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第一框 法不可違第十一課主要講授違法行為及其承擔的法律責任,落腳點在學生應遵法守法、嚴于律己。第一框和第二框主要是知識內容的教學,重點介紹三種違法行為及其承擔的法律責任,讓學生知道違法必究,明確法不可違。第三框主要從行為層面,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嚴于律己、遵紀守法,作一名合格的守法的社會公民。本框的內容為第三框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民法典的內容有初步認識,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識,為學習本節課奠定了基礎。學生不清楚違法行為的分類,易混淆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不了解民事違法行為也應承擔法律責任。另外,學生對違法行為的分類及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希望通過學習區分違法行為,并能在生活中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1.通過“違法及其類別”的課堂活動,根據閱讀教材P94內容和探究“‘生活觀察’提供的三個案例”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合法不合法?違反什么法律?各承擔什么責任?”界定違法行為,明確行為底線,知道法律分類。(法治觀念、道德修養)2.通過“違法行為的共同點探究”的課堂活動,根據“平臺發言、造紙廠排污”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說危害、演后果、辨責任、歸共性”明確各類違法的責任,樹立違法必擔責的意識。(法治觀念、責任意識)3.通過“一般違法行為的認識”的課堂活動,根據學習“相關鏈接”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民事責任的內容、行政責任的內容有哪些?”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責任知識,強化守法意識,時刻想到他人、社會、國家的利益。(責任意識、法治觀念)教學重點 違法責任的明確。教學難點 違法行為的辨別。1.教法:情景教學、案例教學、設疑導學、討論歸納、多媒體演示。2.學法:自學、歸納、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電影《第二十條》片段。思考:“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導入:法不可違,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法律,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依法從事社會活動的能力,預防違法犯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不可違》。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違法行為我知曉1.多媒體出示教材P93-94“生活觀察”。思考:上述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分別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94正文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違反的法律 應該承擔的責任 違法定性民事法律規范 民事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行政法律規范 行政責任 行政違法行為刑事法律規范 刑事責任 刑事違法行為(犯罪)探究二 違反法律要擔責2.多媒體出示下列案例:近日,山西省大同市就讀于某校的孫某某的家長在網上發帖子:自己在該校就讀的兒子,在校一年半時間一直遭到同班同學趙某某、晉某某的多次辱罵、毆打等嚴重欺凌行為。孫某某家長找到學校及該市教育局、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尋求幫助。大同市迅速組成由教育、公安、檢察、司法行政等部門參與的聯合工作組開展調查及相關工作。依法對趙某某、晉某某及其家長、學校領導等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思考:上述案例說明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學生欺凌是違法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探究三 遵守法律我踐行3.多媒體出示教材P94-95“探究與分享”:情境一 張某在多個網絡平臺發表和轉發侮辱、詆毀楊某的言論。情境二 某造紙廠偷偷把造紙廢液排放到沙漠里。思考:(1)上述情境中的違法行為會造成什么危害?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2)上述行為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建設法治中國,我們應該如何做?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講述:(1)說危害:“張某在多個網絡平臺發表和轉發侮辱、詆毀楊某的言論”的行為令公眾對楊某的信用、品格產生不良印象,降低了楊某的社會評價,對他造成心理傷害和名譽損害,侵犯了楊某的人格尊嚴,可能導致對方的利益相關人人際關系緊張,互相猜疑和不信任;擾亂了社會秩序等。“造紙廠偷偷把造紙廢水排放到沙漠里”廢水中的有害物質會迅速滲透到沙漠的地下水中,影響地下水水源的質量,不僅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還可能對居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產生長遠的不良影響。明責任:無論是“張某在多個網絡平臺發表和轉發侮辱、詆毀楊某的言論”的行為還是“造紙廠偷偷把造紙廢水排放到沙漠里”的行為都觸犯了法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依據所造成后果“侮辱、詆毀”首先要承擔民事責任,對楊某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賠禮道歉。張某在網絡上造謠是妨害公共秩序的行為,輕則違反行政法規要受到行政處罰,若轉發人次達到規定數量對社會產生的危害更大,可能會因違反刑事法律承擔刑事責任。(2)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只要是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建設法治中國,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學生:學習了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2.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框所學內容。法不可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