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BBABD 6---10DDDBB 11---12BC二、非選擇題13、(10分)(1)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協(xié)商民主;堅持黨的領導等。(一點 1分,任意三點得 3分)(2)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 (每點一分,共 2分)(3)要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要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要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要依法有序參與協(xié)商議事。 (一點 2分,任意三點得 5分)14、(14分)(1)旨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全縣綠色低碳發(fā)展。(4分)(2)我國總體上資源緊缺,資源開發(fā)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4分)(3)沒有。因為還有部分居民不能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沒有樹立垃圾分類處理的理念(2分)(4)社團可以入戶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在電梯里張貼垃圾分類宣傳的廣告;進行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知識宣傳。(言之有理即可,每點 2分,共 4分)15、(10分)(1)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獨具魅力。(2分)(2)①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2分)(3)團結統(tǒng)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3分)(4)①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覺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自覺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③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敢于實踐,自覺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④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艱苦奮斗,自強不息;⑤學習和宣傳英雄模范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嚴格要求自己,做新時代的青少年。(一點 1分,任意三點得 3分)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摸底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2個小題,1-10每題2分.12-13每題3分共2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1.國家統(tǒng)計局2024年10月18日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國民經(jīng)濟運行穩(wěn)中有進,向好因素累積增多;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同比名義增長5.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9%。;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564億元,同比增長3.3%。對此解讀正確的是()①我國經(jīng)濟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國已經(jīng)成為發(fā)達國家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④中華民族終于站起來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古詩和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美德搭配正確的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尊老愛幼B.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二熱愛祖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愛好和平D.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自強不息3為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廢續(xù)紅色紅脈,傳承奮斗精神,進一步凝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合力,展現(xiàn)新時代青年黨員、共青團員、少先隊員風采,強化“黨、團、隊”一體化育人鏈條,2024年10月17日,貴州省湄潭縣開展2024年入黨、入團、入隊集中宣誓儀式活動。之所以要傳承奮斗精神是因為()①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②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③只要奮斗,一切夢想都能夠實現(xiàn)④奮斗精神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婦①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③堅持和完善民生是我國的中心工作④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下邊的會議通知反映出()各位村民議事會成員:擬于10月9日9時30分,在村會議室召開2023年第八次議事會,議題如下:1.議決修建運動角。2.議決翻修活動室。高家村村民議事會。2023年10月5日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pdf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