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家家鄉鄉的的風風俗俗風俗是指特定區域、特定人群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話說風俗話說風俗南北風俗大不同!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元宵節哈爾濱看冰燈廣州逛花市猜一猜:這是哪個節日?展現了什么風俗?這是什么風俗?“家鄉風俗小記者”調查表家鄉風俗名稱 主要內容(形式、由來、活動、有關傳說或故事) 取得方式(查閱、訪談等)風俗是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你的家鄉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請根據課前的調查交流你對家鄉風俗的了解。習作要求:你的家鄉有哪些風俗習慣?請你介紹一種風俗,或寫一寫你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審明要求審明要求兩個寫作角度寫自己參加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介紹性敘述性寫一篇有關家鄉某種風俗的說明文或散文敘事性記敘文寫作角度不同,寫作的方法也就不同習作提示如果是介紹一種風俗,寫之前,先查資料或問問長輩,深入了解這種風俗,想一想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可以分幾個方面介紹,重點介紹什么。在介紹的時候,可以適當寫寫自己對這種風俗的實際體驗。如果是寫自己參加風俗活動的親身經歷,則可以把這種風俗的特點或來歷自然地穿插在合適的地方,如,“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或“我查資料得知,元宵象征著……”,然后重點描寫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感受。確定主題與選材確定主題與選材1.自主思考:你想寫什么主題 準備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2.合作交互: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評價對方的選材是否恰當,能不能突出主題特點,并給他(她)一些建議。要選擇跟主題聯系最緊密的,最能突出主題特點的內容。從課文中學表達從課文中學表達按照時間順序詳寫了突出北京春節特色的五天——介紹一種風俗——介紹一種風俗元宵節詳寫 賞花燈略寫 燃花炮、吃元宵元宵(湯圓)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大年初一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有的圖案各式各樣。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蠟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也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啊。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抓住重點,突出特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風俗的主要特點 重點重點介紹風俗的內容或者活動形式重點介紹風俗的歷史、由來重點介紹風俗的文化內涵,揭示其背后的意義價值,以及自己的思考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特殊寓意內容獨特根據風俗的特點確定寫作的重點內容從課文中學表達從課文中學表達——介紹一種風俗——介紹一種風俗展開描寫風俗的特點與眾不同異于常情小明的家鄉在貴州,熏臘肉是貴州的風俗。小明想寫《熏臘肉》,請你分析下面的選項,選出重點寫的內容。A.關于熏臘肉的故事B.熏臘肉名稱的由來C.熏臘肉的制作方法E.我對熏臘肉風俗的看法D.熏臘肉的吃法略寫熏臘肉的傳說詳寫做法獨特吃法有趣考考你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準備重點介紹的與風俗相關的內容。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初一,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兒,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顧及。到了初五初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和嫻熟技能。—— 《北京的春節》片段習作小錦囊:通過具體描寫不同的人物的活動把風俗寫清楚。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呃……”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了他的眼中。這不能不說是奇怪呀,栗子跌進鍋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見過跌進黃燜雞鍋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飯豆煮得腫脹,那也是往常熬粥時常見的事。——《臘八粥》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記憶中這個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從凌晨三點開始的。凌晨三點外婆就赤著腳下床,然后開始佝僂著腰緊張而麻利地忙著。——選自斯妤《除夕》把重點部分寫具體習作小錦囊:融入自己的體驗,寫感受,彰顯風俗特點。還是從西藏僧人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一座橋,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涉水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輕的僧人唐東杰布許下宏愿,發誓架橋,為民造福。一無所有的唐東杰布,招來的只有一陣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這樣一段傳奇。唐東杰布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歷史故事和傳說,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隨著雄渾的歌聲響徹雪山曠野,有人獻出錢財有人布施鐵塊,有人送來糧食,更有大批的漁民、工匠、流浪漢跟著他們,從一個架橋工地走到另一個架橋工地。隨著鐵索橋一座接著一座地架起來,藏戲的種子也隨之撒遍了雪域高原。習作小錦囊:借助資料,彰顯風俗文化底蘊。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如何把收集到的資料插入到文章中,更好地表現風俗?直接交代:如:我特別奇怪,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鬧花燈呢?我查資料得知,元宵象征著……如:據說……對話引出:如:媽媽聽了,笑著說:“七夕除了是乞巧節,還是魁星節,古時候……”●資料語言: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灶糖,涂抹在灶王爺的嘴上,也有地方的風俗是用黏米制作年糕,寓意把灶王爺的嘴巴粘住,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我的語言:最具戲劇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老年間家家供奉著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爺,此公每年臘月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爺匯報一年里人間的好壞。于是,家家都買些麥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極盡“賄賂”之能事,讓他到天上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報喜不報憂。這種近乎玩笑的祭神儀式,家家卻都以極嚴肅的態度去操作,更顯得極富人情味兒,孩子們的嘴則是供桌上的糖瓜的真正歸宿。——《北京的春節》選段引用資料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查閱資料,了解風俗后,丟開資料,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較詳細、具體的資料語言,可以進行概括。簡短的資料語言,可以進行加工、擴寫。對所引用的資料轉化為自己語言的方法從課文中學表達從例文中學表達——寫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寫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寫參加風俗活動的親身經歷,要重點描寫活動的現場和自己的感受。賽龍舟端午節到了。中午,沿江路河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十分熱鬧,人們都在焦急地盼著龍舟的到來。隱隱聽到遠處一片鑼鼓聲,龍舟出現了,龍舟過來了!它們就像一條條出海的蛟龍。長長的“龍體”上涂滿了鱗甲形的斑斕花紋。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船手。他們穿著一式的運動衣,劃著一式的短槳。船頭還有一個站著的人,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鼓、吹哨子,隨著“咚鏘、咚鏘”的鑼鼓聲,短槳整齊、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團團雪白的浪花。龍舟就在這浪花中起伏著,飛快地前進著,真像是龍騰大海,好看極了!壯觀極了!(接下一頁)1描寫活動現場比賽進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忽而這條在前,忽而那條在前,船與船之間的距離不到一個“龍頭”,咬得可緊了!堤上的人群激動地吶喊著:“加油!加油!”許多人點燃鞭炮拋向江面助威。我也不禁握緊拳頭大喊大叫,直到龍舟都過去了,還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龍舟競賽,體現了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精神。那熱烈的氣氛、壯闊的場面和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勁頭,讓人久久難忘。習作小錦囊:按活動的發展順序寫活動的進程。龍舟出現了龍舟過來了龍舟你追我趕,咬得很緊龍舟都過去了以“龍舟的變化”為線索按照“賽龍舟”這個活動的發展順序河堤上,人山人海,鑼鼓聲聲,圍觀的人群激動地吶喊,一片沸騰河道中,那一條條出海蛟龍般的龍舟,踏浪前進,力爭上游,威武壯觀聽覺視覺“端午賽龍舟”的“賽”這一風俗的特點描寫活動現場的熱鬧氛圍2描寫活動現場的環境氛圍渲染熱鬧氛圍體現風俗特點主要人物:劃船手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船手。他們穿著一式的運動衣,劃著一式的短槳。“面”上的描寫船頭還有一個站著的人,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鼓、吹哨子,隨著“咚鏘、咚鏘”的鑼鼓聲,短槳整齊、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團團雪白的浪花。核心人物:鼓手“點”上的描寫點面結合統一的服飾相同的劃船動作獨特突出的站位指揮時有力的動作3描寫活動中人物的表現鮮明生動那熱烈的氣氛、壯闊的場面和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勁頭,讓人久久難忘。活動中自身的感受在活動現場的主觀感受聽到響徹云霄的吶喊聲時的震撼表達對賽龍舟活動的喜愛之情情緒情感體驗感官感受對風俗的思考、領悟或反思賽龍舟活動寄托著人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親身經歷的活動自己在活動的表現、對活動的看法等增添現場感和真實感我的家鄉西面就是美麗寬闊的武山湖,住在水鄉的人們每年端午節少不了要舉行龍舟比賽。這個節日傳統習俗不知道延續了多少年了。今年端午節那天,天空晴朗,艷陽高照,天氣很是炎熱,可是我們依然興致勃勃。我早早地吃過早飯,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湖壩上。沒想到,湖壩上早已擠滿了前來觀看賽龍舟的人們,他們有的撐著花傘,有的戴著太陽帽……遠遠望去,就好像一條蜿蜒的滾動的花龍。家鄉端午風俗——賽龍舟開篇介紹當地的民俗是賽龍舟。通過對看龍舟時天氣和場面的描寫,烘托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期盼的心情。佳作賞析佳作賞析我好不容易從人縫中鉆進去,找到一個有利的位置坐下來,放眼望去,湖面上早已停泊著許多參賽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十米多長,龍頭形態各異,有的張著犄角,睜著眼睛,有的口含珍珠,有的龍頭高昂,黑須長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上的隊員整裝待發,穿著一色的紅色救生衣,好像一片片紅霞漂在水面上。他一個個手持船槳,精神抖擻,好像待沖向戰場上的戰士。只聽一聲令下,龍舟比賽開始啦!一只只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沖去,頓時,鑼鼓聲,吶喊聲,鞭炮混成一遍,好不熱鬧。那些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運用排比手法,寫出了龍頭的形態特點。“像離弦的箭”,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了龍舟劃行速度之快。后,誰也不肯定讓誰。“咚鏘、咚鏘”隨著急促的鼓點,隊員們一齊有節奏地劃動著船槳,他們那么的矯健,那么的整齊,隨著隊員身體一俯一仰,船槳入水,擊起了片片水花,龍舟就飛一樣向前沖去……這時只聽見“嗨嗬,嗨嗬……”的吶喊聲響起,一條十二米上的巨龍沖在最前面,你瞧,那指揮的,用力擊打著鼓面,身體一蹲一起,鼓聲“咚、咚……”鼓點越來越急,還有力地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船槳入水的節奏也在加快……湖壩的人們使勁鼓著掌,高聲吶喊,“加油!加油……”,龍舟飛一樣地沖到了終點,這是我們村“猛龍”隊的龍舟,他們獲得了比本段生動細致地描寫了賽龍舟精彩、激烈的場面,讓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賽的第一名,隊員們高聲歡呼著,喊叫著。那平靜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龍舟比賽結束了,湖壩上的人們陸續離開,參賽的龍舟也回到了各自的港灣,湖面上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我也依依不舍地回了家。文章收尾自然,“依依不舍”表達了作者對賽龍舟的喜愛。說起東北的大凍梨,真是倆好嘎一好——老好了!被東北人民視若珍寶啊!無論是調皮撒歡的小孩子,還是熱情好客的老孩子,提到那汁多肉厚的大凍梨,誰不是立馬就精神抖擻、熱血沸騰呢 想講大凍梨 那把鏡頭對準我們的年夜飯吧!每年的年夜菜都會變,越來越香,越來越美!可是,不管年夜菜怎么變,都改不了“大魚大肉大肥膘”啊!一個字形容——膩!兩個字形容——超膩!嘴里總是油乎乎的,連出氣兒都是油味兒。如果不來上點家鄉的大凍梨開頭的語言中有著一股“東北味兒”,構織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小作者在反復強調年夜飯讓人感到膩味,為下文寫凍梨涼爽香甜的口感作鋪墊。佳作賞析佳作賞析什么解解膩,晚上睡覺也不得勁!這不,剛吃了幾片肥五花,胃口就給“膩”沒了!“解藥”在手,飯桌我有!嘿嘿!造凍梨咯!造凍梨咯!我先把凍得梆硬的凍梨放在屋子里幾分鐘。然后用微涼的水泡凍梨,慢慢等它周圍結出冰殼,這一定不能急!用熱水泡,或不泡都不行。聽爸爸講,他小時候急著吃凍梨,一聽凍梨還要泡,根本等不及,抓心撓肝的!泡了半分鐘就吃,結果把牙硌得又冰又疼,真是心急吃不到好凍梨呀!唉……插入爸爸小時候吃凍梨的故事,更突出凍梨的美味。生動地寫出了要吃凍梨時的喜悅心情。嚯!泡好的梨真漂亮,外面一層晶瑩剔透的冰殼包裹著美味的凍梨,但我可沒有那閑情雅致去欣賞,趕緊造啊!我把冰殼捏碎,露出那柔軟、饞人的凍梨!它仿佛能勾魂似的,讓我垂涎三尺!凍梨汁可謂集四季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成的瓊漿!口感細膩,涼爽香甜,咬上一口凍梨肉,吸上一口凍梨汁,別提有多美了!嘴中的油膩立馬一去不復返啦!更何況,凍梨的甜不像白砂糖那樣齁得慌,而是一種清甜,這是大自然給東北的饋贈!凍梨,是東北人民的必需品!東北凍梨一個寶,一天吃三嫌不飽,吃完讓你沒煩惱,整個人生都變好!寫出了凍梨的外形美。小作者通過夸張的描述,將凍梨與白砂糖作對比,寫出了凍梨解膩作用強、甜度適中的特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獨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最有特色的風俗就是舞龍舞獅。舞龍舞獅又叫耍龍竹。聽爺爺說,民間耍龍竹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傳說龍王司雨,只要他不發脾氣,莊稼就會有好收成,所以民間才會有這樣的風俗。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家鄉的父老鄉親都認為年要過得熱熱鬧鬧、體體面面的。在我的家鄉,要過一個地地道道的年,舞龍舞獅必不可少。想看怎樣耍龍竹嗎?別急,我馬上帶你們一飽眼福。龍騰虎躍吉祥年俗語開頭,引出家鄉的風俗是舞龍舞獅。通過爺爺的話介紹風俗的由來,直觀、自然。問句巧設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佳作賞析佳作賞析每年正月初四的傍晚,往日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中心公園安靜了下來。公園戲臺子周圍圍滿了人,大家都齊刷刷地盯著舞臺中央,屏氣凝神,等待著一場盛大的演出。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咚!鏘鏘鏘!前奏響起,只見一個個身著金色祥云紋的紅衣人陸陸續續從紅色的幕布后面鉆出來。他們踩著高蹺,隨著咚鏘聲有序地踏著步子,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隨后,他們雙手一撐,一個接一個地前滾翻;接著,又一個接一個地后空翻。現場一片沸騰,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氣氛頓時高漲起來。紅衣人退場后,人群里夾雜著尖叫聲與歡呼聲,我知道,重頭戲來了。先聲奪人,引起讀者的注意。觀眾熱烈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節目的精彩。運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三頭獅子的動作,惟妙惟肖。嗚!嗚嗚!咚鏘!咚咚鏘!舞獅隊登場了!和著音樂,伴著鼓點,舞獅隊的三頭大獅子威風凜凜,仿佛活了一般。它們一頭抖動著身體,仰天對月,雙眼靈活地眨呀眨;一頭騰空而起,四肢叉開,似一把利斧直劈下來;一頭像個頑皮的孩子,跳下舞臺,向圍觀的人作揖,討要紅包。新的一年,它們也想討個好彩頭哩!又是一陣緊密的鑼鼓聲,兩條黃澄澄、亮閃閃的游龍出場了。它們搖頭擺尾,神氣十足,身后還跟著一群可愛的龍寶寶。你瞧,那一條條小龍歡蹦亂跳,一會兒轉轉圈,一會兒打打滾。龍寶寶最拿手的要數搶龍珠了。當龍頭吐出的龍珠飛到半空時,它們就跳著撲上去;當龍珠落到地上時,它們就俯身壓上去;當龍珠和它們玩“躲貓貓”,藏到它們身后時,它們就轉身緊追不舍……精彩的表演贏得滿堂喝彩。龍騰虎躍吉祥年,家鄉的春節真熱鬧!新的一年又快到了,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做客,相信這里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舞龍舞獅一定會讓你們流連忘返。對龍寶寶搶龍珠的動作描寫生動、有趣。結尾點題,概括家鄉風俗的特點并發出邀請。開篇點題,介紹來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兒歌,我就不禁想起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端午節賽龍舟就是為了紀念他。——《端午節賽龍舟》引用詩詞(兒歌、民謠)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皎潔的月光下,搖椅慢慢搖,蟲兒輕輕唱,我不禁吟誦起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花好月圓中秋節》)精彩結尾精彩開頭場景切入,拉近距離:火,在朦朧的夜色里燃燒了起來,一堆堆篝火旁圍滿了跳舞的人們,歡呼聲和歌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火,是彝族人的圖騰;火把節,是彝族傳承上千年的古老節日。——《家鄉的火把節》以人物話語引出風俗活動:“打丑牛兒嘍一—”一聲悠長的吆喝在村里回蕩。頓時,一群人爭先恐后擠到小院里來。“加我一個!”“也加我一個!”報名的聲音不絕于耳。追問互動式:這就是我家鄉的“舞草龍”。你覺得新奇嗎 你想親身感受一下嗎 我在家鄉熱情地等待你的到來喲!自然總結式:吃著自己包的香甜的粽子,我的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修改提升精彩結尾直抒胸臆式:“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人們的熱情、古樸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著這片土地,也裝點著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情景沉浸式:此時,岸上的吶喊聲、助威聲震耳欲聾,響徹云霄,和著鑼鼓聲、劃槳聲、口號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曲子。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江面,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所有人都深深地沉浸在這濃烈的節日氣氛里。評價標準 評價抓住重點,寫出了風俗的主要特點,詳略得當。 ★★★具體介紹了人們的活動,插入搜集的資料。 ★★★寫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格式規范、書寫端正、語句通順。 ★★★共( )顆★寫完習作后對照評價標準,評一評,改一改。修改提升修改提升第一單元 家鄉的風俗 學習單班級: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家鄉風俗小記者”調查表家鄉風俗名稱 主要內容(形式、由來、活動、有關傳說或故事) 取得方式(查閱、訪談等)介紹一種風俗仿照示例,填寫與自己想要介紹的風俗相關的內容,并用“√”標注好要重點寫的一兩個特點。要介紹的風俗習慣 主要特點 (用關鍵詞概括這種風俗的突出、特別之處) 具體表現做糍粑 材料講究 精選潔白的、大小勻稱的糯米清洗方法講究 用山泉水把糯米淘洗干凈杵法講究√ 用燙手的紗布包裹糯米,將其丟入石碓窩,扯出紗布,用粑杵輪番用力地搗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習單】家鄉的風俗.docx 第一單元習作:家鄉的風俗(課件)-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下冊(統編版) .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