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質量檢測試卷一、選擇題(共 30 分,每小題 1.5 分)1.2024年 12月 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對此,我們青少年應該( )①專注學習生活,漠不關心節日活動②健全法律法規,全面保護春節習俗③參加春節慶祝,傳承優秀傳統文化④關心國家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每個人都與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表現在(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②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③人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離開社會④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流量成了“新農資”,手機成了“新農機”,直播成了“新農事”。可見,網絡能( )A.快速消除城鄉間差距 B.拓寬社會人際交往的渠道C.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D.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4.2024年 12月 20日起至 2025年全國“兩會”,中國政府網聯合 21家網絡平臺,以及地方部門政府網站,開展“@國務院 我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網民建言征集活動。通過該活動,公民可以( )A.無拘無束,言論自由 B.加強管理,科學引導C.建言獻策,表達訴求 D.利用網絡,窺探隱私5.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相應的規定,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動配合接受安全檢查”“觀光參觀時,要遵守景區有關規定”等。這是因為( )A.人們的行為習慣都是不自覺的 B.社會秩序依靠社會規則來維護C.違反規則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D.社會規則可以杜絕不文明行為6.2024年,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了修訂。該法修訂后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制定規則需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規則應保持持久的穩定性,不應更改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及時完善④對違反規則的行為要實施強制性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眼中靚麗的風景線,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情去看待周圍的事物,你就會有新的發現,承認維納斯的缺陷美,不是比緊緊盯住她那對殘瑕的雙臂更好嗎?”這主要啟示我們( )A.發現他人長處比短處更重要 B.每個人的地位上都是平等C.要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 D.尊重,是人際交往的起點8.中華文明燦爛輝煌,傳統文化歷久彌新。下列古文與注釋對應正確的是( )①敬人者,人恒敬之——尊敬是相互的②人而無禮,焉以為德——樹立誠信意識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2024年 5月 28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四周年紀念日。在即將舉辦的眉山市“民法典宣傳月”中,下列可以用作宣傳案例的有( )①偽造個人身份實施網絡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②將他人丟失的手表據為己有,被法院判令歸還③出版社未經作者同意發表了其作品,被訴侵權④騎電動車時,未戴頭盔,被交警給予罰款處罰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年 12月 19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做出二審宣判,對被告人余華英以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針對這一案件,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剝奪政治權利”屬于主刑 B.判決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C.拐賣兒童是一般違法行為 D.余華英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11.“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已。”從大的方面說,有國家為我們的成長提供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從小的方面說,有父母和親人替我們遮風擋雨,使我們衣食無憂。這告訴我們( )A.作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首先要對他人負責 B.我們對他人負責,最終才能學會對自己負責C.要學會承擔責任,無須考慮物質和精神回報 D.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責任12.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共同的事業,只有人人“置身事內”“進入角色”,才能匯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從責任的角度看,這告訴我們( )A.角色不同,責任也各不相同 B.每個人都應承擔應盡的責任C.每個人的責任是完全一致的 D.承擔責任必然獲得物質回報13.關愛他人是一種幸福,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溫暖和希望。但是,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以下事例中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小明上網獻愛心,隨意找自稱救助“失學兒童”的網站,捐出自己的零用錢B.小林經常多買一份早餐帶給家庭貧困的同桌,還說是自己買多了不想浪費C.小峰在班上發起捐助貧困生的動員,他把貧困生個人資料貼在課室門口D.小英在湖邊看到有人失足落水,她不顧自己也不會游泳,匆忙下水去施救14.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在山西大同舉辦,曲靖市 1人上榜,即見義勇為“中國好人”唐榮會。他在危急時刻,毫不猶豫跳進 3米深河,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女孩。在他身上我們能感受到( )①關愛他人,守護生命 ②學識淵博,履職盡責③心懷友善,奉獻社會 ④誠信友愛,臨危受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鮮明的特點是( )①將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 ②將國家和人民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③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完全等同 ④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聯系在一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破世界紀錄奪冠后,潘展樂發聲“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背后是強大的中國!”“這塊金牌,獻給偉大的祖國!”看似簡單的話語,體現了他( )A.維護國家利益,增強防范意識 B.表達愛國情感,國家利益至上C.為了國家利益,舍棄個人利益 D.關心國家發展,未來充滿信心17.2024年是我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10周年,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應堅持的宗旨是( )A.政治安全 B.經濟安全 C.國際安全 D.人民安全18.人民軍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柱石,____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 )A.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C.抵抗侵略,保衛人民 D.鞏固國防,保衛祖國19.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承辦國際盛會、解決國際難題、勇擔國際責任,世界離不開中國智慧,崛起的中國也在大步向前,以高度自信的姿態傳遞著“中國聲音”。這( )A.表明我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 B.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關系C.令世界矚目,讓我們倍感自豪 D.表明世界上的問題都需要中國參與20.“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依次發言,由此可以推測他們探討的主題是( )A.維護國家安全 B.增強法治觀念 C.實干創造未來 D.平等對待他人二、綜合題(共 30 分)21.(7分)材料一 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集、融合與共享。材料二 中央網信辦開展 2024 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貫徹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相關要求,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對問題突出平臺、機構和賬號從嚴采取處置處罰措施。(1)(2分)材料一體現了網絡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2)(3分)請從“沉迷于網絡”危害的角度回答,為什么要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3)(2分)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是什么?22.(8分)初中學生陳某,讀七年級時經常曠課逃學,在家玩電腦,屢教不改。升入八年級后,他沉迷于上網,為了去網吧,花完零用錢就偷家里的錢,后來發展到偷別人的手機去賣,結果被行政拘留。九年級上學期,他在網上結交了一些網友,一起在社會上惹是生非。一天,為了網友的“哥們兒義氣”,他參與打架斗毆,用利器把對方刺成重傷。最終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刑。(1)(4分)上述案例中,陳某的哪一種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哪一種行為屬于犯罪行為 (2)(4分)結合陳某的人生經歷,說說從一般違法行為發展到犯罪的過程給了我們哪些警示 23.(7分)2024年 5月 1日,廣東省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發生塌方災害。饒先生一家在幸免于塌方之難后,竭盡所能呼喊、示意,攔停后方車輛,避免了更多傷亡。(1)(3分)饒先生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表現 (2)(4分)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首先要對誰負責 這種行為有什么意義 24.(8分)材料一 2024年 4月 15日是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近日,由汕頭市委國安辦、澄海區委國安辦聯合制作的國家安全宣傳動漫視頻正式推出。視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白鵝經常用無人機攝影城市美照,并把作品上傳到網絡,不想卻被間諜盯上。間諜佯裝成資深攝影星探,邀請小白鵝拍攝軍事題材作品參加國際攝影賽事,許諾巨額獎金。幸好旁人提醒,小白鵝及時懸崖勒馬,避免將軍事素材傳給間諜,造成軍事秘密泄露,危害國家安全。材料二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人民創造了用全球 7%的耕地養活占全球近 20%的人口的奇跡,實現了從當年 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 14億多人吃得好的巨變,增強了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底氣。但國內耕地面積和質量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等因素制約著我國糧食生產和進口,給糧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4分)如何理解人人都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 (2)(4分)結合材料運用國家安全有關知識談談為什么要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國自己手中。答案1-5 DBDCB 6-10 BCABD 11-15 DBBAC 16-20 BDBCC21.(1)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2)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的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網絡、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22.(1)偷家里的錢、偷別人的手機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參與打架斗毆,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方刺成重傷是犯罪。(2)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②杜絕不良行為。 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⑤敬畏規則。23.(1)是一種主動承擔責任的表現。(2)對自己負責。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揮,才有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賦予的使命。24.(1)①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們的共同責任。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了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2)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①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②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③人口多、耕地少的國情和全球糧食供應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糧食供給,維護糧食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