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教學更有效精品試卷|數學學科第2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2課時 口算除法(2)一、核心素養目標1.理解和掌握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首位不夠除)和幾十幾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在探究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2.在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中體會口算除法的算理,滲透轉化和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3.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是用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使學生在一種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系統掌握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數(被除數各位數能被除數整除)以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每一位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口算方法,能熟練且準確地進行相關口算。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兩種類型口算除法的算理,尤其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如何將數合理拆分為整十數和個位數分別計算,以及這兩個部分結果的整合邏輯。三、教學方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有機結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實現最佳教學效果。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知識回顧:60÷3= 90÷9=80÷4= 800÷2=2000÷2= 6000÷3=鼓勵學生快速在練習本上寫出答案。(二)任務一:口算除法(2)例2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通過PPT展示生動形象的3個班上手工課用彩色手工紙的場景,并呈現清晰的文字問題:“3個班上手工課,一共用去12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每個班用了多少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提取關鍵信息,明確已知條件是總共有120張手工紙,要分給3個班,所求問題是平均每個班用的張數。請學生思考如何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規范板書:120÷3。多種方式,探究算法直觀演示:因為12÷3=4,這里的12表示12個十,所以12個十除以3得到4個十,也就是40,即120÷3 = 40(張) 。引導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算理。從數的組成角度,把120看成12個十,12個十除以3是4個十,就是40;從乘除法關系角度,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想40×3 = 120,所以120÷3 = 40;從平均分的意義角度,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教師邊講解邊在黑板上條理清晰地記錄不同的思考方法,便于學生理解和對比。同桌交流: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120÷3的口算過程,一人說,另一人認真傾聽并給予評價,然后交換角色。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鞏固算理。(三)任務二:口算除法(2)例3呈現問題,分析題意:通過PPT展示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的場景,并提出明確的問題:“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引導學生仔細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讓學生明確是將6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的數量,列出算式66÷3。逐步引導,理解算法直觀操作輔助理解:先把60張(6沓,每沓10張)平均分給3人,通過動畫效果展示每人分得2沓(20張);再把剩下的6張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2張。最后呈現完整的分紙結果,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每人一共分得22張。深入講解算理: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角度理解算理,66是由6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6個十除以3是2個十,即60÷3=20;6個一除以3是2個一,即6÷3=2;2個十與2個一合起來就是22,所以66÷3=22。教師在黑板上用不同的圖形或符號表示6個十和6個一,如用長方形表示十,用圓形表示一,通過圖形的拆分和組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過程。學生自主表達:請學生自己說一說66÷3的口算過程,然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和交流,要求學生不僅要說出計算結果,還要詳細闡述計算的思考過程。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表述,確保學生真正理解算理。(四)拓展延伸變式練習一在PPT上展示一系列口算題:24÷2= 300÷6= 360÷6= 77÷7=810÷9= 400÷5= 82÷2= 240÷3=36÷3= 160÷4= 300÷6= 420÷6=320÷4= 240÷6= 210÷3= 720÷8=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快速計算,教師提出要求,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同時強調計算的準確性。變式練習二把48支鉛筆平均分成2份。可以這樣想:先把4捆鉛筆平均分成2份,再把8支鉛筆平均分成2份。先分一分,再填一填。(五)課堂練習比大小練習題目展示與計算:在PPT上展示比大小的題目:400÷5 ○ 16×5 640÷8 ○ 2×40 25×3 ○ 24×5480÷8 ○ 300÷5 200÷4 ○ 320÷8 20×5 ○ 100÷5180÷6 ○ 350÷5 20×20 ○ 400÷2 3600÷6 ○ 300×2讓學生先分別計算出左右兩邊式子的結果,再比較大小,在練習本上寫出答案。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計算情況,對計算速度較慢或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2.學校買回120本繪本,把這些繪本平均分給6個班。每個班可分得多少本?3.小熊準備把撿到的果子分裝后銷售。(1)如果每6個裝一袋,可以裝滿多少袋?(2)你還有哪些分裝方法?算一算,填一填。方法一:每( )個裝一袋,可以裝滿( )袋。方法二:每( )個裝一袋,可以裝滿( )袋。方法三:每( )個裝一袋,可以裝滿( )袋。(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體會。(七)作業布置布置完成本課時相關練習。五、板書設計第1課時 口算除法(2)例2:120÷3 = 40(張)方法一:把120看作12個十,12÷3=4,10×4=40。(用圖形表示12個十和4個十的變化過程)方法二:因為40×3=120,所以120÷3=40。(畫出乘除法關系的示意圖)方法三: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用線段圖表示平均分的過程)例3:66÷3 = 22(張)方法一: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用實物圖展示分的過程)方法二:66由6個十和6個一組成,60÷3=20,6÷3=2,20 + 2=22。(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記6個十和6個一的計算過程)方法三:因為22×3=66,所以66÷3=22 。(寫出乘法和除法的對應式子)六、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在理解算理方面,部分學生仍存在困難,尤其是在將兩位數拆分為整十數和個位數分別計算時容易出錯。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例如可以讓學生親自用小棒等學具進行分一分的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同時,增加針對性的練習,設計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如游戲競賽、小組接力等,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有所收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