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2.2 建構分子模型物質的微觀世界第二章“第1課時”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科學觀念:知道模型和符號的建立與作用;舉例說出學習和生活中見過的符號和模型,并加以區分;學會用模型解釋簡單的科學現象和過程。科學思維: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能使用模型來解釋水的三態變化。探究實踐:利用插圖等教學來理解模型的建立和符號的作用;態度責任:體會用符號、模型來研究科學的好處;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復習:1、 、原子和離子等微粒都可以構成不同物質;分子處于之中;分子的這種運動稱為 ;2、分子之間存在 ;還存在著 和 ;3、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 有關, 越高,分子熱運動越 。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空隙引力 斥力熱運動溫度溫度快新知導入分子機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質構成、能行使某種加工功能的機器。科學家已經成功研制出只有人類頭發絲直徑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機器,掌握了在分子層面上控制運動的技術。分子是什么?我們如何來認識分子?認識分子,我們一般從分子模型開始。任務一解決問題探究新知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表示水分子)。1)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___ 態的水蒸氣。2)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有沒有變成其他分子? 。3) 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變化中,構成水的水分子 發生了變化。液氣沒有沒有分子是一種微小的粒子,圖示為模型,幫助更好地認識我們水分子從液態變成氣態過程中只是分子間空隙發生變化。探究新知一、模型1、模型:在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模型法。例如,我們借助地球儀來認識和研究地球,用細胞結構圖來認識和研究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地球儀、細胞結構圖都是人們建構的模型。探究新知2、模型的類型:(1)模型可以是實物圖片或抽象的圖片、表格;一張表格抽象圖片實物圖片(2)模型可以是物體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張計算圖像;一張計算機圖像(子宮中的胎兒)一個復制品(銅馬車)探究新知(3)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曲線、公式或動畫;一條曲線 一個公式 一段動畫(4)模型可以用于表示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一個復雜的過程(噬菌體的增殖)一個復雜的對象探究新知視頻:細胞分裂過程的模型:(點擊圖片播放)探究新知3、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1)方便研究:例如,地球太大了,難以認識,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將它制成模型:地球儀。(2)簡化:例如,細眼球結構復雜難以表達,所以制作了眼球模型,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認識它。(3)理想化:例如,建筑結構復雜、形式多樣,難以描述往往制作模型來展示。討論交流1)生活的模型很多,說一說你所認識的模型。2)下圖中,甲是模型,乙也是模型嗎?甲 乙機械模具、航模、船模、光線、玩具挖掘機、機器人……等。甲是一張圖片,屬于模型;而乙只是一種符號。探究新知二、符號1、符號: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稱一定對象的標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過感覺來顯示意義的全部現象。探究新知2、符號的作用:(1)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如,用 表示電流表 ;(2)符號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亂;如,生活中直流電源(電池)的種類很多,外形大小都不同,電學中統一用 表示;(3)符號可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中文的“時間”,英文為time ,日語為“時間,德文為zeit,法文為temps,而國際上的統一符號為“t”。探究新知3、符號和模型比較:形式 用途 表現形式模型 實物的放大或縮小;抽象的概念表達; 展覽、實驗、鑄造機器零件等; 忠于原型;直觀反映和代替客觀對象,提示其形態、特征和體質;符號 區分不同類型、樣式的物品個體; 傳遞約定社會的信息; 公認代號;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是字母、圖片、圖標。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模型都是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認識對象特征的②模型可以是某種物質放大的或縮小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③模型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數學公式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C課堂練習2、下列關于符號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B. 符號必須要用文字表達且世界通用C. 符號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D. 符號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B課堂練習3、某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學生做游戲,用人群的狀態類比物體的狀態,下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景分別對應的是 ( )A.固態、液態、氣態 B.氣態、固態、液態C.固態、氣態、液態 D.液態、氣態、固態C課堂練習4、我們學過一些事物的符號,請寫出下列符號或說出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1)速度 ;(2)體積 ;(3)質量 ;(4)時間 ;(5) ;(6) 。vVmt禁止鳴笛節約用水課堂練習5、下列兩幅圖表示的是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表示水分子。(1)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 。(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 態的水蒸氣。(3)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 ;你能概括出物理變化的實質嗎? 。(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發生了變化。乙固氣沒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間隙課堂總結2.2 建構分子模型(1)……模型、符號模型: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一幅圖、一張表、計算機圖像、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等。符號: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 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交通標志符號、公共標志符號、科學量及單位符號、天氣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等。水的三態變化:分子本身不變,分子間的空隙發生變化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預習“分子模型”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6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2建構分子模型(1)教學設計課題 2.2 建構分子模型(1)……模型與符號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建構分子模型》系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節內容,本節內容可以分為3個課時,第1課時主要介紹模型與符號;第2課時主要介紹分子模型;第3課時主要介紹水分子的模型.本課時為第1課時,教材從一般學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模型,如地球儀、細胞等模型,過渡到較為抽象的模型,如公式等,既體驗到對模型的建構,又體驗模型是一種方法的描述。對于符號,則從科學中常見的符號作為引入,得出使用符號的原因。從總體安排上是先主后次,從易到難,層層深入。本課首次將學生引入微觀世界,引導學生采用模型的方法來認識和研究微觀世界,使學生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科學方法也有新的發展,為后續學習物質的微觀結構、分子、原子結構等打下基礎。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模型和符號的建立與作用;舉例說出學習和生活中見過的符號和模型,并加以區分;學會用模型解釋簡單的科學現象和過程。科學思維: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能使用模型來解釋水的三態變化。探究實踐:利用插圖等教學來理解模型的建立和符號的作用;態度責任:體會用符號、模型來研究科學的好處;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重點 模型與符號的區別;運用模型方法來解釋科學現象。難點 對模型建構的初步掌握。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1、 、原子和離子等微粒都可以構成不同物質;分子處于 之中;分子的這種運動稱為 ; 2、分子之間存在 ;還存在著 和 ; 3、分子熱運動的快慢與 有關, 越高,分子熱運動越 ; 導入:分子機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質構成、能行使某種加 工功能的機器。 科學家已經成功研制出只有人類頭發絲直徑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機器,掌握了在分子層面上控制運動的技術。 分子是什么?我們如何來認識分子? 認識分子,我們一般從分子模型開始。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任務一、液態水與氣態水的狀態模型( 表示水分子)。 1)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___ 態的水蒸氣。 2)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有沒有變成其他分子? 。 3) 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變化中,構成水的水分子 發生了變化。 說明:分子是一種微小的粒子,圖示為模型,幫助更好地認識我們水分子從液態變成氣態過程中只是分子間空隙發生變化。講述與歸納:一、模型 1、模型: 在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模型法。 例如,我們借助地球儀來認識和研究地球,用細胞結構圖來認識和研究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地球儀、細胞結構圖都是人們建構的模型。 2、模型的類型: (1)模型可以是實物圖片或抽象的圖片、表格; (2)模型可以是物體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張計算圖像; (3)模型可以是抽象的曲線、公式或動畫;(4)模型可以用于表示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 視頻:細胞分裂過程模型(一段動畫表示一個復雜的過程)3、模型的作用: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 (地球儀)(1)方便研究: 例如,地球太大了,難以認識,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將它制成模型:地球儀。 (2)簡化: 例如,細眼球結構復雜難以表達,所以制作了眼球模型,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認識它。 (眼球模型)(3)理想化: 例如,建筑結構復雜、形式多樣,難以描述往往制作模型來展示。 (建筑模型)討論交流:1)生活的模型很多,說一說你所認識的模型。參考: 機械模具、航模、船模、光線、玩具挖掘機、機器人……等。 2)下圖中,甲是模型,乙也是模型嗎? 參考:甲是一張圖片,屬于模型;而乙只是一種符號。 講述與歸納:二、符號 1、符號: 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稱一定對象的標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過感覺來顯示意義的全部現象。 2、符號的作用: (1)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 如,用表示電流表; (2)符號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亂; 如,生活中直流電源(電池)的種類很多,外形大小都不同,電學中統一用 表示; (3)符號可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如,中文的“時間”,英文為time ,日語為“時間,德文為zeit,法文為temps,而國際上的統一符號為“t”。 3、符號和模型比較: 通過圖示模型中水分子空隙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模型 對于實物模型,學生接觸較多,如航模等,但是抽象的則基本沒有認識,所以從具體的模型類型介紹來幫助學生認識模型,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舉例來說明模型的作用大量的生活中的符號,幫助學生認識符號的作用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正確區分模型與符號為后續分子的模型和后續元素符號及化學式等知識作準備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模型都是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認識對象特征的②模型可以是某種物質放大的或縮小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③模型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數學公式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下列關于符號說法不正確的是( B ) A. 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B. 符號必須要用文字表達且世界通用C. 符號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D. 符號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3、某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學生做游戲,用人群的狀態類比物體的狀態,下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景分別對應的是 ( C )A.固態、液態、氣態 B.氣態、固態、液態 C.固態、氣態、液態 D.液態、氣態、固態4、我們學過一些事物的符號,請寫出下列符號或說出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1)速度 ; (2)體積 ;(3)質量 ; (4)時間 ;(5) ; (6) 。參考:(1)v (2)V (3)m (4)t (5)禁止鳴笛 (6)節約用水5、下列兩幅圖表示的是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表示水分子。(1)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 。(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 態的水蒸氣。(3)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 ;你能概括出物理變化的實質嗎? 。(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 發生了變化。參考:(1)乙 (2)固 氣 (3)沒有 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4)間隙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2建構分子模型(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模型和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2、舉例說出學習和生活中見過的符號和模型,并加以區分;3、學會用模型解釋簡單的科學現象和過程。 4、能使用模型來解釋水的三態變化。一、知識點梳理:1、當一個物體太大或者太小以至于難以觀察和理解時,人們經常會使用 。模型可以幫助人們 和 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2、模型類型: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 、一張 或 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 或 的示意。模型可以是 的,也可以是 的。3、符號的含義:是指有一定意義的圖像形、文字等。如: 、 等。4、符號的意義和作用:(1)用符號能______________地表示事物。(2)用符號可避免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混亂。(3)用符號可避免表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引起的混亂。5、讀圖:(1)水在三態變化中, 沒有發生變化;(2)水在三態變化中, 發生了變化。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模型都是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認識對象特征的②模型可以是某種物質放大的或縮小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③模型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數學公式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例題2、下列關于符號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B. 符號必須要用文字表達且世界通用C. 符號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D. 符號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例題3、某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微觀結構時,帶領學生做游戲,用人群的狀態類比物體的狀態,下圖所示甲、乙、丙三種情景分別對應的是 ( )A.固態、液態、氣態 B.氣態、固態、液態 C.固態、氣態、液態 D.液態、氣態、固態例題4、我們學過一些事物的符號,請寫出下列符號或說出下列符號表示的意義:(1)速度 ; (2)體積 ;(3)質量 ; (4)時間 ;(5) ; (6) 。例題5、下列兩幅圖表示的是液態水和氣態水的狀態模型,表示水分子。(1)圖中表示氣態水的是 。(2)液態水溫度降低時會變成 態的冰,而溫度升高時會變成 態的水蒸氣。(3)水在狀態變化中,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 ;你能概括出物理變化的實質嗎? 。(4)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在狀態變化中,是水分子之間的 發生了變化。三、課后練習:1、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下列關于符號特點的說法不確切的是 ( )A.簡明性 B.完整性 C.統一性 D.方便性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A. 密度公式 B. 研究泥石流成因實驗C. 北京冬奧會會徽 D. 研究板塊碰撞實驗 3、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三態變化,主要是由于構成物質的微粒( )A. 微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 B. 微粒的質量發生了變化C. 微粒之間的間隙發生了變化 D. 微粒總是不斷運動的4、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會用到很多科學方法,如控制變量法、放大法、分類法、型法等,以下用到模型法的是( )A. 根據生物能否進行光合作用分為植物和動物B. 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C.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D. 將細線懸掛著的乒乓球輕靠在發聲的音叉上,乒乓球會被彈開,這一現象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5、下列表達方式中,表示模型的是( )A. 水分子 B. C. 2S D. t6、下列選項不屬于模型的是( )A. 一種原子結構 B. 氧分子 C. 鎂元素Mg D. U=IR7、全國多地已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這件“關鍵小事”已深入千家萬戶,易拉罐瓶應投放在下列哪種標志的垃圾箱中( )A. B. C. D.8、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屬于符號的正確選項是( )A.杭州地鐵標志 B.眼球結構 C.直方圖 D. “玉兔號”月球車模型9、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質組成及變化的本質。如圖所示圖片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有間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C.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D.受熱水分子運動速率加快10、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屬于模型的選項是( )A.眼球結構 B.紅十字會 C.注意行人 D.食品質量安全標志11、有一密封容器內儲存有一定量的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12、符號的意義和作用:(1)用符號能 地表示事物。(2)用符號可避免由于 引起的混亂。(3)用符號可避免表達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亂。13、如圖是水發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甲、乙兩種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 。(第13題圖) (第14題圖)14、如圖所示是水在三態變化中分子的示意圖請完成下列空白:(1)A為 態,C為 態,E為 態。(2)B為 過程, D為 過程。(3)從微觀的角度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其實質為 。15、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圓分別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試做出酒精和水混合前后存在的模型。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模型 認識 理解2、圖;表;計算機;對象;過程;具體形象;概括抽象3、化學符號 交通標志 各物理的字母代表 各種電表符號4、(1)簡單明了 (2)外形不同 (3)文字語言5、(1)分子本身(體積、大小、質量等) (2)分子間的空隙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①④模型可以是抽象的,如一個公式;也可以是直觀的,如眼球的結構;故①錯誤;④正確;②模型可以是某種物質放大的或縮小的復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②正確;③模型可以表示一個過程,如描述水的三態變化的示意圖;③正確。故C符合題意。例題2、B解析:A. 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正確;B. 符號可要用文字表達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Pa表示壓強單位(帕斯卡),故B不正確;C. 符號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正確;D. 符號能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正確。故B符合題意。例題3、C解析: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固體、液體、氣體中,固體的分子之間空隙最小,液體其次,氣體分子間的空隙最小;故C符合題意。例題4、(1)v (2)V (3)m (4)t (5)禁止鳴笛 (6)節約用水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速度的符號為v,體積符號用V表示,質量符號用m表示,時間符號為t,(5)是禁止喇叭發出聲音,即禁止鳴笛;(6)是用手心接住滴下的水,意思是節約每一滴水,即節約用水的意思。例題5、(1)乙 (2)固 氣 (3)沒有 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4)間隙解析:(1)由圖可知,氣態分子間空隙比液態時大,故甲為液態,乙為氣態;(2)液態水溫度降低會變成固態水(冰),而升溫會變成氣態水(水蒸氣);(3)水在狀態發生變化時,其分子本身不變,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分子間空隙大小發生了變化;(4)從圖中可知,水在狀態變化時,水分子之間空隙生了變化。三、課后練習:1、B 2、C 3、C 4、B 5、A 6、C 7、A 8、A9、B 10、A 11、B12、(1)簡單明了 (2)外形不同 (3)文字不同13、(1)乙 (2)分子種類不變,分子間的間隔變大14、固、液、氣;熔化、汽化;分子間隔發生變化,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1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2 建構分子模型(1).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2 建構分子模型(1)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2 建構分子模型(1)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細胞分裂模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