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期末學情評價試卷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1.5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1.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人都需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這說明( )A.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 B.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責任C.投身社會實踐,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D.個人要遵守社會規則2.2024年,某校開展“青鋒有我·與愛同行”的志愿活動,該活動旨在傳承雷鋒精神,深化和增強青年志愿者奉獻服務意識,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該活動的舉辦,有利于( )①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推動社會經濟發展③提高自身道德境界④展現良好國家形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指出:七成以上用戶因看短視頻、直播購買商品,超四成用戶認為短視頻直播已成為主要消費渠道;近三成用戶會因為看短視頻、直播去某地旅游。這說明網絡( )①為文化創新搭建新平臺 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③擴大了公民的民主權利 ④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近日,一位22歲的姑娘在橋上幫助老人推車的善舉被路人記錄下來并發布到網上,這位姑娘的舉動在網絡上贏得了廣泛關注與贊譽。這啟示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A.傳播網絡正能量 B.推進民主政治的進步C.表達自己的訴求 D.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5.2024年9月1日起,《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施行,該規定旨在健全和明確網絡競爭行為規則,明確認定標準,聚焦熱點問題,優化執法辦案程序規定等。在網絡領域建立規則,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反映了( )A.規則對于規范網絡經濟活動、維護網絡社會秩序的重要性B.網絡秩序是在網絡生活中的無序化競爭狀態C.有秩序就必然影響、削弱自由,做人做事要懂得取舍D.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中的網絡競爭內容6.2024年5月,有關部門對某演員在脫口秀演出中出現嚴重侮辱人民軍隊的情節作出處罰。人民日報指出,堅決抵制這種只求“笑果”不計“后果”的行為。這一案例告訴我們( )A.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B.公民的權利廣泛而又真實C.公民依法享有言論自由 D.法律限制了公民的創造力7.2024年8月29日,澎湃新聞報道;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規范管理的通知》,聚焦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存在的就業歧視等突出問題,針對性提出管理措施,目的是防止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布含有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歧視性內容的招聘信息。這啟示我們( )①凡事要遷就他人,避免惹禍上身②應該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平等對待他人④不因家境、身體等原因輕視他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如今,不少人選擇在假期出門旅游,我們每一位游客都應成為文明旅游的踐行者。下列行為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熱情友善,禮貌待人 B.自由拍照,觸摸展品C.敬仰古跡,刻畫留名 D.適時休息,躺臥長椅9.小林因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被拘留10天,那么他的違法行為最有可能是以下哪種( )A.敲詐勒索,數額巨大 B.私自離校,曠課逃學C.毆打他人,致其重傷 D.傳播謠言,擾亂秩序10.陳某因家庭矛盾,將手機、電腦等物品從15樓扔出窗外,砸到樓下3輛轎車,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陳某有期徒刑一年。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A.有期徒刑屬于刑罰中的主刑 B.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C.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事處罰 D.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11.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北京市門頭溝區的眾多房屋被淹沒沖垮,數萬余人受災。防汛部門第一時間啟動24小時應急值守,2200余名值班人員、53支搶修隊伍堅守在防汛應急一線,人民群眾自發購置應急用品捐贈災區,共克時艱。這告訴我們( )A.承擔責任往往會伴隨著獲得物質回報的權利 B.作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C.很多人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 D.社會生活中的每種角色都承擔著相同的責任12.2024年“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宗德,17歲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參加渡江戰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戰爭,在多場戰役戰斗中沖鋒在前、屢立戰功,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如今,黃宗德雖已93歲,身患膀胱癌等多種疾病,但他仍堅持做紅色基因的傳遞者,將大量精力投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中。黃宗德的這種付出,下列說法你贊同的是( )①回報遠遠小于代價,這種付出不值得②他實現了自身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③他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言代價與回報④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一年來,道路上的無障礙坡道、盲道隨處可見,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日漸增多,公共交通無障礙服務引來連連點贊……我國深入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 )①能化解一切社會矛盾和沖突 ②體現了誠信的中華傳統美德③讓更多人的生活有愛“無礙” ④有利于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1月,75歲的賈潮江成功入選“中國網事·感動2023”十大年度人物。60年來,賈潮江背壞了34個工具包,用壞了77把推子和40把剃刀,義務理發的足跡遍及十幾個省份。賈潮江( )①所承擔的責任并非是他自愿選擇的 ②付出時間、經歷,沒有獲得任何回報③關愛他人,傳遞著美好的情感 ④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無私奉獻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年4月24日,來自邯鄲的李聰入選進入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在見面會上他說,“相信我們一定會很快適應太空環境,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順利、高效、圓滿完成任務,以實際行動建功偉大新時代。”這說明( )①個人利益是國家利益的集中體現 ②個人要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③個人的夢想與中國夢密不可分 ④國家利益是個人具體利益之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2024年11月28日,第11批在韓志愿軍遺骸歸國。70多年前,廣大志愿軍指戰員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范,形成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為全體志愿軍指戰員的行動準則。下列詩句與材料精神相一致的是( )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③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④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4年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十周年,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關于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表述正確的是( )①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為根本③以經濟安全為依托 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11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為中國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戰備警巡。這是戰區部隊依法開展的巡邏警戒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為( )①堅決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②有利于引導學生自覺擔負起國家安全責任③表明我國國防力量世界遙遙領先④履行了反對侵略、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年10月30日,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神舟十九號載人航天飛船。11月1日神舟十八號乘組與神舟十九號乘組的在軌交接儀式圓滿完成。這對全球的航天科技領域、國際合作、產業發展等均產生深遠影響。其對青少年產生的影響是( )A.增強了報效祖國的責任感,不惜任何代價擔負使命B.激發了青少年成為航天員的夢想,不達目的不罷休C.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撲在學習上,提高學習成績D.增強了自豪感,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20.2024年3月1日,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在四川成都舉行,活動評選出了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選。他們用自己的奮斗故事詮釋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揚勞模精神,向大國工匠學習,我們應該( )①從小立鴻鵠志,長大做人上人②樹立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收獲幸福的觀念③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④積極參加有償勞動,提高勞動技能和本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綜合題(共30分)21.(11分)某校八年級師生圍繞“走進社會生活”單元主題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內容: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于全力參與和配合丹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號召,丹東市某中學組織學校師生、家長志愿者共同開展“小手拉大手、齊步走”為主題的清潔家園社會實踐活動,對學校圍墻、附近街道的小廣告進行清理、擦拭圍墻銹跡、清掃馬路垃圾。不少同學干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1)(4分)有的學生認為這種活動侵占了學習時間,對中學生沒有什么意義。你支持這個觀點嗎 從“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說說你的理由。(2)(3分)材料是從社會實踐的角度談養成親社會行為,請你從其他角度談談我們應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3)(4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社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是什么 .22.(9分)某中學八年級(1)班正在開展以“勇擔社會責任”為主題的班會,現請你參與進來。【認識責任】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家庭里,我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要照顧妻子、關愛子女;在醫院,我是醫生,要救死扶傷;在醫學科研團隊里,我是隊長,要帶領團隊實事求是、勇于創新……”【關愛他人】某班班長了解到班上同學蘭蘭家庭非常困難后,就寫了一份倡議書,號召班上同學為蘭蘭捐款,對此,蘭蘭很反感 【服務社會】“好,我馬上到!”是張黎明的口頭語,也是他對人民的承諾:只要線路未巡查完,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天氣,他都堅持職守;為使癱瘓老人制氧機不斷電,他架設20米長的入戶供電線路,完成特殊供電服務;為居民印制服務卡,與老弱孤殘人士長期建立愛心服務熱線。2007年,國網天津電力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服務隊成立以來,堅持深入社區、企業、村莊、校園、醫院等開展志愿服務萬余次。(1)(3分)從鐘南山院士的話語中你能感悟出什么道理 (2)(3分)受幫助的蘭蘭為什么會感到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成為關愛他人的“小能手” (3)(3分)張黎明的事跡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精神滋養 23.(10分)2024年4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十周年,是我國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此某校團委開展了“國家安全·青春無悔”教育活動,請你也參與其中,完成活動任務。【宣傳展示區】1999年,37歲的祝學軍從前輩手中接過型號總設計師的重任。她曾經說過,“我們做的工作不是為了個人得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既然是國家的事,那就一定要辦成。”負責、敬業、嚴格、堅韌常被同事拿來形容祝學軍,注重創新的她帶領研制團隊一路快跑,以技術發展和用戶需求為牽引,不斷在原有型號中增加新技術,注入新能量,搭建新平臺,開拓新的技術領域。實現了我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從威懾到實戰、從火力打擊到偵打一體、從傳統彈道式飛行到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的重大技術跨越。——材料選自《環球時報網》【案例警示區】國內某農業科技公司原總經理朱某某,為撈取個人經濟利益,以“合作制種”名義,先后向境外間諜情報杋關違規出售5種親本稻種。獲利后,他又創辦農業科技公司,繼續向境外大量出賣我國優質親本稻種。2024年1月,朱某某因“為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國家安全機關還依法對其余17名涉案對象給予行政處罰。——材料選自《光明網》(1)(3分)東風導彈,使命必達。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祝學軍是如何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2)(4分)小豐同學看完上述案例后,認為守護國家安全與我們中學生很遙遠。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小豐的觀點加以評析。(3)(3分)我們都是守護安全責任人。請你圍繞此次活動主題,設計兩個體現國家安全元素的文創產品答案1-5 ABCAA 6-10 ADADD 11-15 CBDDB 16-20 DBBDC21.(1)不支持。①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主動關注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②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22.(1)①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②我們要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逃避責任。(2)蘭蘭反感是因為班長沒有考慮到她的自尊心,幫助他人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們要成為關愛他人的“小能手”,應該做到:①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關心他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②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幫助。③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3)①張黎明的事跡體現了他愛崗敬業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堅守崗位的態度。②他為居民提供特殊供電服務等體現了他關愛他人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他關心他人,為他人排憂解難的品質。③他成立“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并開展萬余次志愿服務體現了他奉獻社會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貢獻力量的行為。23.(1)①祝學軍深刻認識到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始終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得失之上,在工作中堅定地以國家利益為導向。②她秉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感,積極帶領團隊創新研發,全力推動我國導彈技術的發展,在實際行動中切實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充分體現了她為國家利益不懈奮斗的決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2)小豐的觀點是錯誤的。國家安全與每個人都緊密相連,中學生也肩負著重要責任。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中學生雖然處于學習階段,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力量。例如,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認真學習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的規定,保守國家秘密,不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等。(3)①設計國家安全主題的筆記本,封面印有國家安全標志和宣傳標語,內頁可穿插一些國家安全知識小貼士。②制作帶有國家安全元素的拼圖,拼圖內容可以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場景或象征圖案,在娛樂中增強人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