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小學道法一年級下冊第四課《我們有精神》教學設計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課題 我們有精神 單元 我有新面貌 課時 1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但他們對于 “精神” 的概念較為模糊,尚未形成明確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的行為表現差異較大,有些孩子充滿活力、積極向上,但也有部分孩子容易出現沒精打采的情況。同時,由于年齡較小,他們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弱,難以長時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因此,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有精神的重要性,幫助他們學會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的方法。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教材分析 《我們有精神》是統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 “我有新面貌” 中的第 4 課。本單元圍繞新學期學生的成長與變化,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本課通過展示不同的形象和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有精神的樣子;探討如何才能有精神,涉及運動、睡眠、心情等多個方面,具有很強的生活指導性。教材旨在培養學生對精神風貌的正確認知,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祖國的大花朵-微信:LC20211226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描述有精神的具體表現,了解保持有精神狀態的多種方法;能用清晰、響亮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溝通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有精神的生活和學習狀態的向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展示自我中體驗成就感。重點 1. 讓學生認識到有精神的多種表現形式,理解有精神的重要性。2. 引導學生掌握保持有精神狀態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難點 幫助學生將保持有精神的意識轉化為長期的行為習慣,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收集有關有精神和沒精神的圖片、視頻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準備小紅花、小貼紙等獎勵道具;為學生準備 “精神狀態小記錄卡”。2. 學生準備:提前觀察身邊有精神和沒精神的人,記錄他們的表現。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充滿活力的兒童舞蹈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動作整齊、表情活潑、充滿激情。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剛視頻里的哥哥姐姐們看起來怎么樣?” 引導學生用詞語描述視頻中人物的狀態。2. 展示幾張孩子們在課堂上有精神和沒精神的對比圖片,如有的孩子坐得筆直、眼睛明亮、積極舉手發言,有的孩子趴在桌上、無精打采。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自己更喜歡哪種狀態,為什么。 1. 認真觀看舞蹈視頻,被視頻中歡快的節奏和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吸引,積極回答問題,用 “很有活力”“特別精神”“跳得真好” 等詞語描述視頻中的人物狀態。2. 仔細觀察對比圖片,認真思考后積極發言,表達自己更喜歡有精神的狀態,并說出原因,如 “有精神的小朋友看起來更開心”“沒精神就不能好好聽課了”。 通過播放充滿活力的舞蹈視頻和展示對比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有精神和沒精神的區別,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講授新課 1. 展示教材中 “這樣真精神” 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人物的姿勢、表情、動作等,提問:“這些小朋友哪些地方看起來很精神?你覺得還有哪些樣子也精神呢?” 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和回答。2.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話題為 “怎樣才能有精神”。將學生分成 4 - 6 人一組,每個小組討論后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參與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引導和啟發,如 “想一想我們每天的生活,做哪些事情能讓我們更有精神呢?”3. 教師對各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梳理出保持有精神的方法,如適當運動、好好睡覺、心情愉快等,并結合具體事例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可以說:“每天早上起來跑跑步,身體會更健康,也就更有精神;晚上早早睡覺,第二天上課就不會打瞌睡啦;和小伙伴們開心地玩耍,心情好,整個人也會充滿活力。”4. 開展 “精神小榜樣” 分享活動,邀請學生分享自己身邊有精神的人的故事,如某位同學每天都精神飽滿地參加學校活動,某位長輩總是充滿活力地生活等。在學生分享后,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其他學生學習這些榜樣。 1. 仔細觀察教材圖片,認真思考后回答問題,指出圖片中小朋友精神的地方,如 “他們站得很直”“眼睛亮晶晶的”“笑容很燦爛” 等,同時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其他有精神的樣子,如 “大聲唱歌的時候很精神”“走路抬頭挺胸很精神”。2. 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與小組成員熱烈交流,各抒己見,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說 “多吃蔬菜水果能有精神”,有的學生可能會說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會更有精神”。在小組代表發言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如有不同意見,會在代表發言結束后進行補充。3. 認真傾聽教師的總結和講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保持有精神的方法,對教師所舉的例子表示認同,如有的學生會點頭表示自己也有過類似的感受。4. 積極參與 “精神小榜樣” 分享活動,認真回憶身邊有精神的人,踴躍舉手分享他們的故事。在其他同學分享時,認真傾聽,學習他人的優點。 通過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和分享活動,讓學生主動思考有精神的表現和保持有精神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分享身邊的榜樣故事,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動力。鞏固練習 1. 組織學生進行 “精神風貌展示” 活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有精神的樣子,可以是朗誦一首兒歌、唱一首歌、表演一段舞蹈等。每個學生展示結束后,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并讓其他學生用 “你做得很精神,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價。2. 發放 “精神狀態小記錄卡”,讓學生記錄自己一周內每天的精神狀態,包括早上起床、上課、課間活動等時間段的表現,以及當天為保持有精神所做的事情。記錄卡設置 “自我評分” 和 “家長評價” 兩欄,鼓勵家長參與監督和評價。 1. 積極參與 “精神風貌展示” 活動,認真準備自己的展示內容,在展示過程中努力展現出最好的精神狀態,如朗誦兒歌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唱歌時節奏準確、充滿感情。在其他同學展示時,認真傾聽和觀看,用規定的句式進行評價,如 “你唱歌很精神,因為你的聲音很大,臉上還有笑容”。2. 認真填寫 “精神狀態小記錄卡”,每天記錄自己的精神狀態和保持有精神的行為,如 “今天早上我自己早早起床,還做了簡單的運動,感覺很有精神”。在周末與家長一起回顧記錄卡內容,接受家長的評價和建議。 “精神風貌展示” 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對有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精神狀態小記錄卡” 的使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學生養成保持有精神狀態的習慣。課堂小結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呀?誰能說一說有精神的樣子和保持有精神的方法?” 邀請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收獲。2.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再次強調有精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做一個充滿活力的小朋友。同時,為在本節課中表現積極、展示出色的學生頒發小紅花或小貼紙作為獎勵。 1. 認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自己的收獲,如 “有精神就是站得直、聲音響亮、笑容滿面”“要好好睡覺、多運動、保持好心情才能有精神”。2. 認真傾聽教師的總結和鼓勵,看著獲得的小紅花或小貼紙,受到鼓舞,在心中樹立起保持有精神狀態的信念,決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做到更好。 通過課堂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對有精神的認識和理解。獎勵機制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板書 我們有精神一、這樣真精神姿勢端正、表情豐富、聲音響亮等二、怎樣才能有精神適當運動、好好睡覺、心情愉快三、精神風貌展示積極參與、自信表現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如視頻導入、小組討論、實踐展示等,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對有精神的概念和保持有精神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 “精神風貌展示” 活動中,部分學生因為緊張或害羞,未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精神風貌;在小組討論時,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沒有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緊張和害羞的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引導,創造更寬松的展示環境;加強對小組討論的組織和引導,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在課后持續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強化學生保持有精神狀態的意識和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