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卷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注意事項:1. 此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滿分7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 請用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卡上答題,答題前請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一、選擇題(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023年11月8日,“遠古江南·海陸山河——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向觀眾開放。本次展覽展出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324件(套)文物,描繪出一幅遠古江南的圖景。請為這則新聞選擇恰當的標題( )A.光耀七千年,驚世五十載 B.中華文化世界最優,你我共同傳承C.文化為中心,騰飛譜新篇 D.堅定文化自信,拒絕一切外來文化2.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華夏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者。2023年10月23 日,由浙江省政府主辦的癸卯(2023)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在浙江舉行。該活動的舉行( )①有利于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②說明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③彰顯了中華兒女對軒轅黃帝的崇敬之情 ④有利于增強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既讀圣賢書,也聞天下事。”九年級某班同學通過搜集時政熱點并進行解讀,做成“時政小報”,下面是某期小報的部分內容。下列對所選新聞的最佳解讀是時政小報新聞:新修訂的《河南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于2024 年1月1 日起施行,這一條例對革命文物的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傳承利用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規定。解讀:這一條例的修訂 。A.是防范破壞文物行為的治本之策 B.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保障C.是政府實施科學立法的職能體現 D.是完善河南省法治體系的重要舉措4.說起端午,我們會想到屈原。屈原因讒言被放逐,但他仍眷顧楚國,在《離騷》中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這啟迪我們要有 ( )A.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 B.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C.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 D.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5.從《左傳》中的“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到《朱子家訓》中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許多格言警句都彰顯了中華民族勤于勞動的傳統美德。新時代傳承這一美德有助于 ( )①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②強化道德對法律建設的決定性作用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如果要給下面漫畫擬定一個共同的標題,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 )A.厲行節約,建設資源友好型社會 B.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待人C.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創造美好生活 D.關愛他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7.(2023·襄陽中考)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以下詩句與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相符的是 ( )A.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C.清寒枯苦飛天路,明凈堅貞報國心D.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8.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這些精神是 ( )①激勵我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②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的精神紐帶③中國人民在共同的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④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年9月 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2周年紀念日,各中小學通過舉行升旗儀式、舉辦主題班會、開展防空演練、觀看歷史短片等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有利于 ( )①崇尚革命英雄,構筑中國價值 ②緬懷革命先烈,牢記戰爭仇恨③厚植家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 ④繼承英雄遺志,以戰爭贏和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0.中華文化寶庫里蘊含著歷久彌新的智慧。下列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應正確的是 ( )序號 中華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 敬人者,人恒敬之 敬業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友善③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愛國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富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1. “大叔的侄女住院手術急需血漿,求助有自愿獻血的……”一條求助信息出現在晉江市退役軍人志愿者群中,看到消息后,多位退役軍人紛紛響應、主動參與,甚至有熱心退役軍人專程從外地趕來獻血。這些退役軍人志愿者們用行動 ( )①踐行了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 ②說明中華傳統美德博大精深③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弘揚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常德中考)右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告訴我們 ( )①我國人口數量太大,要控制人口增長②老齡化加劇成為我國人口狀況的新特點③適應圖中變化的根本之策是提高人口素質④堅持計劃生育有利于解決上圖反映的問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3.我國“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一舉措 ( )A.有利于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B.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人口素質C.改變了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D.改變了我國人口基數大的現狀14.從日常制冷采暖到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建筑業是諸多行業中的能耗“大戶”。我國《“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從我國的資源國情分析,國家大力推進綠色建筑是因為 ( )A.我國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B.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C.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成為民生之患D.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15.(2023·福建中考)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內,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實現了預期目標。這表明我國 ( )A.資源短缺問題得到解決 B.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C.企業承擔責任越來越小 D.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16.2023年11月 30 日,首屆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在汕頭召開。本次大會圍繞當前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熱點,共探技術升級新路徑,凝聚國際合作新共識,推動全球風電產業發展邁向新高度。據此,我們應 ( )①堅持科技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②大力宣傳我國風電產業在全球處于前列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④完善海上風電生態體系,為新能源發展作貢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挨家挨戶分發垃圾分類宣傳畫冊、冰箱貼等,開展垃圾分類趣味競賽、科普互動答題、低碳知識大闖關、閑置物品置換等活動……小區居民的這些積極嘗試( )①增強了居民的環保觀念 ②能有效減少生活中的浪費現象③解決了我國資源緊張的問題 ④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36 分)18.(6分)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 15 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2023年的8 月15 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其活動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談談設立全國生態日的重要意義。19.(8分)在學習“延續文化血脈”時,老師展示了下列信息。1899 年,沉睡地下3000 多年的甲骨文終于重見天日, “一片甲骨驚世界”。為了讓甲骨文文化遺產“永久保存、永續利用”,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騰訊公司共同推出了“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構建了“甲骨文全信息數據模型”,包括三維模型、數字摹本和科學影像層等,利用數字手段推動甲骨文文化創新性發展。 延續文化血脈 (課堂筆記) ☆中華文化根(文化角度) ☆美德萬年長(美德角度)對此,小丁同學認為,延續文化血脈就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材料及課堂筆記,運用相關知識,對小丁同學的觀點進行辨別與分析。20.(10分)從《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從《七夕奇妙游》的《龍門金剛》到《重陽奇妙游》的《有鳳來儀》,再到《2023 端午奇妙游》的《龍舟競渡》……河南衛視打造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傳統文化節目,真正做到了文化“出圈”,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文化自信。(1)河南衛視這些奇妙節目“火出圈”背后的奧妙有哪些 (兩個方面即可,4分)如何才能更好地彰顯河南的厚重歷史,弘揚優秀的中原文化 (三個方面即可,6分)21.(12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學習過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的相關知識后,你所在學校九年級學生會的同學積極開展了一項主題為“我校落實節能環保理念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的課題研究,現請你參與并完成其中的部分任務。研究課題 我校落實節能環保理念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1)研究依據 ◆結合教材內容,請你寫出兩條開展此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或現實依據。(4分)(2)調查情況 ◆調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發現問題:同學們日常用水過程中浪費現象依然存在;校園內每天產生大量的廢紙、空飲料瓶;食堂每天都會有剩菜剩飯;等等。(3)總體設想 ◆方案制定:制定學校節能環保的整體方案。 ◆平時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條,2分) ◆循環利用:建沼氣池。用廚余垃圾等做沼氣原料,產生的沼氣滿足食堂等的燃料需求。(4)意義總結 ◆請你總結開展此項課題研究的意義。(4分)參考答案1. A 2. C 3. B 4. A 5. B 6. C 7. C 8. A 9. D 10. B 11. B 12. D 13. A 14. B 15. B 16. D 17. B18.①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②有利于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④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等等。 (答出三點即可,6分) 19.小丁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他忽視了延續文化血脈的其他要求。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新時代,延續文化血脈需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就是利用數字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表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需要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同時,延續文化血脈,還需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以實際行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新時代,既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又要積極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中華文化血脈更好地延續發展。(8分) 20.(1)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節目記述著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②節目形式新穎,有很高的藝術性、創新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能激發人們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③此類節目能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④此類節目將傳統文化“照進”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讓人們耳目一新。 (答出兩點即可,4分) (2)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中的新內涵;②借助新媒體,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③推進“文化+科技”的融合,運用科技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④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⑤在堅守傳統中大膽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出強大的時代活力。 (答出三點即可,6分)21.(1)①我國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④我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⑤我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等等。(答出兩點即可,4分) (2)實地觀察、問卷調查、面對面采訪等 (3)①及時關閉電子白板、投影儀;②合理點餐,不浪費食物;③節約用紙,如作業本、演算紙雙面使用;等等 (4)①有助于培養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將節能環保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以致用;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⑤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等等。(答出兩點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道法.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