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蘭州十九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題七年級 道德與法治 答案選擇題1. C 2. C 3. A 4 . D 5. A6. B 7. A 8. D 9. A 10. A11. D 12. C 13. B 14. B 15. D16. B 17. A 18. D 19. C 20. B二、非選擇題21.(1)(3分)①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對那些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境、人為侵害有所警覺和戒備。②樹立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對自身行為是否安全作出恰當評估,并及時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③增強風險意識。能夠覺察潛在的威脅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也不盲目觸碰一些危險的領域。(3分)①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發展的規律。②關愛他人的生命。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分)言之有理 均可得分22.(1)(2分)積極的人生態度 (3分)①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為樂觀向上。 ②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為認真務實。③ 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為勤奮進取。(2)(3分)①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但是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②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氣,迎難而上。③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一些挫折和考驗,有助于我們走好人生路。23.(1) (3分)①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②一般來說,一個人通過勞動為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③人們的職業不同,崗位有別,但只要為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就是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也就創造和實現了人生價值。就應當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積極評價。(3分)①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②同時要充分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促進集體和個人不斷發展。③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3)(8分)①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時代,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②立足崗位做奉獻。③在踏實奮進中綻放人生光彩。 ④在奉獻中走向偉大,成就精彩人生。蘭州十九中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題七年級 道德與法治注意事項:1. 全卷共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2. 考生務必將答案直接填(涂)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3. 考試結束,只上交答題卡。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1.2024年是“中國夢”提出十二周年。“中國夢,我的夢”,這十二年,我們每個人都在為實現中國夢奮斗著,我們既是追夢人,也是筑夢人。下列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有( )①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②有夢就有希望,夢想都可以實現③夢想比行動重要 ④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啟示我們需要( )A.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 B.通過自我觀察認識自己C.通過他人評價來認識自己 D.經常自我檢查,自我反思3. 2024年9月10日在央視首播《山花爛漫時》,該劇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的真實事跡改編,講述了她一生奉獻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故事。這說明張桂梅校長有( )①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②心有大我的理想信念③公平公正的法治觀念 ④萬眾一心的團結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我們在集體中生活,也在集體中成長。下列值得點贊的做法有( )①小新上學遲到,為維護班集體榮譽,故意報錯自己班級②楊毅擅長書法,主動承擔了班級黑板報的版面設計和編輯③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班級圖書角,與大家分享閱讀④小華生病休息了,同學放學后送來學習筆記幫助他輔導功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電影《志愿軍》再現了71年前英雄的中華兒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日的和平。觀看該影片( )A.有利于滋養心靈,增強家國情懷 B.有利于依法行使權利C.增強了全體公民的法治意識 D.可以取代課堂教育的功能6.寧波出現“共享奶奶”,免費護送孩童放學;萌娃深夜獨自騎車上路,熱心群眾報警……這是道德與法治課上李老師給同學們提供的一段視頻,據此推斷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A.生命有接續 B.敬畏生命C.平凡與偉大 D.愛護身體7.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它不僅記錄著一個家族的來源、遷徙軌跡,還包含著一個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規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從家譜中我們能夠感受到( )A.一代代個體生命實現接續 B.人的生命是最珍貴的財富C.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 D.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8.“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很重要,這就像人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啟示剛升入初中的我們( )A.編織人生夢想,就能獲得成功 B.絕不能放縱自己,務必做到十全十美C.要追求優異成績,一心學習心無旁騖 D.要珍惜新的起點,奠定堅實人生基礎9.“中學時代,多好的時代!如果你正當年少,趁著時光正在煌煌而親熱地圍繞著你,你就要牢牢抓住它。“下列詩句與材料相符的有( )①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②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③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④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10.心中有對美好集體的愿景,腳下有建設美好集體的行動。下列對美好集體愿景認識正確的是( )A. 需要承擔共同使命 B. 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C. 美好集體完美無缺 D. 個體的精神力量之源11. 有價值的人生才有意義,人生價值是通過勞動創造的。下列詩句體現勞動創造人生價值是( )A.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12.蘭州市某中學從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開展“學家史、尋家訓、傳家風”活動,得到同學們的積極響應。這一活動旨在( )A.確保學生依法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 B.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建設和諧家庭C.弘揚傳承家庭美德,崇尚孝親敬長 D.激勵每一位學生努力成為道德模范13.古語說“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這說明在集體中要( )A.理解包容,維護他人利益 B.確立共同愿景,團結協作C.民主公正,滿足個人意愿 D.避免內部競爭,精誠合作14.2023年9月,新入職警察李紫茹接過“121845”警號,這曾是她因公犧牲的父素李小平生前使用的警號。她希望沿著父親的足跡,續寫未曾完成的使命。由此,我們感悟到( )A.傳承父輩遺志是最大的孝心 B.信仰的傳承讓生命得以接續C.經歷挫折容易讓人意志消 D.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15.2024年5月8日,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發生3.6級地震。掌握必要的自救常識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地震發生時,下列應對措施正確的是( )①在家中可以選擇堅固的桌下、床下或墻角處等地方避險②高層住戶應選擇乘電梯的方式迅速撤離③躲避時要避開吊燈、吊扇等懸掛物,并用被褥、枕頭等護住頭部④室外遇到地震時,要立即跑進建筑物或者高樓下、橋下等地方避險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6.生命安全是我們創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守護生命安全,提高防護能力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下面不屬于提高個人防護能力措施的是( )A.學習基本的避險和逃生知識 B.人都具有天生的風險預判能力C.學習基本的防護和自救知識 D.積極參加學校安全演練活動17.為傳播中華書法藝術和春節文化,倡導和諧家風,春節前夕,某地文化部門在文化廣場舉辦“弘揚好家風·送福迎新春”書法楹聯展暨寫春聯活動。下列對聯符合家風主題的是( )A.上聯:德勤孝義傳家寶;下聯:和善誠信處世風B.上聯:造林植樹山川秀;下聯:種草栽花庭院香C.上聯:辛勤育得花朵艷;下聯:汗水換來桃李香D.上聯:少年不知勤學苦;下聯:老來方悔讀書遲18.附著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你是塵埃。從確立人生目標的角度看,以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樹立人生目標,應當與人類的福祉相統一 B.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C.找準人生前進的方向,才能成就理想的人生D.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我們樹立人生目標的必要前提19.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被稱為“城市流動的風景線”,兒童福利院、敬老院、醫療救護、垃圾分類、社區 治理、交通疏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們的身影。從志愿者們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 )A.自食其力,通過努力和勞動來實現自我價值 B.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結合起來C.自愿承擔社會責任,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 D.心系人類的前途命運,密切關注世界的發展20.“七一勛章”和“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獲得者——艾愛國,在焊工崗位上一干就是 50 多年。他從學徒做起,舍得吃苦、不怕吃虧、刻苦鉆研,攻克焊接技術難關數百個,成為我國焊接領域“領軍人”。艾愛國的事跡啟示我們( )A.要把成為高技能人才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B.要干一行愛一行,用奮斗去成就一番事業C.做好職業選擇,將個人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 D.服務和奉獻社會,盡可能選喜歡的去創業二、材料分析題(共3小題,滿分30分)21.(8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7月25日,甘肅蘭州永登縣河橋鎮馬蓮灘村男孩錢某斌和同村其他三名男孩楊某宸、田某盛、胡某(均13歲)相約到大通河游泳后失聯。事發后,永登縣組織多方力量對大通河及鄰近水域和山區持續搜尋,并開展相關調查工作。截至2024年8月5日,4名少年中3人死亡,1人仍在搜救當中。此次事件后,蘭州市各中小學開展了安全教育宣傳和學習,也給我們中學生增強安全意識敲響了警鐘。(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如何增強安全意識?(3分)結合課本知識思考:如何敬畏生命?(3分)(3)為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請你寫一則“自我保護”的箴言。(2分)22.(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2024年8月15日,定西市安定區福臺高級中學高一年級(11)班學生水澤華獲評2024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水澤華剛滿月時,父親因遭遇重大車禍成了“植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懂事的他越來越明白父母的不易,便開始學習做家務,從簡單地照顧父親、喂水喂飯、洗漱按摩,到后來的種地種菜,水澤華漸漸成長為家里獨當一面的“頂梁柱”,洗衣做飯是一把好手,照顧父親更是熟練自如,為數不多的零花錢也都攢了下來,留給父親治病。且他在學校勤奮上進,成績優異,樂于助人,樂觀開朗。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特殊家庭“頂來頂梁柱”,身處井隅心向陽。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思考:水澤華“身處井隅心向陽”,體現了怎樣的人生態度?(2分)如何體現?(3分)(2)結合材料思考:為什么逆境不餒?(3分)(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2024年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此次導彈發射有效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平,達到了預期目的。然而,1937年,一位衣衫襤褸的男人來到了長沙清華校區的門口,他蓬頭垢面、身材瘦弱,活脫脫的像一個乞丐,唯一讓人注意的只有他的雙手緊緊的抱著一個酸菜壇子,像是保護什么寶貝一樣。原來這個蓬頭垢面的乞丐,便是后來被稱為“中國人之脊梁”的趙忠堯先生,而他懷里抱著的正是研究原子彈最重要的元素“鐳”。后來,經過趙忠堯和錢學森等先輩的艱苦卓越,中國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才能在我國的洲際導彈上裝上自主研發的核彈。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思考:怎樣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3)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思考:如何處理好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3分)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思考:怎樣在奉獻中成就精彩人生?(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年七級道法第一學期期末考試.docx 七上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答案(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