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1.1 從算式到方程第1課時 方程的概念教學目標1.能根據現實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2.經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樹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通過尋找具體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由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體會方程思想.3.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德育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點難點重點方程的概念.難點從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維習慣上的轉變.教學準備課件等.導入新課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本章引言問題.問題1:同學們,第一段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能回答用算術方法.若學生沒有思路,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本章引言中的圖示,讓學生分組討論,組內交流,根據行程問題中“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這一關系,引導學生自主解答這個問題.問題2:在解答這個問題時,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嗎?學情預設:已知“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這一關系,但還是不知道如何列式.問題3:為什么無法列式呢?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題中已知速度條件,但是沒有對應的時間和路程的條件,就沒有辦法直接計算,只能通過實際意義將給出的條件轉化為路程差和速度差,再根據兩者的關系計算出所需時間.學生發現這樣并不容易解決問題.教師指出:本節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求解方法-方程方法.【設計題圖】通過對本章引言問題的分析,讓學生體會算術方法在求解復雜的實際問題時的困難,從而認識到學習新解法的必要性,進而引入本節課題.高效課堂環節一:自主探究相等關系的表示方法問題1:在本章引言問題中,如果設兩個登山隊行進的時間為xh,那么甲隊的行進路程可以表示為_km;乙隊的行進路程可以表示為 km;甲隊距大本營的路程可以表示為 km;乙隊距大本營的路程可以表示為 km.教師出示以上問題,學生自主填空.學情預設:甲隊的行進路程可以表示為1.2xkm,乙隊的行進路程可以表示為0.8xkm;甲隊距大本營的路程可以表示為(1.2x+1)km,乙隊距大本營的路程可以表示為(0.8x+3)km.思考:當甲隊追上乙隊時,甲、乙兩隊距大本營的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用式子來表示這一關系嗎?學生思考討論,得到:此時,甲、乙兩隊距大本營的路程相等.師生共同列出等式:1.2x+1=0.8x+3.【設計窓圖】引導學生用已有的代數式知識完成填空,體會問題中的相等關系,進而生成含未知數的等式,使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意義.問題2:如果我們用skm表示甲隊追上乙隊時所走的路程,那么你又能用代數式表示哪些量呢?這些量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小組討論,學生代表發言.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幫助,共同得到用s表示的等式:s÷1.2=[s-(3-1)]÷0.8.【設計意圖】通過設不同的未知數,體會問題中的相等關系不止一個,發現可以多角度分析問題,進而列出不同的含未知數的等式.問題3:以上,我們根據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得到了兩個含有不同未知數的等式.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將能夠從這兩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中解出未知數的值,進而解決本章引言的問題.那么,我們來比較一下,和我們小學的算術方法相比,這兩種方法各有什么特點?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算術方法只能使用已知數來計算;新方法既可以使用已知數,又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數,這樣,便于表示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為解決問題帶來了方便.【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用新方法解決問題時既可以使用已知數,又可以使用未知數,兩者結合,便于表示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初步體會該方法的優點.環節二:鞏固方法,定義新知問題1:用買3個大水杯的錢,可以買4個小水杯,大水杯的單價比小水杯的單價多5元,兩種水杯的單價各是多少元?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設出未知數,再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等式.教師及時評價,給予幫助.學情預設:如果設大水杯的單價為x元,那么小水杯的單價為(x-5)元.因為用買3個大水杯的錢,可以買4個小水杯,所以3x=4(x-5).問題2:一枚長方形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幣的面積是4000m㎡,長和寬的比為8 即寬是長的.這枚紀念幣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毫米?教師提出問題并用課件出示教材圖5.1-1,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設出未知數,再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情預設:如果設這枚紀念幣的長為xmm,則紀念幣的寬可以表示為x mm,面積可以表示為.已知紀念幣的面積為4000,所以,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新方法的步驟:先設未知數,再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教師指出:像這樣,先設出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后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樣的等式叫作方程.【設計意圖】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熟悉設未知數、找等量關系、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過程,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在歸納方程特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溯源部分的內容,然后教師介紹我國古代研究方程的歷史,由此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指出:通過今后的學習,同學們會逐步認識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一大進步.【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漢語中“方程”一詞的由來,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環節三:例題教學、鞏固新知例 根據下列問題,設未知數并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占全體學生數的52%,比男生多80人,這所學校有多少名學生?(2)如圖,一塊正方形綠地沿某一方向加寬5m,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500㎡,求正方形綠地的邊長.教師給出例題,學生獨立完成解答.解:(1)設這所學校的學生數為x,那么女生數為0.52x,男生數為(1-0.52)x.根據“女生比男生多80人”,列得方程0.52x-(1-0.52)x=80.(2)設正方形綠地的邊長為xm,那么擴大后的綠地面積為.根據“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500㎡”,列得方程對于(1),除了以上解法,學生也可能會有其他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方法.另解1:設這所學校的學生數為x,那么女生數為0.52x,男生數為(0.52x-80),根據“男、女生人數相加等于總人數”,列得方程0.52x+(0.52x-80)=x.另解2:設這所學校的女生數為y,那么男生數為(y-80),全體學生數為(2y-80)),根據“女生占全體學生數的52%”,列得方程0.52(2y-80)=y.教師指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是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課堂總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內容?2.方程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是什么?3.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作業設計基礎性作業:教材習題5.1第1,2題.提高性作業:教材習題5,1第5~10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