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二框 保護人身權本框為“保護人身權”。人身權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是人之所以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本框主要探討了人身權利的范圍和網絡自媒體時代容易被侵犯的肖像權、隱私權的保護。本框也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維護自身的人身權,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有了對民法典的基本了解,但對最重要的人身權利的保護措施,了解的還不夠深入。在能力方面,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發展,但還需要通過具體的案例來提升法律思維和法律運用能力。在行為習慣方面,大多數學生能夠遵守校規校紀,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人身權的保護,可能缺乏足夠的警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于課程學習的影響,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但如果課程內容過于理論化,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案例,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身權的法律保護知識。1.通過“學習人身權利的內容”的課堂活動,根據“快遞信息的隱藏”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哪些權利受到保護?若被侵犯我們應該怎么維護?”經驗回答引入人身權的重要性和內容范圍,并通過閱讀認識生命權、健康權。(法治觀念、權利意識)2.通過“認知肖像權的概念和被侵犯事件”的課堂活動,根據“肖像被制作成表情包”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是否侵權?如何評價?”學習肖像權分析。(法治觀念)3.通過“探究隱私界定和隱私意識”的課堂活動,根據“門外監控”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法律是否會支持主張?”明確隱私權的界定,增強隱私意識。(法治觀念、責任意識、道德修養)教學重點 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的界定和保護。教學難點 隱私范圍的把握。1.教法:實例分析、歸納強調、多媒體演示。2.學法:自學、歸納、查資料、探究交流。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教材P86“生活觀察”中的兩個情境。思考:(1)以上情境反映了人們的哪些權利受到保護?(2)當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如何維護?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導入:公民的人身權利地位非常重要,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法律對人身權的保護確保我們能夠充分享受自我,失去人身權保護的各種利益,民事主體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人身權賦予我們維護生存與尊嚴的自由和力量,使每個人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人身權利。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1.多媒體出示以下材料:某快遞公司快遞員郭某因遲到5分鐘,先是遭到收件人辱罵、用太陽傘把毆打,隨后還被收件人踹倒在地,導致郭某大小便失禁。當地派出所立案調查,對打人者依法予以制裁。思考:(1)收件人侵犯了郭某的哪些權利?(2)為保護公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請提出你的建議。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1)生命權和健康權。(2)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探究二 法律保護肖像權2.多媒體出示教材P87“探究與分享”:馬某在網絡群聊中使用了一個用同事楊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楊某看到后,要求馬某刪除表情包,否則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馬某覺得楊某小題大做,認為自己將楊某有搞怪動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圍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為并不侵犯楊某的肖像權。思考:楊某該維權嗎?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教師過渡:法律保護肖像權。肖像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志,再現了個人基本特征。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在生活中,還有一些類似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情形。多媒體出示下列內容,并結合教材P88“相關鏈接”,組織同學們進行辨別與分析。案例一 被記者拍照登報是否算侵犯肖像權?案例二 街拍算不算侵犯肖像權?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講述:案例一:被記者拍照登報分為兩種情況:(1)如果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使用但不存在侮辱丑化等情形,不算侵犯肖像權。(2)其余情況屬于侵犯肖像權,當事人可以要求記者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案例二:街拍一般不算。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的情形有: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街拍如果是為了通過博流量獲取利益應該算是侵權。教師總結:法律保護肖像權。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探究三 法律保護隱私權3.多媒體出示教材P88“探究與分享”。思考:法律會支持汪某的主張嗎?為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法律保護隱私權。隱私是我們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法律規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學生:學習了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2.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框所學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