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教學】1.2光的傳播路線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教學】1.2光的傳播路線 單元整體設計+課時教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
第2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光的傳播路線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1.教學內容分析 《光的傳播路線》是五年級下冊科學的一課,屬大象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二節。本課先以影子、煙霧中的光線等生活現象為引,激發學生猜想光的傳播方式。隨后,通過設計并實施實驗進行驗證,最終得出結論。課程還融合了科技史拓展,如小孔成像實驗,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光的傳播特性。
2.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光的基本概念、光源的分類以及光的基本性質等基礎知識,在之前的科學課程中,他們通過觀察和實驗,對光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對光學現象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好奇心強,喜歡通過實驗和觀察來探索科學奧秘。本節課將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設計有趣的實驗活動和理論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光的傳播路線及其相關特性。
3.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了解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特征,理解光的傳播是一種直線傳播。 科學思維:通過分析光的直線傳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設計、安裝和制作適宜的實驗裝置,觀察與發現光在空氣中的行進路徑。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對光的傳播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積極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4.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發現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難點:設計實驗驗證光沿直線傳播。
5.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猜想:光是怎樣傳播的?通過手影游戲的現象,初步感受影子的形成,從而猜想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能基本能不能實驗驗證:光是怎樣傳播的?通過設計實驗并操作實驗,更觀察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能基本能不能拓展: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和猜想假設教師活動1 1.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列舉生活現象,提出問題: (1)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影子在什么時候出現?影子的形成跟什么有關?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發光的現象? 課件出示 師:這是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光源,知道了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就是光源,而且光還是一種能量形式。那你們知道光是怎么傳播的嗎?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就是光的傳播路線 板書課題:光的傳播路線 2.猜想假設 師:同學們玩過手影游戲嗎?探探、究究、奇奇就在玩手影游戲,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問:你們從他們的手影中發現了什么?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師:你們的發現也是這樣嗎?所以我們根據這個發現可以假設一下,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學生活動1 回答:影子在有光的時候出現,影子的形成跟光有關。 回答:太陽光、燈光、霓虹燈 了解本課主題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 奇奇:你看,手一動,手影就會跟著動! 究究:我發現影子、手和光源總是在同一直線上! 探探:難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活動意圖說明:從熟悉的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加以討論,激發探究欲望,為下一步辨別光源做鋪墊。環節二:制定計劃并進行實驗教師活動2 1.制定計劃 師過渡:同學們的意思是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遇到手就被擋住了,于是就在手后面形成了影子,手移動,影子也會跟著動。那到底光是不是真的沿直線傳播的呢?我們的假設正確嗎?我們要如何來證實我們的猜想呢?請各小組討論一下,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問:那要怎樣得到這束光線呢? 生舉手回答 師:對,我們在劇院里看到舞臺上會放煙霧,煙霧里就能看到燈光的光線,所以老師這里準備了線香,我們可以制造點煙霧來觀察一下。 課件出示 師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舉手回答 師小結: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把我們的設計方案整理一下。 課件出示“光的傳播路線實驗方案” 師提示:使用激光筆時,千萬不要照射人的眼睛、皮膚等,以免產生危害。 2.實驗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有了設計方案,那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課件出示 學生分組根據事先設計的驗證方案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 師:把有孔的紙板排成一排,點燃蠟燭后,我們可以發現光能達到最后的光屏上 課件出示 如果把紙板排列成這樣子,我們會發現光不能達到光屏上,請你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引導:請大家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光在空氣中是如何傳播的,為什么我們能看到光束?學生活動2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匯報 生1:我們準備直接觀察光線,所以我們需要一束光線。 生2:我們準備用激光筆射出一道光線,可怎樣才能看到它經過的路線呢? 生3:我曾經在有煙霧的地方看到過光線…… 生4:我們制造點煙霧來觀察! 生舉手回答:我還有一個辦法 我們準備把激光筆或是手電筒固定在桌面上,然后用紙板在不同距離的位置擋住它射出的光,然后在光斑的位置做上標記,觀察這些標記是不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通過材料超市了解實驗所需要的材料 小組合作,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 學生示范操作 根據圖片的展示和老師的講解,感受光的傳播特點。 思考問題 小組討論,組內交流匯報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制定計劃和進行實驗這兩部分,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同時學會用實驗證明自己的假設。環節三:得出結論和拓展活動教師活動3 1.得出結論 師過渡:通過上面的實驗,你有什么發現?實驗證明了光的傳播具有怎樣的特性?能用它來解釋影子形成的原因嗎? 課件出示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已經證實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你能再次對影子的形成作出新的更完整的解釋嗎? 生舉手回答,師小結: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師問: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那光在液體中,或是在固體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嗎? 課件出示 師解釋:玻璃箱中裝的是水,用激光筆從一端射向另一端,請大家觀察,光線是怎樣的。 光在固體中又如何呢? 生回答 師小結: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 2.拓展活動 師:光的傳播路線是直線這個特性,并不是現在才發現的,你們知道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就發現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他曾在房間朝陽的墻壁上開了一個小孔,讓一個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內相應的墻上便出現了倒立的人像,這便是有趣的“小孔成像”現象。 課件出示墨子的圖片 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 師問:小孔真的能成像嗎?你能解釋一下小孔成像的原理嗎? 師做演示實驗,學生一起觀察小孔成像現象 課件出示 師小結:我們通過示意圖可以簡單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也是由光沿直線傳播的特性造成的。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自己做小孔成像的實驗繼續進行觀察研究哦。學生活動3 生舉手回答 生1:我們在煙霧中觀察到光線是直線。 探探:我們的實驗都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究究:這也是為什么光能被物體擋住而形成影子的原因。 生舉手回答 生2: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被遮擋物遮擋而不能繞過遮擋物時,就在遮擋物后面形成了影子。 通過圖示和老師的講解,進行觀察和總結,發現光線在液體中也是沿直線傳播的。 觀察光在液體和固體中的傳播路線,感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了解墨子,閱讀墨子關于光學的研究。 : 生舉手回答 生1:可以利用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特性解釋。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和總結,可以感受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從而理解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影子。通過拓展活動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7.板書設計 光的傳播路線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墨子:發現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小孔成像
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填空,原因是( )。 A.青蛙視力不好 B.天空只有井口大小 C.光沿直線傳播 2.在用激光筆和線香等材料驗證光的傳播路線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線香的煙霧充滿水槽時,用激光筆照射能觀察到一道清晰的筆直光束 B.線香剛被點燃時,用激光筆照射就能觀察到清晰的光束 C.在水槽中線香的煙霧不斷增多的過程中,光束越來越模糊 3.下面三種形狀的空管,用激光筆照射( )的一端時,會有光從另一端射出。 A. B. C. 二、判斷題 1.沒有光,我們也可以玩手影游戲。( ) 2.在大霧中打開激光筆時,能清晰地看到一道筆直的光束。( ) 3.早在2000多年前,墨子就發現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 4.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 ) 5.文藝匯演時,舞臺上的彩色燈光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參考答案】 一、1.C 2.A 3.A 二、1. 2.√ 3.√ 4.√ 5. 作業布置: 留心觀察,生活中小孔成像的現象,并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
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主題 探尋光的路線
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二、學習內容 3.3聲音與光的傳播 ④知道來自光源的光或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能使人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 ⑤知道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⑥知道光遇到物體會發生反射現象,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 ⑦描述太陽光穿過三棱鏡后形成的彩色光帶,知道太陽光中包含不同顏色的光。 三、學業要求 1.能解釋人眼看到光源和物體的原因。 2.能舉例說出光的反射現象,知道太陽光的色散現象。 3.能分析光的行進路線及反射現象。 4.能通過實驗認識光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折射現象,能設計制作簡單的光學物品。 5.關注光污染、噪聲的危害,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單元課時設計 5課時
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
主題名稱 探尋光的路線
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 以光的傳播特性為核心,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光沿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等現象,挖掘光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科學探究與創新思維能力。 2.本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小學科學知識體系中光學部分的重要起始內容。通過一系列觀察與實驗,學生能夠直觀認識光的基本傳播規律,這些知識不僅為后續深入學習光學知識奠定基礎,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眾多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影子形成、潛望鏡原理等。同時,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科學實踐活動,落實《課程標準》 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2)本單元學習內容是基于落實《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高年段要求。 4.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和作用。 5.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五課組成:《光從哪里來》《光的傳播路線》《光的反射》《光線與視覺》《陽光里的色彩》。前四課按遞進關系設計,是對“光”的生成、傳播、遇到不同物質時行進方向改變等光現象的認識。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實踐活動,初步建立光的傳播及光的反射的概念;了解光源、光的傳播、人眼看到物體的條件和光的反射現象;辨識哪些光來自光源,哪些光來自物體反射;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行進的,遇到物體時行進方向會發生改變。同時,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活動獲取光現象的信息,了解可以借助能夠反光的物體來發現光的現象、感知光的傳播規律,打破光這一能量表現形式的神秘感。能量表現形式的探究活動不僅在本單元出現,還在整套教材持續進行,且不斷地深入。在學生對光現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第五課將關注點放在了光本體的性質上,以太陽光為載體,通過科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作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種類及層次性,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建立對光譜的初步認知,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光現象打下良好的基礎。
主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好奇心旺盛,對光現象有一定生活經驗,但對其背后科學原理缺乏系統認知。他們已具備初步觀察和簡單實驗操作能力,能夠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活動,但在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歸納能力以及知識遷移運用方面仍有待提升。
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
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
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能區分光源和非光源,了解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知道光是一種能量形式 ;理解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特性;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理解看到光源或物體的原理;知道太陽光中包含不同顏色的光。 科學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光的現象,提出問題并作出初步假設,培養科學探究的起始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記錄數據、觀察現象,并學會分析實驗結果,以驗證或修正自己的假設。運用光的傳播規律(如直線傳播、反射定律)進行邏輯推理,解釋光現象的能力。 探究實踐:進行分組實驗,觀察并記錄光的傳播現象,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規律 ;通過制造人工彩虹、模仿牛頓的方法做三棱鏡色散實驗,理解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的。 態度責任:始終保持對光現象的強烈好奇心與探索熱情,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參與探究。在實驗探究中,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尊重實驗數據,敢于質疑和修正錯誤觀點。樂于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與經驗,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尋找“發光”的物體 引導學生列舉生活現象,尋找生活中能夠“發光”的物體。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加以討論,激發探究欲望。同時由淺入深地理解光源內涵,為下一步辨別光源做鋪墊。
任務2 名稱:處理信息和搜集證據 問題:“發光”的物體中哪些是能夠自己發光的?哪些不是?對它們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 教師介紹人造光源發展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區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引出人類采光與照明技術的發展史等內容,滲透科技史教育。
任務3 名稱:得出結論和拓展活動 利用表格總結光源都是怎樣發光的?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 教師介紹燈的發展史,引導學生編寫一份關于人類照明技術發展史的手抄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比較各種各樣的光源的發光方式和能量來源來理解光是一種能量形式,了解其他能量形式與光能的轉化方式。
第2課時 任務4 名稱:猜想假設 通過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聯系生活中看到的光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諸如影子與光源的位置、煙霧中的光線等生活中的光學現象來提出猜想。
任務5 名稱:制定計劃并進行實驗 光真的是沿直線傳播的嗎?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假設。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索光的傳播路線,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設計實驗的科學探究能力。
任務6 名稱:得出結論和拓展活動 問題:實驗證明了光的傳播具有怎樣的特性?能用它來解釋影子形成的原因嗎? 拓展:介紹“小孔成像”現象,提問:小孔真的能夠成像嗎?請設計實驗觀察小孔成像現象并解釋其中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總結出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通過拓展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進一步理解光的傳播。
第3課時 任務7 名稱:制定計劃 通過觀察玻璃上陽光的反射現象,產生問題“光的反射是怎么回事?”請設計實驗研究一下吧。 學生討論制定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通過大家的討論以及實驗的設計,初步感受玻璃可以反射光,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任務8 名稱:實驗操作并得出結論 根據自己的方案進行實驗,描述實驗現象,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發現并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光滑的物體比如平面鏡的反射現象,還要引導學生觀察表面粗糙的物體(比如不同粗糙程度的紙)的漫反射現象,為下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
第4課時 任務9 名稱:猜想假設 問題: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看見物體? 聯系實際生活,交流自己的觀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研究并理解人眼看到物體的過程中光的傳播。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行引入,可激發學生進行“連環思考”,逐步修正自己的前認知,從而對人眼看見物體的光學過程提出有依據的猜想。
任務10 名稱:設計實驗并畫出示意圖 設計實驗,并解釋自己的觀點,畫出從光源到物體,再從物體到人眼的光線示意圖,解釋人眼看到物體的過程。 設計意圖:在“事實證據”和“處理信息”兩個環節,引導學生驗證、演示和解釋自己剛剛建立的新觀點,并用圖示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任務11 名稱:制作潛望鏡 做一個潛望鏡模型,說一說潛望鏡的工作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潛望鏡的制作,讓學生明白我們是如何借助平面鏡看到被遮擋的物體的。
第5課時 任務12 名稱:猜想假設 問題:為什么雨后會出現彩虹?引導學生自己試著制造彩虹。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彩虹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彩虹提出猜想,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再造彩虹。
任務13 名稱:制定計劃,進行實驗 問題:怎樣才能制造出人工彩虹呢? 小組商議,設計人工彩虹實驗,制造人工彩虹。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太陽光中包含不同顏色的光的現象。
任務14 名稱:搜集證據、進行實驗 問題:為什么沒有顏色的陽光經過水霧后會出現很多顏色呢? 查閱資料,搜尋需要的答案,模仿牛頓的方法做三棱鏡色散實驗。 設計意圖:對于解釋為什么會形成彩虹這個問題,學生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是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的,所以這里涉及了查閱資料的環節,引出牛頓的三棱鏡色散實驗,幫助學生了解太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構成的。
任務15 名稱:拓展活動,制作七彩陀螺 鎖一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陀螺。 設計意圖:通過制作七彩陀螺,觀察它的顏色變化,從而更有力地解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顏色的變化。
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
評價內容 第1課時:光從哪里來 1.通過尋找發光的物體,理解光源的概念,明白光源的分類。 2.通過觀察各種發光現象,能區別光源與反光物體。 3.通過了解人造光源發展史,了解光源都是怎樣發光的。 第2課時:光的傳播路線 1.通過觀察生活中看到的光現象,感受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通過驗證實驗,能感知光在空氣中的傳播現象,知道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3.通過做“小孔成像”實驗,能進一步了解光的傳播過程與應用。 第3課時:光的反射 1.通過觀察陽光從玻璃幕墻射入的現象,知道光的反射現象。 2.通過觀察比較不同材料表面反光的效果,知道光遇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從而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3.通過閱讀漫反射,明白漫反射的工作原理。 第4課時:光線與視覺 1.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感受在哪些情況下才能看見物體。 2.通過設計實驗,能解釋自己的觀點,理解眼睛是感覺光的器官。 3.通過制作潛望鏡,體驗人們如何利用光的反射現象。 第5課時:陽光里的色彩 1.通過觀察雨后的彩虹,能夠提出探究的問題。 2.通過制造“彩虹”的活動,知道太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組成的。 3.通過動手制作三棱鏡色散實驗,能體會光的色散現象及應用。
評價指標 第1課時:光從哪里來 科學觀念:知道自己能發光的物體是光源,光源發光需要消耗能量。 科學思維:觀察各種發光的物體,能指出哪些物體是光源。 探究實踐:會按照光源的特征給發光物體分類。 態度責任:樂于研究光現象,樂于分享與發現;意識到光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 第2課時:光的傳播路線 科學觀念:了解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特征。 科學思維:通過分析光的直線傳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設計、安裝和制作適宜的實驗裝置,觀察與發現光在空氣中的行進路徑。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對光的傳播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積極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第3課時:光的反射 科學觀念:知道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形成反射現象。 科學思維:能根據生活情境發現光的反射現象,提出探究問題及假設。探究實踐:能根據探究學習需要設計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規律。 態度責任:通過對光在鏡子表面反射現象的發現與運用,激發對科學實踐活動的好奇心,樂于跟同伴分享與合作。 第4課時:光線與視覺 科學觀念:光源發出的光或者物體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都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潛望鏡利用了光的反射規律。 科學思維:能根據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擬制作潛望鏡。 探究實踐:能描述潛望鏡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進路線;通過親自制作潛望鏡,加深對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態度責任:樂于探究光的反射現象,并與同學合作進行科學實踐和交流;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愿意合作交流。 第5課時:陽光里的色彩 科學觀念:了解太陽光包含不同顏色的光;了解彩虹現象形成原理。 科學思維:初步學會用不同方法研究陽光分解,能描述太陽光由多種顏色的光組成。 探究實踐:用三種方法制造彩虹,通過動手操作了解彩虹現象和色光的混合。 態度責任:對自然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
五、單元作業設計
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下列物體中,都屬于光源的是( ) A.螢火蟲、彩虹 B.鏡子、打開的手電筒 C.點燃的火柴、太陽 2.清朝詩人查慎行在《舟夜書所見》中寫道:“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這首詩中的光源是( ) A.月亮 B.滿河星 C.漁燈 3.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10米氣步槍個人決賽中,中國運動員盛李豪奪得了金牌并打破世界紀錄。那么,射擊時光的傳播路徑是( ) A.眼睛→準星→靶心 B.眼睛→準星←靶心 C.眼睛←準星←靶心 4.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個蘋果,然后關上門,并把燈都關上,制造一個完全黑暗的環境,那么你( )這個蘋果。 A.不能看到 B.開始不能看到,但適應后能看到 C.能看到 5.背對太陽噴水霧制造彩虹和用三棱鏡制造彩虹,兩種彩虹顏色 ( ) A.相同 B.不同 C.難以判斷 6.下面的三種情況,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水中的筷子“變折” B.路燈下的影子 C.從汽車后視鏡看到后面的車 7.下列有“影”的詞語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A. 形“影”不離 B.立竿見“影” C.杯弓蛇“影” 8.成語“坐井觀天”中包含的光學原理是( ) A.光沿直線傳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9.潛望鏡至少需要( ) A.2片平面鏡 B.2片凹面鏡 C.2片凸面鏡 10.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許多與光有關的現象。下面這些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 二、辨一辨,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當我們從光線較弱的環境下走到強光下時,眼睛的瞳孔會縮小。( ) 2.反光效果好的物體表面一般都比較光滑。( ) 3.光照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進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體。( ) 4.夜晚我們能在燈光下讀書和寫字,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5.閃電、螢火蟲、篝火都是自然光源。( ) 6.生活中雨后見的彩虹”,實際是一種光的色散現象。( ) 7.我們教室的黑板是不能反射光的。( ) 8.汽車駕駛員可以通過反光鏡觀察到車后面的情況,是因為反光鏡有匯聚光線的作用。( ) 9.用三棱鏡可以將白光分解成九種顏色的光。( ) 10.夜晚,小剛朝前走并經過一個路燈,他影子長度的變化將會是先變短后變長。( ) 三、連一連,將光的現象與原理用線連接起來。 鑿壁偷光 鏡花水月 一葉障目 光的直線傳播 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形成彩虹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四、閱讀與分析 我們平時能看到不同顏色的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只反射或透射了某些顏色的光。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能透過的光的顏色決定。例如,白光透過紅色玻璃時,只留下了紅光,這是因為紅色玻璃只能讓紅光透過.其他顏 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例如,白光照在紅色物體上,紅色物體反射紅光,吸收其他顏色的光,所以呈現紅色。當綠光照在紅色物體上時,物體只反射紅光,而吸收綠光,所以此時物體顯示為黑色。 1.教室里的墻壁都是白色或接近白色的,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白色能反射各種顏色的光,使教室內更明亮 B.與反光沒關系,僅僅是為了好看 C.與黑板形成對比,與教室的亮度沒有關系 2.在陽光下,我們看到有一些物體是黑色的,這是因為() A.黑色物體只反射了黑色的光 B.黑色物體吸收了各種顏色的光 C.黑色物體反射了各種顏色的光 3.在白紙上用紅色筆畫一幅畫,然后在黑暗的房間中,用綠光燈照射這張紙,我們會看到紙的顏色是()的,畫的顏色是()的。 4.在手電筒的燈頭上覆蓋一張黃色透明的塑料紙,那么打開手電筒后,照射出來的光是()的。 【參考答案】 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C 2.C 3.C 4.A 5.A 6.C 7.C 8.A 9.A 10.C
二、辨一辨,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2.√3.√4.√5. 6.√7. 8. 9. 10.√ 三、連一連,將光的現象與原理用線連接起來。 鑿壁偷光 鏡花水月 一葉障目 光的直線傳播 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形成彩虹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四、閱讀與分析 1. A 2.B 3.綠色 黑色 4.黃色
六、單元教學結構圖
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
實施后填寫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康保县| 玉屏| 饶阳县| 泸西县| 温宿县| 岐山县| 商洛市| 汕头市| 梁山县| 宁安市| 岚皋县| 都江堰市| 金昌市| 沛县| 东明县| 南澳县| 荥经县| 昭通市| 天柱县| 绵竹市| 方城县| 嘉善县| 崇义县| 许昌县| 东阳市| 德惠市| 志丹县| 仙桃市| 循化| 沁阳市| 横峰县| 宁海县| 郁南县| 丰镇市| 高邮市| 光山县| 东阳市| 胶南市| 保德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