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9.2.2 用坐標表示平移1.掌握用坐標表示點的平移的規律.(重點)2.了解并掌握用坐標表示圖形平移的規律與方法.(難點)一、新課導入[情境導入]你會下象棋嗎 如果下一步想“馬走日”“象走田”應該走到哪里呢?你知道嗎?二、新知探究(一)用坐標表示點的平移[提出問題]1.你還記得什么叫平移嗎?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種圖形的變換叫作平移.2.圖形平移的性質是什么?1. 新圖形與原圖形形狀和大小不變,但位置改變;2. 對應點的連線平行 (或在同一條直線上) 且相等.[合作探究]如圖,點A的坐標為(-2,-3).(1)將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 _3__ , _-3__ );(2)將點A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__-4__ , _-3__);(3)將點A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3(__-2___,__1___);(4)將點A向下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4(__-2___,__-5___).[歸納總結][典型例題]例1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A(-3,-5)向上平移4個單位,再向左平移3個單位到點B,則點B的坐標為( C )A.(1,-8) B.(1,-2)C.(-6,-1) D.(0,-1)[針對練習]1. 將點A(-3,3)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所得對應點的坐標是 (-8,3) .2. 將點B(4,-5)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所得對應點的坐標是 (4,-2) .(二)用坐標表示圖形的平移[合作探究]問題1:如圖,線段AB的兩個端點坐標分別為:A(1,1),B(4,4),將線段AB向上平移2個單位,得到線段A′B′,畫出線段A′B′,并寫出點A′、B′的坐標.解:作出線段兩個端點平移后的對應點:A′(1,3),B′(4,6);連接兩個對應點,所得圖形即為所求平移圖形.問題2:如圖,三角形ABC在坐標平面內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1B1C1.(1)移動的方向怎樣?向右平移 5 個單位.(2)寫出三角形ABC與三角形A1B1C1各點的坐標,它們有怎樣的變化?A(-1,3),B(-4,2), C(-2,1),A1(4,3),B1(1,2),C1(3,1);平移后的對應點的橫坐標增加了5,縱坐標不變.(3)如果三角形A1B1C1向下平移4個單位,得到三角形 A2B2C2,寫出各點的坐標,它們有怎樣的變化 A2(4,-1),B2(1,-2),C2(3,-3);平移后的對應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減少了4.(4)三角形ABC能否在坐標平面內直接平移后得到三角形A2B2C2?一般地,將一個圖形依次沿兩個坐標軸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圖形,可以通過將原來的圖形作一次平移得到.[歸納總結][典型例題]例2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P(a,b)是三角形ABC的邊AC上一點,三角形ABC經平移后點P的對應點為P1(a+6,b+2).(1)請畫出上述平移后的三角形A1B1C1,并寫出點A,C,A1,C1的坐標;(2) 求出以A、C、A1、C1為頂點的四邊形的面積.解:(1)三角形A1B1C1如圖所示,各點的坐標分別為A(-3,2),C(-2,0),A1(3,4),C1(4,2).(2)連接 AA1,CC1, AC1. ∵S四邊形ACC1A1=S三角形AA1C1+S三角形AC1C,S三角形AA1C1=S三角形AC1C=×2×7=7,∴S四邊形ACC1A1=7+7=14.討論:一個圖形依次沿x軸方向、y軸方向平移后所得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對應點的坐標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歸納總結]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可以看作把原圖形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得到;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可以看作把原圖形向上(或下)平移a個單位長度得到.三、課堂小結四、課堂訓練1.將點A(3,2)向上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則點A1的坐標為__(3,4)____.2.將點A(3,2)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則點A2的坐標為___(3,-1)___.3.將點A(3,2)向左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3,則點A3的坐標為__(-1,2)____.4.點A1(6,3)是由點A(-2,3)向 向右平移8個單位長度 得到的,點B(4,3)向 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 得到點B1(6,3).5.將點A(3,2)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則點A1的坐標為___(5,-2)___.6.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A(1,﹣2)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則點A′的坐標是( A )A.(﹣1,1) B.(﹣1,﹣2)C.(﹣1,2) D.(1,2)7.(1)已知線段 MN=4,MN∥y軸,若點M的坐標為(-1,2),則點N的坐標為___(-1,-2)或(-1,6)__;(2)已知線段 MN=4,MN∥x軸,若點M的坐標為(-1,2),則點N的坐標為(3,2)或(-5,2)___.8.如圖,三角形ABC上任意一點P(x0,y0)經平移后得到的對應點為P1(x0+2,y0+4),將三角形ABC作同樣的平移得到三角形A1B1C1.求點A1、B1、C1的坐標.解:點A(-3,2)經平移后得到(-3+2,2+4),即點A1(-1,6);點B(-2,-1)經平移后得到(-2+2,-1+4),即點B1(0,3);點C(3,0)經平移后得到(3+2,0+4),即點C1(5,4).學生在第七章《相交線與平行線》中已經學習了圖形的平移(從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基礎知識后,本節課學習用坐標來表示平移(即從數的角度刻畫平移).這節課不僅探究了平移所引起坐標變化的規律,也探究了坐標變化引起位置變化的規律.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分類思想,依次經過點和圖形的平移的觀察、畫圖、猜想、歸納、比較、分析等活動,最終探究出點的坐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系,圖形各個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