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一框 認識民法典本課是對法律保障生活的示例性說明和詮釋。從受到保障的公民權利的角度,青少年只有“民事權利能力”是和所有人一樣的。所以本課選取民法典進行學習,緊扣青少年生活實際。本課共分三框,“認識民法典”“保護人身權”和“保障財產權”。先用一框整體了解民法典,再提供兩框與個體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校園欺凌容易侵犯)的“人身權”“財產權”學習,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本框“認識民法典”主要探討了民法典的內容、地位、保障體現、運作原則等。本框也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聯系生活、廣泛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通過各種新聞渠道和其他途徑對民法典已有簡單了解,但這些認識都比較淺顯和片面。七年級學生平時的言行舉止主要是依靠道德規范來約束。同時很多學生也會認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對民事權利了解不多,學習不系統、不全面,法治思維普遍較差。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民法典將會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在從事民事活動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到民法典對全體公民的普遍性保障,尤其是對未成年人的特殊關照和保護。1.通過“民法典保障誰、保障什么”的課堂活動,根據“生活中的民事活動”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認識民法典的保障、保護范圍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法治觀念)2.通過“民法典體現的治國理念是什么”的課堂活動,根據“學習民法典”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歸納出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法治觀念)3.通過“探究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的課堂活動,根據P85“探究與分享”教學情境設置,圍繞議題“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逐步認識、學習從事民事活動的各個基本原則。(法治精神)教學重點 民法典內容、理念、原則。教學難點 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需要大量案例說明,還需要把控好課堂節奏。1.教法:視頻播放、案例分析、歸納強調、多媒體演示。2.學法:自學、歸納、查資料、探究交流。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視頻:民法典宣傳月:與生活息息相關思考:看了視頻,請你發表觀后感。師生互動后得出結論: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教師導入:我們從事民事活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在社會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民法典保護我們的哪些權利?我們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認識民法典。二、師生互動 探究新知探究一 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密切相關1.多媒體出示教材P83“生活觀察”。思考:(1)結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2)實施民法典,有什么意義?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1)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2)實施民法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探究二 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多媒體出示教材P84“探究與分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節選)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思考:上述規定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么內在聯系?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探究三 我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3.多媒體出示教材P85“探究與分享”:方某遺失了裝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隨即通過媒體懸賞一千元尋找。當撿到公文包的趙某找到方某歸還公文包時,方某卻拒絕支付懸賞費用。因溝通未果,趙某遂將方某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判決方某向趙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思考:查閱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法律依據。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小結:懸賞廣告,是向社會不特定的人發出的邀約,只要行為人完成指定的行為,懸賞人即要履行給付報酬的義務。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條的規定,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特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的,完成該行為的人可以請求其支付。教師過渡:民法典規定了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社會成員之間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民事活動6個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三、暢所欲言 歸納總結1.學生:學習了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2.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框所學內容。認識民法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