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年秋學校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考試說明:1.本試卷分第 I卷和第 II卷。第 I卷為選擇題,第 II卷為非選擇題。全卷共8頁。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及答題卡交回。2.本試卷滿 60 分。答題時間為 50 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24分)1.40 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跡。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已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改革開放①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使中國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決定力量③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④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由此可見,黨和國家A.堅持以改善民生為中心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B.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C.堅持改革開放,優化經濟結構,追求經濟高速增長D.堅持城鄉同步富裕原則,共享經濟發展的繁榮成果3.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各種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的亮相吸引著參會者的眼球。多種先進醫療器械、能源低碳設備、智能工業裝備等發布,展現著當下千行百業的無限可能。這說明①我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美好 ②人們通過開放發展分享創新成果③創新發展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特色 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國式民主,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成分,注重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具有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這告訴我們①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②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人民利益得到切實保障③通過法治體現、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的根基④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民主道路,取決于它的具體國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群眾事群眾議,基層自治有活力,鄉村發展添動力。在杭州臨平的運河街道,“有事商量著來”“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已成共識,一張桌子、幾條板凳的“微型議事會”更是屢見不鮮。這讓我們理解了( )①人民民主的真諦 ②協商民主這一民主形式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④公民履行法定義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對部分新聞內容進行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確的是A.李某參加區政府組織的網上民主評議政府活動——民主監督B.田某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民主決策C.趙某在天然氣價格調整聽證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民主管理D.黃某參與本市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網上公開票選——民主選舉7.下列有關法律的古文解讀正確的是序號 古文 解讀①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② “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 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③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需要重視法的實施和踐行④ “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 善治是良法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在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高效辦成一件事”首次被納入其中。從 2022 年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到 2024 年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改革的提檔升級①能夠讓政府克服懶惰,杜絕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 ②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形象 ③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④擴大了政府權力,增強了政府權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人民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下列古詩詞體現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的是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③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每一位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我們中學生應該①嚴格執法,打擊破壞環境的行為 ②減少浪費,主動落實“光盤行動”③加強立法,嚴厲打擊高污染企業 ④垃圾分類,踐行文明生活新時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多年來,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各族居民養成了共度傳統節日的習慣。不管是中秋、除夕,還是古爾邦節、肉孜節,“你到我家吃月餅、我到你家做抓飯”成為生活常態。當前,在攜手建設大美新疆的進程中,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故事層出不窮。這是因為①促進民族團結需要有同樣的風俗習慣 ②各族人民共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民族地區經濟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④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75 年來,中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已經成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正在實現,中國人自信地走在一條追求夢想、實干興邦的康莊大道上。關于中國夢,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中國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 ②中國夢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愿 ③實現中國夢是國家的事,與個人沒有關系 ④中國夢必定在我們這代人的奮斗中變成現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36 分)13.第 24 屆冬奧會雖然已經過去兩年多了,但是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它標志著中國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中的重要地位,也通過這一盛會,促進了冰雪運動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北京冬奧會在中國乃至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某學校九(1)班召開“憶北京冬奧 圓冰雪夢想”主題班會,請你參與其中。【尋找中國風】會徽:冬夢火炬:飛揚自以漢字“冬”下而上從寓示為靈感來吉祥的祥云紋源。運用中樣逐漸過渡到國書法的藝 獎牌:同心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壁。共設五環,五剪紙風格的雪術形態。將 環同心。同心歸園。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花圖案,旋轉厚重的東方 涵。上升。如絲帶文化底蘊與飄骨,最后呈國際化的現現為飛揚的火代風格融為焰。一體。(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冬奧會融入中華文化元素的意義。(6分)【冰雪奇緣夢】在班會上,同學們發表了一些觀點。小張:“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冬奧場館在建設過程中,將張北地區豐富的風電資源引入北京,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場館 100%由綠電供應。小王:“水立方”將變身“冰立方”。據了解,“水冰轉換”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家旅游中心進行了場地結構、溫度等多方面定向科研攻關。小李:“用體育團結世界”。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又一次“牽手”。奧運火炬將燃亮古都夜空,京張兩地三賽區張開雙臂,準備迎接八方來客。小徐:崇禮這座塞外小城,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每 4 個當地人就有 1人捧起“雪飯碗”,“以往冬天只能‘貓冬’,現在崇禮滑雪熱了,日子越來越好。”(2)結合材料具體內容,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北京冬奧會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8 分)14.立法,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過程。人們不僅關注立良法,也關注抓善治。下面是愛國主義教育法制訂過程的幾條信息,請你參與完成:【發揚民主立良法】(1)請對上圖中的信息進行合理排序。(只填寫序號,4 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節選第三十一條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出版單位等應當創新宣傳報道方式,通過制作、播放、刊登愛國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開設專題專欄,加強新聞報道,發布公益廣告等方式,生動講好愛國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第三十七條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不得有下列行為:(一)侮辱國旗、國歌、國徽或者其他有損國旗、國歌、國徽尊嚴的行為;(二)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第三十九條負有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部門、單位不依法履行愛國主義教育職責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各司其職促善治】(2)根據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節選和所學知識,談談怎樣厲行法治,才能真正實現良法善治。(9 分)15.【邁出奮進步伐 做自信中國人】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二 O二四年新年賀詞。在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說:“大家記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堅實。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有力量。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見神采。這一年的步伐,我們走得很顯底氣。”賀詞指引著我們邁出奮進步伐,做自信的中國人。請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談談自信中國人的表現。(9 分)參考答案1-5DBABA 6-10ABCCC 11-12CA13.(1)①有利于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傳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元素,增進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④有利于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 ①“北京冬奧會實現場館 100%的綠電供應”說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②“國家游泳中心進行場地結構、溫度等多方面定向科研攻關”說明堅持創新發展理念;③“京張兩地三賽區展開雙臂,準備迎接八方來客”說明堅持開放發展理念;④“崇禮人民日子越來越好”說明堅持共享發展理念。14. (1)②③①④(2)①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②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③現代社會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④黨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嚴格執法。15. ①自信的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②自信的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③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