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小學道法一年級下冊第六課《請幫我一下》教學設計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課題 請幫我一下 單元 我們在一起 課時 1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從自我中心向關注他人發展的階段,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開始意識到自己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對于何時需要求助、向誰求助以及如何求助還缺乏清晰的認知。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害羞、害怕被拒絕而不敢主動求助;還有些學生可能不懂得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求助對象和方法。此外,學生對于接受幫助后的感恩意識和回饋意識也有待培養。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教材分析 《請幫我一下》是統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 “我們一起長大” 中的重要一課。本單元圍繞學生的人際交往展開,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互相幫助。本課通過呈現生活中常見的困難場景,如鞋帶開了系不好、水彩筆沒水、球掉水里等,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而思考如何正確地尋求幫助和給予幫助。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展。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識別生活中常見的困難情境,知道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向他人求助;掌握向他人求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會根據不同情境選擇合適的求助對象。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圖片、討論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模擬求助情境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勇敢地向他人求助,培養學生主動求助的意識;引導學生感受幫助他人和接受幫助的溫暖,學會感恩,增強學生之間的友好互助情感。重點 1.讓學生明白在遇到困難時求助是正常的,樹立主動求助的意識。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求助方法,學會選擇合適的求助對象。難點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求助方法,并且培養學生接受幫助后的感恩意識和回饋意識。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困難場景圖片、視頻,制作教學課件;準備模擬求助場景的道具,如系不好的鞋帶、沒水的水彩筆、掉在 “水里” 的球等;設計 “互助小天使” 評比欄及相應的小貼紙。2.學生準備:回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經歷,以及當時是如何處理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幾個小朋友在不同場景下遇到困難的畫面,如在操場上跳繩時鞋帶開了,怎么系都系不好;在美術課上,水彩筆突然沒水了,無法完成繪畫;在踢球時,球不小心掉進了旁邊的水池里。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視頻里的小朋友們遇到了什么麻煩呀?如果是你遇到這些情況,你會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 展示教材中相關的困難場景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 1. 認真觀看視頻,被視頻中小朋友們的困難場景吸引,積極思考教師的問題,舉手回答,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 “我會找會系鞋帶的同學幫忙”“我會向老師借水彩筆” 等。2. 仔細觀察教材圖片,回憶自己的經歷,踴躍發言,講述自己遇到的類似困難,如 “我也有過字不認識的時候,我問了同桌”。 通過播放視頻和展示圖片,創設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激發學生對解決困難方法的思考,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講授新課 1.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話題為 “大家都會有困難”。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除了視頻和圖片里的這些困難,你還遇到過哪些困難呢?遇到困難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鼓勵。2. 展示 “有個小咕嚕” 的故事場景,通過圖片或簡單動畫呈現小咕嚕遇到各種困難時總是依賴他人幫助的情節,引導學生討論:“小咕嚕的做法對嗎?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求幫助呢?”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強調小困難自己解決,培養獨立能力,但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時,要勇敢地向他人求助。3. 展示教材中 “我會求助” 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小朋友向傳達室叔叔借電話的場景,提問:“圖片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向誰求助?是怎么說的?”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向他人求助的方法,如禮貌地表達自己的困難、說明求助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求助對象等。教師結合實際生活場景,舉例說明不同情況下合適的求助對象,如在學校遇到學習問題可以向老師或同學求助,在外面迷路了可以向警察叔叔求助等。4. 開展 “求助情景模擬” 活動,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每個小組提供模擬求助場景的道具,如系不好的鞋帶、沒水的水彩筆等。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場景進行模擬表演,展示如何正確求助和給予幫助。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給予總結和指導,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頒發小貼紙獎勵。 1. 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認真回憶自己遇到的困難,與小組成員分享,如 “我搬不動桌子”“我忘記帶作業本了”,同時分享自己當時著急、難過等心情。在小組代表發言時,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2. 認真觀看 “有個小咕嚕” 的故事場景,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說 “小咕嚕不能什么都依賴別人,自己能做的要自己做”,通過討論明白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合理求助。3. 仔細觀察教材圖片,思考教師的問題,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言,總結求助的方法,如 “說話要有禮貌,要說清楚自己遇到什么困難”。認真傾聽教師的舉例,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不同求助對象的選擇。4. 分組進行 “求助情景模擬” 活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運用所學的求助方法,如向同學借水彩筆時說:“同學,我的水彩筆沒水了,能借我用一下你的嗎?謝謝!” 其他小組觀看表演后,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如 “他們很有禮貌,但是沒有說清楚要用多久”。獲得小貼紙獎勵的小組充滿成就感。 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通過對 “小咕嚕” 故事的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求助觀念。展示教材內容和小組討論總結求助方法,讓學生明確正確的求助方式。“求助情景模擬” 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練習 1. 創設多個不同的困難情境,如在圖書館找不到想看的書、在公交車上和家人走散了、做手工時材料不夠了等,讓學生思考并寫下在這些情境下向誰求助以及如何求助,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分享。教師巡視各小組,給予指導和點評。2. 發放 “求助與幫助記錄卡”,讓學生記錄自己在一周內遇到困難求助他人以及幫助他人的情況,包括困難描述、求助對象、得到的幫助或提供的幫助、自己的感受等。記錄卡設置家長評價欄,鼓勵家長參與監督和評價。 1. 認真思考教師創設的困難情境,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求助思路,如 “在圖書館找不到書,我會找圖書管理員,說‘阿姨,您好!我想看《小王子》這本書,但是找不到,您能幫我找一下嗎’”。在小組內交流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互相學習和補充。2. 認真填寫 “求助與幫助記錄卡”,每天記錄自己的求助和幫助他人的經歷,如 “今天我做數學題不會,問了同桌,他給我講明白了,我很開心”。周末和家長一起回顧記錄卡內容,聽取家長的評價和建議。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思考求助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求助與幫助記錄卡” 的使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督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時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求助和樂于助人的習慣。課堂小結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誰能說一說遇到困難時該怎么做?向他人求助要注意什么?” 邀請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收獲。2.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再次強調遇到困難時要正確求助,學會感恩幫助自己的人。同時,在 “互助小天使” 評比欄中,為在本節課中積極參與、表現出色的學生貼上小貼紙,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保持互助精神。 1. 認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收獲,如 “遇到困難不要慌,小困難自己解決,大困難可以向別人求助”“求助時要有禮貌,要說清楚困難”。2. 認真傾聽教師的總結和鼓勵,看著 “互助小天使” 評比欄上的小貼紙,受到鼓舞,在心中樹立起正確求助和樂于助人的信念,決心在今后的生活中積極踐行。 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強化正確求助的意識和方法。“互助小天使” 評比欄和小貼紙的設置,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幫助他人,培養良好的品德。板書 請幫我一下一、大家都會有困難勇敢面對,合理求助二、我會求助禮貌表達、說明困難、選對對象三、溫暖的傳遞感恩幫助,學會回饋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如視頻導入、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對正確求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 “求助情景模擬” 活動中,部分學生在表達求助內容時不夠清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方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小組討論時,個別學生參與度不夠,沒有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活動前明確要求,給予學生更多練習的時間;關注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在課后持續關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求助和幫助他人的行為,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互助意識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