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課題 圓柱的體積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六年級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掌握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設計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試一試的內容是上節課的延伸拓展。通過延伸拓展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描述: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習內容分析: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滲透“轉化”“化曲為直”等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學科核心素養分析: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師:水是生命之源,天氣越來越熱,我們一定要多喝水才可以少生病。醫學表明,一個人一天要喝八杯水,才能滿足身體需求。那么,孩子們,從數學角度來說,八杯水是多少毫升呢?師:要求八杯水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師:怎樣計算杯子里有多少水嗎?生:我知道杯子是圓柱形,所以杯子里的水也是圓柱形,但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師:同學們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水是液體可以將它倒入其他容器中,這樣就好計算了。我們的笑笑遇到了1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解決嗎?師:這么粗的柱子,需要多少木材?這實際上是求什么?師:柱子體積怎樣算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生:一杯水多少毫升?生:可以把它倒進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里,測量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就好了。生:知道柱子需要多少木材,就需要計算柱子的體積。 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講授新課 任務一: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師: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師小結: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 ×高”字母表示是V=Sh。師:你們猜想得真好,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學生小組討論驗證方法。方法一:堆硬幣法我們小組通過疊硬幣,我們發現硬幣的( )是固定的,每增加一枚硬幣,( )就增加一些,( )也隨之增大。方法二:轉化法將圓柱轉化為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再這樣拼在一起就是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了。這樣長方體的體積就是原來圓柱的體積。課件展示合作要求:小組合作要求:1.圓柱通過切拼后,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什么變了?什么沒變?2.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哪部分有關系? 有什么關系?3.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的哪部分有關系? 有什么關系?4.你認為圓柱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嘗試寫出公式。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講述適時板書。(1) 把圓柱體拼成一個近似的( ),( )變了,( )沒變。 (2)拼成后的圖形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 ),高等于圓柱的( )。(3)拼成后的圖形體積等于( ),由此可得圓柱的體積等于( )(4)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后,體積不變,表面積變了,增加了兩個長寬分別為h和r的長方形。3.師小結: 長方體的體積= 底面積 × 高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 × 高 用字母表示: V =Sh= πr2h師:笑笑了解到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0.4m,高為5m。你能算出它的體積嗎?試一試,并說說你的計算過程。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小結:已知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可以根據V=πr2h直接計算。師:淘氣從水杯里面量,水杯的底面直徑是6cm,高是6cm,這個水杯能裝多少毫升水?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小結:已知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可以根據V =π(d÷2)2h直接計算。 師:其實我們所計算的杯中水的體積就是杯子的容積,因為杯中水的形狀也是圓柱形,所以圓柱形水杯的容積的計算方法與體積的計算方法一樣,都是底面積乘高,只不過計算容積是從容器內部測量的相關數據。 生:長方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生:正方體的體積,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用字母表示是V=a 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是不是圓柱的體積也能這么計算呢?小組交流討論。學生匯報 先通過學生的聯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系,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操作和動畫演示來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從學生的認識和發現中,圍繞著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抽象的認識公式)任務二:學生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展示:金箍棒底面周長是 12.56cm,長是 200cm。這根金箍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師:從圖中你知道些數學信息?師:你能根據題中的數學信息說解決這個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小結:底面半徑:12.56÷3.14÷2=2(cm)底面積:3.14×22=12.56(cm2),計算體積,12.56×200=2512(cm3)。師:如果這根金箍棒是鐵制的,每立方厘米的鐵重7.9g,這根金箍棒質量為多少千克?師:從題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做法?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7.9×2512=19844.8(g)=19.8448(kg),所以這根金箍棒重19.8448千克。 生:金箍棒底面周長是 12.56cm,長是 200cm。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討論。生:“每立方厘米鐵重7.9g”,由此可得,將圓柱的體積乘7.9即可。但7.9的單位是g,最終問題要求單位是kg,所以,最終結果需要換算單位。學生自由思考并展示。 學生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堂練習 基礎題:1.分別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體積,再說說這幾個圖形體積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3.這個杯子能否裝下3000mL的牛奶?4.村口李大伯家挖一口圓柱形的水井,底面周長是3.14m,深是4m。挖出了多少立方米的土?5.一個裝滿稻谷的圓柱形糧囤,底面面積為2m2,高為80cm。每立方米稻谷的質量約為700kg,這個糧囤存放的稻谷的質量約為多少千克? 先獨立解答,然后組內交流討論。 習題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性,不僅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題:6.下面的長方體和圓柱哪個體積大?說說你的比較方法。拓展題 7. 如圖,求出小鐵塊的體積。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圓柱的體積(1)長方體的體積= 底面積 × 高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 × 高用字母表示: V =Sh= πr2h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呈現本節課的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1.填一填。(π值取3.14)(1)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2)一個圓柱形蛋糕的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1.5分米,這個蛋糕的體積是( ?。┝⒎椒置?。(3)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底面積是21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單位:cm)3.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直徑是4m,高是0.8m。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5m,兩個花壇一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4.一個圓柱形沙坑,從里面量得底面半徑是2 m,深1.5 m,在這個沙坑里填入20 m3的黃沙,能填滿嗎?5.把一個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要削去多少立方厘米的邊角料?【綜合實踐類作業】請你設計一個方案,測量并計算出一枚1元硬幣的體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圓柱與圓錐》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圓柱與圓錐》單元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第三學段“圖形與幾何”中的重要內容?!墩n程標準》在“內容要求”提出了:1.認識圓柱,了解圓柱的展開圖,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公式,認識圓錐并探索其體積的計算公式,能用這些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量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課程標準》在“學業要求”中指出:認識圓柱,能說出圓柱的特征,能辨認圓柱的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認識圓錐,能說出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錐的體積;能用相應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本單元主要內容有: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三)學生認知情況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圓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二、單元目標擬定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認識圓柱與圓錐,了解圓柱與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圓錐各部分的名稱。經歷由面旋轉成圓柱、圓錐的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在參與數學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活動,認識圓柱展開圖,探索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3.經歷“類比猜想一驗證”的活動,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圓柱、圓錐體積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能利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4.通過圓柱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探索,使學生體會轉化、推理、極限、變中有不變等數學思想。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1.認識圓柱和圓錐及其各部分名稱。2.探索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3.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利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二)教學難點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系。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通過圓柱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探索,培養轉化、推理、極限、變中有不變等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解決與圓柱和圓錐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探索數學的興趣。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不僅是學生掌握圓柱與圓錐相關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積累研究圖形的活動經驗和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還是滲透“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載體,“類比”主要體現在認識立體圖形與認識平面圖形有關知識與方法的類比,也體現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與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類比。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經歷由面旋轉成圓柱、錐的活動,溝通二維圖形與三維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教科書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經驗,安排了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通過操作與想象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促進學生認知上的升華,并在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2.重視引導學生開展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積累活動經驗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而實踐操作是學生探索圖形知識、積累活動經驗的重要方法,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3.結合圓柱的體積等內容的學習過程,滲透“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4.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圓柱與圓錐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知道圓柱和圓錐有關知識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科書在編排練習時,選擇了大量來自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3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圖形與幾何 圓柱與圓錐 面的旋轉 2圓柱的表面積 2圓柱的體積 2圓錐的體積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面的旋轉 目標: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活動,認識圓柱、圓錐,初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任務一:認識圓柱和圓錐。 任務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圓柱、圓錐,初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 通過觀察和測量,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圓柱的表面積 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任務一:圓柱表面積公式的推導。 任務二:靈活應用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通過小組合探究活動,學生會計算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通過學習活動,能靈活運用圓柱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圓柱的體積 目標: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任務一: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任務二:利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運用圓柱體積公式計算。 2.通過學習活動,能利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圓錐的體積 目標: 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任務一:探究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 1.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師大版六下1.3《 圓柱的體積》(教案).doc 北師大版六下《圓柱與圓錐》大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