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教科版 一年級下冊《我們身邊的物體》單元4.認識物體的形狀我們可以用“”描述物體的特征聚焦玻璃球 乒乓球 空紙盒 小木塊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容易滾動?我們可以用“”描述物體的特征聚焦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能夠穩定擺放?穩定擺放和容易滾動的物體都有什么特征?探索實驗1:觀察物體的形狀圣女果 小木塊 小橡皮 六角螺母 圓形橡皮乒乓球 透明膠帶 長條橡皮 圓柱橡皮塑料尺可以從不同的面進行觀察探索實驗2:滾動實驗,看看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探索實驗2:滾動實驗,看看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圣女果 小木塊 小橡皮 六角螺母 圓形橡皮乒乓球 透明膠帶 長條橡皮 圓柱橡皮塑料尺將實驗結果寫在學生活動手冊對應位置探索實驗3:疊一疊,哪種形狀的物體容易疊放?研討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有什么共同點?它們都至少有一個面是圓形的乒乓球,無論怎樣實驗,都不會影響其滾動情況。六角螺母、圓形橡皮也是這樣嗎?研討哪些形狀的物體能穩定擺放?有什么共同點?不容易滾動的物體都可以穩定擺放,有一些會滾動的物體換個方式也能穩定擺放,比如透明膠帶,平放比立放更穩定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收納物品的收納?《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形狀是物體的關鍵屬性之一。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通過“輕重”這一主題初步了解了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質量。本節課將通過“滾動”和“疊放”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物體的另一個基本屬性——形狀。學生在一年級上冊數學課中已經學習過形狀,認識了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以及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形狀。在本節課中,學生將不再關注物體的具體形狀,而是通過游戲化的活動,了解形狀會影響物體的運動方式,物體的穩定性與形狀密切相關,從而加深對“形狀是物體的重要屬性”的理解。本課分為四個部分。聚焦部分通過踢足球的情境引出哪些物體容易滾動以及哪種形狀的物體容易穩定擺放。探索部分通過觀察物體形狀、進行滾動實驗和疊放活動,讓學生體驗形狀是物體的重要屬性。研討部分圍繞探索活動展開,幫助學生認識形狀對物體運動方式和擺放情況的影響。拓展部分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物體穩定擺放,可以設計各種收納箱和收納盒。【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對一些平面和立體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對物體的具體形狀有所感知。本課以足球容易滾動的生活情境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容易滾動”和“容易疊放”的角度去認識形狀是物體的一個重要特征。教科書為學生準備了三類具有結構特點的材料:有平平的面的物體(如小木塊、長方橡皮)、能滾動的物體(如乒乓球)以及兼具這兩種特征的物體(如圓柱橡皮、螺母、透明膠),通過這些材料,學生可以體驗到物體的形狀與它“是否容易滾動”有關,同時也會影響物體的“穩定擺放”。【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滾動、疊放活動,認識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滾動情況和擺放穩定性。科學思維:在觀察、動手操作、分類等活動中,比較出不同形狀的物體滾動情況和擺放穩定性不同。探究實踐:通過比較不同物體的滾動情況和穩定疊放方式,認識物體的形狀。態度責任: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形狀是物體的重要屬性,影響滾動情況和擺放穩定性。【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滾動、疊放活動,認識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滾動情況和擺放穩定性。難點:通過實驗探索,能概括出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哪些形狀能穩定擺放。【材料準備】學生:斜面、小番茄、長方橡皮、小橡皮、圓柱橡皮、圓形橡皮、透明膠、塑料尺、小木塊、螺母、乒乓球等。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導入一、生活中哪些物體容易滾動?1. 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滾動”情境,引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容易滾動?哪種形狀的物體容易穩定擺放?這是一個認識物體形狀比較有新意的方法,學生在生活中、幼兒園的學習中和一年級上冊的數學學習中,已經知道了物體的許多形狀,如正方形、長方形、球形等,本節課對這些形狀的認識不再展開,而是聚焦在物體的形狀特征是怎樣影響它的滾動情況和穩定擺放方式。設計意圖:本課的研究主題聚焦物體的形狀特征是怎樣影響它的滾動情況和擺放的穩定性,讓學生從“容易滾動”和“容易疊放”角度認識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滾動實驗和疊放實驗活動1:觀察物體的形狀從不同的面觀察物體的形狀特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小木塊、長方橡皮各個面的形狀都是平平的,乒乓球各個面都是圓圓的,而圓柱橡皮、螺母、透明膠有些面是平平的有些是彎彎的或圓圓的。活動2:滾動實驗將物體放在斜面上測試物體的滾動情況,根據物體的滾動進行分類并記錄,觀察什么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哪些不容易滾動。學生在活動中,很容易發現乒乓球這類球形的物體容易滾動;方形的物體每個面都是平平的,如小木塊、長方橡皮在斜面上不容易滾動;而螺母、圓柱橡皮、透明膠這三個物體,同時具有“平平”的面、又有“彎彎”的面,它們具有不同的滾動情況,如圓柱橡皮橫著放容易滾動,豎著放不容易滾動。活動3:疊放實驗將多個同樣的物體疊放起來,觀察哪些物體容易疊放。學生試著把多個同樣的物體疊高高擺放觀察它的穩定性,像方形小木塊和長方橡皮,平著放的螺母、透明膠等可以穩定疊放;而像乒乓球,橫著放的圓柱橡皮,立著放的透明膠、螺母等容易滾動。引導學生關注容易滾動的形狀不容易穩定堆放,相反不容易滾動的形狀容易穩定堆放,認識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滾動情況和擺放穩定性。設計意圖:通過連續的三個實驗,讓學生由認識物體的形狀,從不同側面的形狀入手,到滾動和疊放的實驗,明白形狀決定物體是否穩定或能滾動,當物體有不同的面時,不同面在滾動和疊放的情況可能不同。三、研討:哪種形狀容易穩定擺放?哪種形狀容易疊放?1. 提問:“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教在這個問題,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物體形狀對物體的滾動情況和穩定擺放的影響。“不同形狀的物體,哪些形狀的物體容易滾動?”,教師引導學生用記錄表中的數據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是像乒乓球和小木塊那樣的形狀,無論怎樣實驗,都不會改變其滾動情況;如果像螺母、透明膠、圓柱橡皮等有不同形狀的面,采用不同的面實驗,它的滾動情況不同。2.哪些形狀的物體能穩定地擺放?“怎樣把物體穩定地擺放?”,引導學生關注容易滾動的形狀具有擺放不穩定性,而不容易滾動的形狀是能夠穩定擺放的;還可以舉例說明,如透明膠,平著放比立著放更穩定;當然,也可以和拓展部分結合起來研討,設計卡槽穩定地擺放物體。設計意圖:通過提問以及觀察和交流初步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四、拓展:不同形狀的收納盒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物體穩定擺放,可以根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同形狀的卡槽收納箱、收納盒進行穩定收納【板書設計(生成)】比較物體的輕重(不穩定擺放) (穩定擺放) (不容易滾動) (容易滾動)【學生記錄單設計】:同學生活動手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認識物體的形狀.pptx 《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