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達川區2024年秋季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合堂; 時間:120分鐘。道德與法治60分)溫馨提示:1.答答題卷前,請考生務必將密封線內各項內容填寫清楚。2.用藍、黑色墨水鋼筆或圓珠筆直接將答案寫在答題卷上,不能使用鉛筆和涂改液。第Ⅰ卷 選擇題(共28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8分)1.2024年7月26日晚,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隆重舉行。小強通過電視觀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被豐富節目不斷驚艷,對中國代表隊的出場與強大而感到自豪。這說明( )①個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立的 ②在社會中每個人的身份都是不同的③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 ④我們要關心國家發展,并為之自豪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下列關于使用網絡的影響和典型事例對應正確的是( )①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微信聊天②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網絡詐騙③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移動支付④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云旅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在公園,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在圖書館,我們能見到這樣的提醒:“這里最需要你的安靜! ”在汽車站,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橫幅: “自覺排隊,文明候車。”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A.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 B.社會正常運行只需要社會秩序C.社會規則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D.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4.雨姐傳媒在直播推廣紅薯粉條時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相關部門決定對雨姐傳媒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從規則角度來看,這一案件說明( )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 ②在網絡上購物時要三思而后行③凡是違反規則都要受到刑罰的制裁 ④要敬畏規則,把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小美家的洗衣機壞了,師傅修好后提著維修箱出門,跟小美說“再見”,她扶著門回應道“再見”。小美并沒有立刻“砰”地關上門,而是開著門目送師傅,直到他拐過樓梯口,才輕輕關上門。小美“晚三秒再關門”的做法是( )①明辨是非、棄惡從善的選擇 ②尊重他人、體現修養的細節③道德提倡、法律強制的責任 ④換位思考、溫暖他人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年12月19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二審開庭,裁決駁回余華英上訴請求,維持一審死刑判決。下列對判決書解讀準確的是( )判決書(摘選)對被告人余華英以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①被告人余華英已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②拐賣兒童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③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④死刑和剝奪政治權利是主刑,沒收財產是附加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一個人如果缺乏規則意識,法治觀念不強,就難免做出違法的事情。對下列行為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A.吳某在考試中作弊,還與監考老師頂撞——行政違法行為B.李某等人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多次起哄、打鬧——民事違法行為C.朱某在學校操場拾到同學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違反校紀的行為D.王某涉嫌實施電信網絡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刑事違法行為8.放學回家的路上,八年級學生小朋看見一名歹徒騎摩托車搶劫。小朋立即報案,并向公安部門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車牌號和去向。公安部門根據小朋提供的線索,很快就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小朋的行為表明( )①作為未成年人,既要敢于斗爭,又要講究策略②要見義勇為、匡扶正義,不顧一切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作為未成年人,面對歹徒搶劫他人,應避而遠之④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9.2024年3月15 日17時,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呷拉鎮白孜村發生森林火災。駐川部隊官兵和民兵聞令而動,迅速投入救災行動,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于駐川部隊官兵和民兵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他們沒有珍愛自己的生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②為了獲得回報一定要先付出代價③體現了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④是積極承擔責任、實現自身價值的表現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10.生活中,有的人以愛國為由,拉橫幅圍堵外企,砸某國品牌汽車甚至打傷車主,在網上聯名抵制某一國家的商品。對此,同學們的評論正確的是( )A.小軍:這些人的愛國熱情值得肯定,民族仇恨不能忘記B.小河:愛國不是將拳頭砸向自己的同胞,我們要理性愛國C.小南:圍堵打砸盡管不對,但他們也是因為愛國,批評教育就行了D.小鄭:如此抵制并非良策,擾亂社會秩序,應該用刑罰處罰他們11.2024年12 月4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智利外長范克拉韋倫舉行會談。王毅指出,中國和智利都保持著內外政策的穩定性,都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這里的“核心利益”是指( )①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②國家核心利益關乎國家生死存亡③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統一 ④法律確立的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年12月5日,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發布聲明,鑒于當前敘利亞的安全局勢,緊急提醒在敘中國公民盡快回國或離境。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與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聯系,尋求幫助。這表明我國( )①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②以促進經濟安全為根本③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④以促進外部安全為依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強調: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一些企業面臨經營壓力,一些群眾就業、生活遇到困難,一些地方發生洪澇、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習主席一番話讓我們感受到( )①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②我國要正視發展中面臨的問題③世界上的問題都需要中國的參與 ④我們要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4.青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要以青春拼搏之姿奮力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新時代創造新業績、展現新作為,才能不負青春,不負韶華,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新的趕考路上留下自己無悔的奮斗足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啟示廣大青年要( )①加大教育投入,建設創新強國 ②發揚實干精神,創造新的輝煌③擔負歷史使命,綻放青春光彩 ④放棄學習知識,投身社會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第Ⅱ卷 非選擇題(32分)二、材料分析題(第15小題12分, 第16小題10分, 共22分)15.材料一:2024年7月,網信部門深入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理攔截涉未成年人違法不良信息430萬余條,處置賬號13萬余個,關閉下架網站平臺2000余個,有力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材料二:2024年7月15日,成都大學志愿者團隊響應國家號召,前往渠縣望溪鄉第一小學,開展思政課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非遺筑夢潤童心——文化傳承,攜手同行”項目,為文化資源有限的望溪鄉第一小學的孩子們創造了接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機會。材料三:12月4日,達州宣漢好男兒王小江獲得“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榮譽稱號。今年6月,王小江偶遇一名落水者,危急時刻,他不顧生命危險跳入京杭大運河中將落水者救了起來。他的英勇事跡被多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和高度贊揚。(1)材料一中,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感受到社會關愛的同時,應該怎樣更好的駕馭互聯網、用好互聯網 (4分)(2)根據材料二,從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談談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4分)(3)小吉同學了解了王小江的事跡后,發出了以下感慨:見義勇為太危險,不值得這樣做。請你運用“關愛他人”的相關知識評析小吉的觀點。 (4分)16.材料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規定: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小倩是個手機控,她覺得法律這樣規定是對未成年人學生使用手機自由的限制,并不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明社會規則】(1)請你從“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向小倩作解釋。 (4分)材料二:市民李先生準備貸款買房時,發現自己被列入了銀行的黑名單。原來,李先生多次不按期歸還貸款,信用卡透支超期。銀行告知他,他以后將不能在銀行貸款,不能辦理信用卡,不能貸款買房買車等, “真是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守社會公德】(2)結合材料二中李先生的“處處受限”,談談我們應該怎樣踐行誠信 (3分)材料三:15歲的王某本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自從結識了一群不良人員后,他便開始無心學習,曠課、夜不歸宿,后來因經常盜竊他人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最后,他伙同他人實施網絡詐騙,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其五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5萬元人民幣。【做守法公民】(3)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說說我們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3分)三、活動探究題(本題10分)17.2024年4月15日是我國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此達州市某校八年級(1)班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引領十周年”活動主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展示區】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 4·1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十年來,20余部國家安全專門立法接連出臺,110余部含有國家安全條款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修訂,如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反間諜法、生物安全法、網絡安全法……(1)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的理解。 (3分)【沉浸體驗區】習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釋: “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沒有“局外人”。需你我擦亮雙眼、同心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2)從“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為什么維護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 (4分)【活動倡議區】活動最后,需要向全體同學發出“維護國家安全”的倡議。倡議書親愛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維護國家安全,人人可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肩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為此,我們向全班學生發出如下倡議:① 。② 。③ 。倡議者:八年級 (1) 班全體時間: 2024年4月15日(3)請運用你所學知識,將倡議書補充完整。 (3分)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8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B D C C C D D C B C B B D二、材料分析題(第15小題12分, 第16小題10分, 共22分)15. (1)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學會“信息節食”,不沉迷于網絡,合理安排上網時間。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瀏覽違法網站。④遵守網絡規則,文明上網,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每點 1 分,共 4 分)(2)①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②有利于我們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能夠增進我們對社會的了解,培養社會責任感,提升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④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每點 1 分,共 4 分)(3)小吉的觀點是錯誤的。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好的品德,見義勇為是關愛他人生命的高尚行為。雖然見義勇為可能存在一定風險,但我們在關愛他人時要講究策略,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王小江在危急時刻勇救落水者,他的行為不僅挽救了他人生命,還弘揚了社會正氣,傳遞了正能量,值得我們贊揚和學習,而不是因害怕危險而否定這種行為。(4 分)16. (1)①自由與規則不可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法律規定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帶入課堂等,是為了保障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學習環境,限制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自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校更好地學習和成長,這是對學生真正的保護。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只有遵守規則,才能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小倩遵守法律規定,有利于她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享受健康成長的自由。(每點 2 分,共 4 分)(2)①樹立誠信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李先生應認識到按時還款等誠信行為的重要性,避免失信。②運用誠信智慧,在尊重他人隱私和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權衡利弊,合理處理誠信問題。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誠信記錄,避免因失信而給自己帶來不良后果,如李先生因失信導致貸款等受限。(每點 1 分,共 3 分)(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王某因結識不良人員走上犯罪道路,我們要引以為戒,遠離不良行為。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如曠課、盜竊等行為要堅決杜絕。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學習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犯罪之事。(每點 1 分,共 3 分)三、活動探究題17. (1)①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有保障,經濟社會才能不斷發展,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②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國家安全,我們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生活秩序、安全的生產環境等,人民才能安居樂業。③十年來眾多國家安全立法的出臺和修訂,體現了我國對國家安全的高度重視,通過完善法律體系,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每點 1 分,共 3 分)(2)①在我國,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國家安全關系到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國家利益,運用國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國家安全得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生活幸福等利益才能得以實現,所以維護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每個人都應積極參與。(每點 2 分,共 4 分)(3)①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自覺維護國家安全。②通過各種方式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如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協助,積極建言獻策等。③認真學習有關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④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如不泄露國家機密,不傳播有害國家安全的信息等。(任寫三點,每點 1 分,共 3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