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平行線7.2.3 平行線的性質第2課時 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應用1.進一步熟悉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性質.(重點)2.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進行簡單的推理和計算.(難點)一、新課導入[復習導入]1. 平行線的判定:2. 平行線的其他判定方法:如圖 1,若 a∥b,b∥c,則 a∥c.( 在同一平面內,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如圖 2,若 a⊥b,a⊥c,則 b∥c.( 在同一平面內,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3. 平行線的性質:二、新知探究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應用[典型例題]例1 如圖,若∠1 = ∠3,∠2 =60° ,則 ∠4 的度數為( C ).A.60° B.100° C.120° D.130°變式 (1) 如圖,DA⊥AB,CD⊥DA,∠B = 56° ,則∠C 的度數為 ( D )A.154° B.144° C.134° D.124°變式 (2) 如圖,∠1 + ∠2 = 180°,∠4 = 35° ,則∠3 等于 35 °.[歸納總結][典型例題]例2 如圖,三角形 ABC 中,D 是 AB 上一點,E 是 AC 上一點,∠ADE = 60°,∠B = 60°,∠AED = 40°.(1)DE 和 BC 平行嗎?為什么?(2)∠C 是多少度?為什么?解:(1)DE∥BC. 理由如下:∵ ∠ADE = 60°,∠B = 60°,∴ ∠ADE =∠B.∴ DE∥BC (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C = 40°. 理由如下:由(1),得 DE∥BC.∴ ∠C =∠AED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ED = 40°,∴ ∠C = 40°.例3 已知 AB⊥BF,CD⊥BF,∠1 = ∠2,試說明∠3 = ∠E.解:∵∠1 = ∠2 (已知),∴ AB∥EF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AB⊥BF,CD⊥BF,∴ AB∥CD(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EF∥CD(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3 = ∠E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例4 如圖,AB∥CD,探索∠B,∠D 與∠DEB 之間的等量關系.解:過點 E 向左作 EF∥AB.∴ ∠B +∠BEF=180°(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AB∥CD, ∴EF∥CD(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D +∠DEF=180°(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又∠BEF +∠DEF=∠DEB,∴ ∠B +∠D +∠DEB=∠B +∠D+∠BEF+∠DEF=360°.三、課堂小結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運用:1.判定:已知角的關系得平行的關系,即:推平行,用判定.2.性質:已知平行的關系得角的關系,即:知平行,用性質.四、課堂訓練1. 填空:如圖,(1) ∠1 = ∠2 時,AB∥CD;(2) AD∥BC 時,∠3 = ∠5或∠4 .2. 如圖,在四邊形 ABCD中,連接 BD,延長 AB 至點 E.添加一個條件,使 AD∥BC,請寫出三種不同的條件.條件一: ∠A = ∠3 ;條件二: ∠2 = ∠5 ;條件三: ∠A+∠CBA = 180° .3.有這樣一道題:如圖,AB∥CD,∠A = 100°,∠C = 110°,求∠AEC 的度數.請補全下列解答過程.解:過點 E 向右作 EF∥AB.∵ AB∥CD(已知),∴ CD ∥ EF (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A +∠ 1 = 180°,∠C +∠ 2 = 180°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又∠A = 100°,∠C = 110° (已知),∴ ∠ 1 = 80 °,∠ 2 = 70 °.∴ ∠AEC = ∠1 + ∠2 = 80 °+ 70 °= 150 °.4. 如圖,∠1 = ∠2,∠E = ∠F ,判斷 AB 與 CD 的位置關系 ,說明理由.解:AB∥CD,理由如下:如圖,延長 BE 交 DC 的延長線于點 M.∵∠BEF = ∠F,∴BM∥FC.∴∠M = ∠2.又∠1 = ∠2,∴∠M = ∠1.∴AB∥CD.5. 如圖,EF∥AD,∠1 = ∠2,∠BAC = 70°,求∠AGD 的度數.解:∵ EF∥AD,∴∠2 = ∠3.又∠1 = ∠2,∴∠1 = ∠3.∴ DG∥AB.∴∠BAC +∠AGD = 180°.∴∠AGD = 180° -∠BAC = 180° - 70° = 110°.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之間的互逆關系,提高了靈活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本節課能夠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符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推理意識與能力,這為學生后面學習其他幾何知識的判定與性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