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年秋期龍馬潭區五校聯考九年級期末質量檢測試題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60 分鐘;分值:40 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 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每題 1.5 分,共 15 分)1.下圖漫畫對比生動體現出改革開放(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C.豐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 D.根除了社會的主要矛盾2.近段時間,我國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火了,已經出口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襯衫、毛衣、襪子,到前些年的服裝、家電、家具等“老三樣”,再到今天的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基因的“新三樣”,這充分證明了我國( )①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②轉變發展方式,建成現代經濟體系③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④建成了世界科技創新強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下列表格中新聞素材與全面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相符合的是( )序號 新聞素材 基本要求① 建立領導于部常態化學法機制 科學立法②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嚴厲打擊圓積居奇、操縱物價等違法行為 嚴格執法③ 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公正司法④ 積極舉行民法典送農村、送社區活動 全民守法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4.2024年,我國一批法律正式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糧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修訂后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碧海藍天……這體現( )①厲行法治首先要做到科學立法 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再需要德治③我國法治國家建設在深入推進 ④我國更注重公民履行義務,維護國家權利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5.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指出,亞運會設置了諸多富有亞洲特色的比賽項目,為體育和文化交相輝映提供了舞臺。我們要以體育促包容,增強文明自信,堅持交流互鑒,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這說明(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②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③亞洲各國應促進文明交流、文明互鑒、文明共存 ④我們推動文明交流,使各種文明走向統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23年 12月 18日 23時 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 6.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抗御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又一次看到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 )A.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 B.孝親敬長的倫理規范C.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 D.律己寬人的處事準則7.2023年 10月 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 2024年 1月 1日起施行。我國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因為( )①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對于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實現民族復興③愛國主義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④愛國主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內人為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吸收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將在 2030年之前和 2060年之前分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大力保護生態環境 ②我們要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實現民族永續發展③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④我們要轉變發展方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73周年,73年來,在這片高天厚土上,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據此我們可以推斷,西藏的發展經驗有( )建“穩定社會” 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一切民族工作的著力點。創“安康生活” 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各少數民族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探“發展路徑” 持續做好區域協作和人才培養工作,在發展中改善保障民生。提“宗教修為”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②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變信教群眾的信仰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10.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在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引發熱烈反響。有“一國兩制”的堅實保障,香港、澳門定能創造更大輝煌,同祖國人民一道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對“一國兩制”認識錯誤的是( )①“兩制”是“一國”的前提和基礎 ②這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③港澳回歸后,“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 ④“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第 II 卷(非選擇題)二、分析說明題1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問題。(10分)2023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數據看中國(1)以上三組數據表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經濟發展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轉變?(4分)(2)經濟方面發生的轉變,我們該如何應對呢?(6分)12.2024年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 46周年,某校開展“禮贊四十六周年,奮進新征程”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非凡成就·奮進中國】46 年來,黨帶領人民書寫了中國發展奇跡:2023 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126 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豐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國際共識,大國影響力日益彰顯。中國人以敢闖敢千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1)改革開放 40多年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這充分證明了什么 (4分)【深化改革·發展中國】1978 年 2013 年 2024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啟了第一次劃時代的改 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革,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 大問題的決定》,推動了又一次劃 代化的決定》。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代。 時代的改革。 做出系統部署。(2)分析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據是什么 (6分)【民生溫度·幸福中國》民生連民心,民心系國運。從百姓不斷改善的生活中,最能感受中國發展的溫度:3.5 億人次的農村學生吃上了營養均衡的餐食;10.6 億人表加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不斷提高:13 億多人?;踞t療保險,能用更低的價格用上更多的新藥、好藥員的養這樣的溫暖斷漸充盈著中國人的生活。(3) 黨和政府為什么高度關注民生 (5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B C C A D C C11.(1)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的轉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應對措施: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12.(1)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2)①我國過去 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⑤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3)①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邁進;②發展的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④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⑤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