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時 回收廢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1.建立實際情境與加減法意義的聯系,掌握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2.在運算過程中,借助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4.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實際情境與加減法意義的聯系,掌握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個空瓶子)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環境的危害可大了,同學們說說該采取什么措施呢?(板書課題:回收廢品)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思考:怎樣求小佳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小組合作交流。學生代表匯報:先看小佳收集的塑料瓶數與誰有關。師:非常棒。我們要學會根據數學問題找相關的信息。小佳收集的比小林多3個,所以小佳收集的塑料瓶數與誰有關呢?學生齊答:小林。師:對。與小林有關,所以只要找到小林收集的個數,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那么誰能說一說,小林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點名學生回答,并引導學生說出題中另一個條件“小強收集的比小佳少4個”與這個問題無關,屬于干擾信息。師: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怎么算,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匯報:生1:(擺小棒)用1根小棒表示1個塑料瓶,先擺出13根小棒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數,再擺3根就是小佳收集的瓶子數,是16個。生2:我是用一一對應畫圈的方法表示,先畫出了13個圈表示小林收集的瓶子數,比小林多3個,就是比13個圈多畫3個圈,畫16個圈即是16個。師小結: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就是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師:解決了這個問題,怎樣檢驗算出來的結果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三、課堂小結師: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得愉快嗎?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四、課后練習完成學生用書相應練習。回收廢品13+3=16(個)解決問題的步驟:(1)仔細審題,找到題目中已知的信息和問題。(2)根據問題找對應關鍵信息。(3)借助擺小棒、畫圖來解決問題。(4)列式計算,并檢驗。“新課程”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因此,為了突出“回收廢品”這一環保主題,教師將例題與學生已有的有關塑料品的知識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做數學、玩數學、用數學,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突破了“用加法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難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