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1走進微觀世界(1)教學設計課題 2.1 走進微觀世界(1)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課采用的是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節《走進微觀世界》的第1課時,主要講兩方面的內容:感受分子的存在、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在講“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睍r,要從觀察方型蔗糖、觀察碾碎的冰糖到觀察糖水,來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強調分子只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種類很多。分子很小,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對學生來說較難,要通過比喻的方法告訴學生。“分子之間有空隙”,要做好主實驗和輔助實驗。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要用有刻度的小試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紅色酒精混合后的體積會明顯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以及黃豆和芝麻的輔助實驗很明顯,分子之間有空隙;要講好這一節課,關鍵是要化抽象為具體,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建立分子微觀概念;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科學思維:能列舉反映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現象;能用事實說明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固體和液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得多; 探究實踐:通過探究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且氣體分子的空隙比液體、固體都要大得多;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態度責任: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重點 分子微觀概念的建立;分子之間存在空隙;難點 分子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如空氣、水、巖石、金屬、塑料等。 我們接觸的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如何近入微觀層面去探究物質的構成 我們可以借鑒哪些方法探究物質的微觀構成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任務一:感受分子的存在 活動:觀察冰糖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方形冰糖,我們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 ___________。 3)將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我們發現冰糖的粉末_________。 參考:1)細小的晶體顆粒 2)粉末狀顆粒 3)冰糖粉末逐漸消失不見討論交流:冰糖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嗎?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參考:將塊狀物進行研磨,使之不斷變小,但得到的顆粒仍肉眼可見;研磨后,冰糖顆粒成為粉末,用放大鏡觀察,冰糖粉末是由大量的細 小的顆粒構成的,但這些細小的顆粒遠不是構成冰糖的最小單元。 將物質溶解也可以看作一種分割方法,某種物質溶解后肉眼就看不見了。 科學研究表明,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在水中會分散成無數個蔗糖分子。 由于分子太小了,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他們。我們可證明其存在,例如,冰糖水喝起來是甜的,就可以確認冰糖沒有消失,而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 歸納:一、分子的存在 1、分子: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 很多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構成的; ……。 2、分子很?。? 分子極小,不同的分子大小不等;但都小得看不見、摸不著; (1)分子質量極微小: 一滴水(以20滴水為1 mL計)中就含有約1.67×1021 個水分子,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 kg。 (2)分子體積極微?。? 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將有地球那么大了。 (3)分子的直徑極?。? 2500萬個水分子排列起來才只有1厘米長,而同樣數目的乒乓球挨個排列起來有750 千米長,相當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線距離。 3、觀察分子的存在; 分子很小,肉眼觀察不到,普通可放大幾百倍的光學顯微鏡也無法觀察,但可用能放大幾百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一些物質的分子的存在。 任務二:構成物質的眾多分子是緊密無間隙地擠在一起的,還是彼此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呢?活動: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細長玻璃管(長40cm左右),按圖2.1-3進行下面的實驗。 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至玻璃 管容積的1/2 ,再加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 3)用手指堵緊開口一端,上下顛倒多次。 4)可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一實驗現象說明什么? 現象: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 說明: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視頻:分子間存在空隙歸納: 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1、分子間的空隙: (1)實驗現象: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 (2)解釋: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兩種物質混合時分子之間的空隙會 發生變化,進而引起體積的變化。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引起總體積減小。 任務三:是構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還是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活動:1)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活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將活塞慢慢推入,如圖 2.1-4所示。 2)實驗發現,哪一支注射器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實驗表明: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 原因:水(液體)和空氣(氣體)各自的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分子間空隙大的容易被壓縮(如空氣);分子間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壓縮(如水)。 歸納:2、不同狀態的物質,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 (1)各種微粒之間都存在空隙: 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 (2)氣體容易被壓縮的原因: 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所以,氣體往往比較容易被壓縮,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 (3)物體熱脹冷縮的原因: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 應用: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壓強時,分子間空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所以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于鋼瓶中。 分子的存在是不易被觀察到的; 所以通過實驗加分析推理來幫助學生認識分子這種極微小的存在以突破難點分子的存在從三方面來說明:質量、體積和直徑;使學生認識到分子的“小”學生已知道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微小的細胞等結構,這部分內容足以使學生認識到分子比細胞小得多,從另一方面認識到分子的“小”;分子間的空隙也是無法直觀看到的的,通過宏觀現象(等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發現總體積并不是“1+1=2”,從而分析出分子間存在空隙,從而突破難點由實驗現象分析得出:不同狀態的微粒空隙不同,從而用此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現象:物質三態變化、熱脹冷縮、液體石油氣可以裝在瓶中等,使學生認識到學有所用。通過任務型教學完成知識的建構,突破難點的同時也突出了重點。課堂練習 1、水變成水蒸氣,從分子角度分析,正確的是( C )A.分子數目增多 B.分子變大 C.分子間間隙變大 D.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2、通常情況下,下列能實現“1+1=2”這一結果的是( B?。〢.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鹽加1克水得到2克食鹽的水溶液 D.1克食鹽溶液加1克硝酸銀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3、有一密封容器儲有一定量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B?。?br/>A.A B.B C.C D.D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〢.空氣中細小的灰塵就是分子B.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就是一個個小分子C.把一塊銅塊銼成極細的銅屑就是銅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進行觀察5、向容積為250毫升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平,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3次。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1)A中的現象為 ,說明了 。(2)儀器A細頸部分的作用是 。參考:(1)液面低于刻度線;分子之間有空隙 (2)實驗效果明顯,便于觀察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3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2.1 走進微觀世界物質的微觀結構第二章“第1課時”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科學觀念:建立分子微觀概念;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科學思維:能列舉反映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現象;能用事實說明氣體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探究實踐:通過探究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且氣體分子的空隙比液體、固體都要大得多;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態度責任: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新知導入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如空氣、水、巖石、金屬、塑料等。我們接觸的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 如何近入微觀層面去探究物質的構成 我們可以借鑒哪些方法探究物質的微觀構成 任務一解決問題探究新知感受分子的存在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方形冰糖,我們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2)交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 ___________。3)將碾碎后的冰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我們發現冰糖的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小的晶體顆粒粉狀顆粒冰糖粉末逐漸消失看不見了冰糖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嗎?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討論交流將塊狀物進行研磨,使之不斷變小,但得到的顆粒仍肉眼可見;研磨后,冰糖顆粒成為粉末,用放大鏡觀察,冰糖粉末是由大量的細 小的顆粒構成的,但這些細小的顆粒遠不是構成冰糖的最小單元。將物質溶解也可以看作一種分割方法,某種物質溶解后肉眼就看不見了。科學研究表明,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在水中會分散成無數個蔗糖分子。由于分子太小了,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他們。我們可證明其存在,例如,冰糖水喝起來是甜的,就可以確認冰糖沒有消失,而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探究新知一、分子的存在1、分子: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很多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構成的;……。探究新知2、分子很?。?br/>分子極小,不同的分子大小不等;但都小得看不見、摸不著;(1)分子質量極微?。?br/>一滴水(以20滴水為1 mL計)中就含有約1.67×1021 個水分子,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 kg。(2)分子體積極微?。?br/>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乒乓球將有地球那么大了。(3)分子的直徑極?。?br/>2500萬個水分子排列起來才只有1厘米長,而同樣數目的乒乓球挨個排列起來有750 千米長,相當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線距離。探究新知3、觀察分子的存在;分子很小,肉眼觀察不到,普通可放大幾百倍的光學顯微鏡也無法觀察,但可用能放大幾百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一些物質的分子的存在。光學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探究新知任務二構成物質的眾多分子是緊密無間隙地擠在一起的,還是彼此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呢?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細長玻璃管(長40cm左右),按圖2.1-3進行下面的實驗。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至玻璃 管容積的1/2 ,再加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3)用手指堵緊開口一端,上下顛倒多次。4)可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一實驗現象說明什么?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視頻:分子間存在空隙探究新知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1、分子間的空隙:(1)實驗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2)解釋: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兩種物質混合時分子之間的空隙會 發生變化,進而引起體積的變化。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引起總體積減小。探究新知1)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活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將活塞慢慢推入,如圖 2.1-4所示。2)實驗發現,哪一支注射器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任務三是構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還是構成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大?實驗表明: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原因:水(液體)和空氣(氣體)各自的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分子間空隙大的容易被壓縮(如空氣);分子間空隙小的不容易被壓縮(如水)。探究新知2、不同狀態的物質,分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1)各種微粒之間都存在空隙: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2)氣體容易被壓縮的原因: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 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所以,氣體往往比較容易被壓縮,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探究新知(3)物體熱脹冷縮的原因: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應用: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空隙,在受到更大壓強時,分子間空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所以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于鋼瓶中。課堂練習1、水變成水蒸氣,從分子角度分析,正確的是( )A.分子數目增多B.分子變大C.分子間間隙變大D.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C課堂練習2、通常情況下,下列能實現“1+1=2”這一結果的是( ?。?br/>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鹽加1克水得到2克食鹽的水溶液D.1克食鹽溶液加1克硝酸銀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B課堂練習3、有一密封容器儲有一定量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br/>A.A B.B C.C D.DB課堂練習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細小的灰塵就是分子B.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就是一個個小分子C.把一塊銅塊銼成極細的銅屑就是銅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進行觀察D課堂練習5、向容積為250毫升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平,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3次。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1)A中的現象為 ,說明了 。(2)儀器A細頸部分的作用是 。液面低于刻度線分子之間有空隙實驗效果明顯,便于觀察課堂總結2.1 走進微觀世界(1)……分子、分子間有間隙一、物質由分子構成: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大部分物質是有分子構成的,但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或離子構成。2、分子體積很小,質量也很小。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2、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最大;3、物質熱脹冷縮、氣體可液化裝瓶都與分子間空隙變化有關;4、溫度變化時,分子間的空隙可化生變化,如物質三態變化。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預習“分子處在不停運動中、分子之間的斥力和引力”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3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1 走進微觀世界(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建立分子微觀概念; 2、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3、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4、能列舉反映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現象。一、知識點梳理: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 ,它非常微小,在光學顯微鏡下 (填“能”或“不能”)看到;現在只能使用 才能觀察到分子的存在;2、不同的物質,構成它的分子 (填“相同”或“不同”);如,蔗糖由 構成,水由 構成;構成氧氣的粒子是 ,構成氫氣的粒子是 ,干冰是由 構成的。3、構成物質的眾多分子緊緊挨在一起,但它們之間也存在 ;兩種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質均勻混合在一起后,得到的總體積 原來兩種物質體積之和;4、大量實驗證明,構成固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要比液體或氣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 ,同一種物質處于固體、液體或氣體時,分子間空隙最大的是 ;固體不易被壓縮主要是因為 ;5、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由于 變化改變的分子間 引起的。給一定量的氣體加壓,受壓的氣體分子間的空隙 ,慢慢地液化成液體;若繼續加壓,則分子間隙繼續 ,最后成為固體。二、例題講解:例題1、水變成水蒸氣,從分子角度分析,正確的是( )A. 分子數目增多 B. 分子變大C. 分子間間隙變大 D. 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例題2、通常情況下,下列能實現“1+1=2”這一結果的是( ?。?br/>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C.1克食鹽加1克水得到2克食鹽的水溶液D.1克食鹽溶液加1克硝酸銀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例題3、有一密封容器儲有一定量氧氣,上面有一個不漏氣的活塞,慢慢下壓活塞,密封容器內部分子變化模型合理的是( ?。?br/>A.A B.B C.C D.D例題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空氣中細小的灰塵就是分子B.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就是一個個小分子C.把一塊銅塊銼成極細的銅屑就是銅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進行觀察例題5、向容積為250毫升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平,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3次。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1)A中的現象為 ,說明了 。(2)儀器A細頸部分的作用是 。三、課后練習:1、 500mL水中含有約1.67×1025個水分子,說明( ?。?br/>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2、水蒸發的過程中發生改變的是( )A. 分子種類 B. 分子間隔 C. 分子數目 D. 原子大小3、如圖為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示意圖,設計該實驗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明( )A.分子間存在空隙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的體積很小 D.分子在不斷運動(第3題圖) (第4題圖)4、關于黃豆和芝麻混合的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實驗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B. 該實驗說明黃豆分子之間存在空隙C. 該實驗是用來模擬兩種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空隙,混合后總體積小于各體積之和D. 以上說法均不正確5、密封的燒瓶中裝有某種氣體,如圖甲所示,圖中圓圈表示氣體分子。用抽氣筒抽出該燒瓶中部分氣體后仍密封,描述燒瓶內剩余氣體分布的四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甲 A B C D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 B.一滴水就是一個分子C.自然界中有很多種分子 D.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分子7、將紅墨水滴入水中,一會兒整杯水變紅了,這一現象中( ?。?br/>A.只有水分子運動,進入墨水分子間隙B.只有墨水分子運動,進入水分子間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分子間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運動,只是墨水分子進入水分子間隙8、在課堂中,老師做過這樣的演示實驗:先在量筒中倒入黃豆,再倒入芝麻,記下總體積;再將量筒反復顛倒搖晃,記下混合后的總體積。下列有關這個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混合后的總質量與未混合前的總質量一樣大B.混合后的總體積比未混合前的總體積小C.根據這個實驗的現象,即可得出“構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空隙”的結論D.這只是一個模擬實驗,用形象的宏觀現象類比不易觀測的物質微觀結構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蔗糖溶解于水后看不見了,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極其微小C.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隙D.給盛油的厚壁無裂痕鋼瓶內施加高壓時,瓶內的油依然能從里面滲出,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空隙10、下列現象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br/>A.氣體熱脹冷縮:分子間的空隙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B.1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C.水的三態變化:分子間的間隔可以變化D.1L黃豆和1L芝麻混合總體積小于2L:分子之間有間隔11、氧氣的密度比氮氣的密度大,用“”表示氧氣分子,“”表示氮氣分子,靜止的封閉容器中有氧氣和氮氣,圖中最能代表久置后封閉容器里的氧氣和氮氣分布情況的是( )12、新型冠狀病毒直徑大約80~120nm(納米),傳染性很強。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傳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圖是醫用外科口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口罩體的長度約為175mm B.一只醫用外科口罩的質量約為5gC.任何物質的分子都不能通過罩體 D.新型冠狀病毒直徑大約8×10-5mm~1.2×10-4mm13、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小夏同學演示了酒精與水混合明的實驗,小夏同學回家了,也做了這個實驗,他先取了一個奶茶的管子(較細),尖的那端用剪刀剪平,,然后把底部用膠帶封住,他先把酒精加入到管子內,加到這個管子的體積的1/3,然后再往里面又加了1/3的水(水里面有紅墨水),并在水面處做上記號,然后他用手捂住管子的上端,將管子上下顛倒4次,希望能夠觀察到老師上課時做出來的現象。(提示:相同體積的酒精和水,水的質量比酒精大。)(1)小夏同學希望觀察到的現象是 ;(2)但實際上小夏并沒有發現他想看到的現象,發現液面與刻度線是基本持平的。請從他的實驗過程入手,分析其操作的錯誤之處 。14、在研究分子間是否有間隙時,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實驗(如圖),實驗后有同學提出了疑問。(1)實驗中要先往細玻璃管內加水再加酒精,這是為什么? ;(2)有同學認為兩者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由于實驗操作時,用手指堵住管口,導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總體積減小,請你設計實驗加以驗證(簡要地寫出實驗方案): 。15、小明往一端封閉的細徑玻璃管內先后注入等體積的清水和酒精,標注此時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顛倒幾次,使兩者充分混合,請描述出現的現象并用所學知識解釋該現象產生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粒子 不能 掃描隧道顯微鏡2、 不同 蔗糖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氫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3、空隙 小于4、小 氣體 固體的分子之間的空隙較小5、溫度 空隙大小 減小 減小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A、水變成水蒸氣,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分子數目增多,故選項錯誤。B、水變成水蒸氣,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分子變大,故選項錯誤。C、水變成水蒸氣,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正確。D、水變成水蒸氣,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水分子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故選項錯誤。故C符合題意。例題2、B解析:A、分子之間存在著間隙,所以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毫升;故A錯誤;B、 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質量的大小與物質的狀態、空間位置無關,且酒精與水是任意比例互溶的;所以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B正確;C、 常溫下,食鹽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1g食鹽加入到1g水中,食鹽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質量小于2g;故C錯誤;D、 食鹽溶液中的氯化鈉會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沉淀氯化銀;所以混合溶液的質量小于2g;故D錯誤;B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物質的粒子間都有一定間隔,下壓活塞時,氧分子間隔會變小,體積變小,但分子個數不會改變;故B符合題意。例題4、D解析:A.空氣中細小的灰塵能夠被肉眼看到,肯定是由無數分子構成的物質,故A錯誤;B.大霧中,我們看到空氣中許多極小的水珠也是由無數分子構成的物質,故B錯誤;C.把一塊銅塊銼成極細的銅屑看起來很小,但是由很多銅原子構成的物質,而不是分子構成的,故C錯誤;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進行觀察,故D正確。所以D符合題意。例題5、(1)液面低于刻度線;分子之間有空隙 (2)實驗效果明顯,便于觀察解析:(1)由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所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發生擴散現象,彼此進入對方的分子空隙之中,導致它們的總體積減小,液面退到刻度線的下面;所以,A中的現象為:液面低于刻度線,說明了分子之間有空隙。(2)當液體變化的體積相同時,玻璃管越細(橫截面積越?。?,液面的高度變化越大,更有利于直接觀察到總體積的變化。所以,儀器A細頸部分的作用是:實驗效果明顯,便于觀察。三、課后練習:1、D 2、B 3、A 4、C 5、D 6、C 7、C 8、C 9、D10、D 11、A 12、C13、(1)酒精與水混合后總體積減??;(2)他是先加酒精再加水,應該是先加水再加酒精14、(1)因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若先加酒精再加水,在充分混合前已有部分水分子進入酒精的分子間隙中。(2)可將原先的酒精換成水,水與水混合,總體積不會有明顯變化;15、清水和酒精混合后,二者之間會發生擴散現象,酒精分子會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水分子會跑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面,因此混合后它們的總體積會比原來各部分體積之和小一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1 走進微觀世界(1).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1 走進微觀世界(1)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1 走進微觀世界(1)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分子存在空隙.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