團的形狀不斷變化,是( );發酵時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松軟,是( );將面團制成饅頭的形狀是( );將饅頭蒸熟是( )。 A.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B.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C.無任何變化 三、實驗與探究。 向勺中加入少量白糖,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觀察白糖的變化。 (1)通常,白糖是 體,加熱后,白糖首先會熔化變成 體,這個過程中 新物質生成。 (2)加熱的過程中,液態糖中會“冒泡”冒泡說明( ) A.有氣體產生 B.有氧氣產生 C.有二氧化碳產生 (3)長時間加熱后,糖漿變成了 的液體。繼續加熱,最終變成了黑色的固體物質。 答案:一、×√××× 二、ACC ABAB 三、固 液 沒有 A 焦黃色六、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七、板書設計 糖的變化 構成物體的物質無改變→無新物質產生。 構成物體的物質發生改變→產生了新的物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