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日本和俄羅斯教材知識梳理知識點1 日本日本地形簡圖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至46°N之間,屬于 。(3)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4)領土組成:由本州(面積最大)、 、四國、 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2.自然環境特征(1)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 ;山地、丘陵廣布,沿海平原狹小。(2)受國土面積及地形地勢影響,河流流程短小、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3)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冬季溫暖,夏季較涼爽。(4)森林資源、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 。3.多火山、地震(1)原因:日本位于 上,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火山、地震多發。富士山是日本境內最大的活火山。(2)影響: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火山灰,污染空氣、影響交通;地震引發海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火山分布地區多溫泉。(3)防災減災: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以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進行防災減災教育;進行防震演習;等。4.與世界聯系密切的工業日本工業分布簡圖(1)經濟發展特征:工業發達,對外貿易發達,發展“ ”型經濟。(2)工業分布的特點:日本工業多臨海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沿岸,主要的工業區有: 工業區、 工業區、 工業區、 工業區、 工業區。(3)工業分布特點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②產品主要出口;③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④沿海多平原,填海造陸價格低;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⑥工廠靠近碼頭,陸地交通便利。(4)工業發展條件有利條件:①科學技術先進;②高素質的勞動力豐富;③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便于原料、燃料的進口和工業產品的出口。不利條件:①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供給嚴重不足,需大量進口;②國內市場有限,工業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國際市場。(5)工業發展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問題:勞動力價格高,人口老齡化致使勞動力短缺;環境污染、土地緊張狀況加劇;國內需求減少。對策:①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速擴大海外投資;②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生產與銷售基地。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本民族以大和民族為主體,傳統服飾是和服。傳統民居為合掌造。(2)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深受歐美影響,形成東西方交融的文化特點。知識點2 俄羅斯俄羅斯地形分布圖俄羅斯氣候分布圖1.地理位置(1)海陸位置: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的北部,西瀕波羅的海,東臨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陸上與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等國為鄰。(2)緯度位置:北極圈穿過其北部,地處中高緯度地區。2.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地勢:俄羅斯西部以平原為主,中東部多 ;四大地形區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地勢整體東高西低,亞洲部分南高北低。(2)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受緯度位置影響,俄羅斯大部分地區 。(3)河流、湖泊河流 俄羅斯的“母親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高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受緯度位置和流向影響,河流結冰期長,有凌汛現象,航運價值低湖泊 貝加爾湖 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羅斯礦產資源分布圖俄羅斯鐵路、管道和城市分布圖3.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80%在亞洲部分),種類齊全,蘊藏量大,自給程度高。(1)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世界加油站”,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油氣資源)。(2)森林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針葉林區(亞寒帶針葉林)。(3)淡水和水能資源豐富。4.發達的重工業(1) 發達(原因:礦產資源豐富):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比較齊全。能源、鋼鐵、機械、化學等重工業發達,其中,核工業和航天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①主要工業區:歐洲部分(最主要)——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圣彼得堡工業區(重工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亞洲部分 —— 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②工業區主要分布在礦產資源附近。(2) 相對落后: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制造業,發展相對滯后,許多輕工業產品需進口。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農業生產薄弱,輕工業原料缺失。(3)過度依賴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出口,促進本國經濟快速增長,但會導致經濟發展不夠持續穩定。為此,俄羅斯已將高新技術領域,作為國家經濟新的發展方向。5.交通(1)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與海洋航運和管道運輸均很發達。(2)俄羅斯交通運輸線路和樞紐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歐洲部分鐵路線非常密集,形成以 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線比較稀疏。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6.人口與城市(1)全國3/4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東歐地區,以白種人為主,通用語言為俄語。(2)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最大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1)從地形上看,俄羅斯亞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修建鐵路的難度及成本。(2)從氣候上看,俄羅斯亞洲部分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冰期長;而南部緯度較低,氣候條件優于北部。(3)從資源、工業、人口和城市上看,俄羅斯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此修建鐵路,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和工業的發展。同時,由于這里分布著較多的人口和城市,修建鐵路可以溝通不同地域間的經濟和文化聯系。重難點突破重難突破 日本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日本位于亞洲的東北部,太平洋的西岸。讀日本工業分布和板塊邊界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探究一 工業國(1) 日本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工廠遍布全球。在日本本土,該公司的工廠主要分布在東京、愛知、宮城、福岡、靜岡等地區。據圖分析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公司工廠建設在沿海地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點)。探究二 地震國(2) 2024年1月1日,日本發生7.4級地震(震中如圖)。近百年來,日本5級以上地震發生100余次,強烈地震約每三年一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結合板塊運動相關知識,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點撥】(1)讀日本的工業分布圖可知,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因為這里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而且這里人口、城市密集,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便于建設工廠等。(2)讀圖可知,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著名的活火山是富士山,是日本的標志之一,位于日本最大的島——本州島上。【總結歸納】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十分匱乏,發展工業的許多原料和燃料都需要大量進口,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外交通便利,且人口和城市分布密集,故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日本的工業為“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工業產品大量出口國外。其耕地面積狹小導致耕地機械向小型化發展,農業發展方面科技含量、現代化程度高,特色產品多(一縣一品)。日本地處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故日本的傳統民居為木質的合掌造,其建筑材料取材于當地(日本木材資源豐富),還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害。學考命題探究命題點1 日本[2022安徽]日本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側,是發達的工業化島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很大。下圖示意日本2017年進出口貿易額的貨物結構。據此完成1~2題。1.據材料可知日本( )A. 進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B. 出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C. 工業制成品進口和出口量都最多D. 金屬礦產和能源種類多、儲量大2.日本主要工業區大多臨近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 )A. 氣候適宜 B. 地形平坦 C. 海運便利 D. 人口密集[2024黑龍江牡丹江]據統計,2019年日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工業原料、燃料對外依賴程度達97%以上;2021年日本食物自給率僅為38%,小麥、大豆、水果、肉類等均需大量進口。據此,完成3~4題。3.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由此給日本帶來的直接影響主要有( )①經濟對外依賴性大 ②便于產品出口③工業臨海布局 ④運輸成本增加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日本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有( )A. 緯度高,氣候寒冷 B. 地狹人稠,耕地面積小C. 水資源豐富 D. 農業技術先進命題點2 俄羅斯[2024山東濱州]2023年俄羅斯通過升級基礎設施等措施,吸引中國投資者共同開發西伯利亞地區。讀俄羅斯人口密度及部分資源分布圖,完成5~6題。俄羅斯人口密度及部分資源分布圖5.以下屬于西伯利亞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是( )A. 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B. 河流眾多,航運發達C. 交通便利,城市眾多 D. 地形平坦,氣候適宜6.中國投資者可依托當地優勢投資的項目有( )A. 服裝制造 B. 電腦軟件 C. 石油化工 D. 畜牧養殖7.[2023湖南益陽]閱讀俄羅斯的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俄羅斯礦產、工業區和鐵路分布圖。材料二 2022年中俄貿易額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中國對俄羅斯出口額達到5 115億元,漲幅達到12%,出口到俄羅斯的產品主要有服裝、玩具、智能手機及配件、家電、汽車等。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額達到7 670億元,增幅超40%,其中有70%都是能源產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中俄的這種經濟優勢互補實現了雙方的合作共贏。(1) 舉例(示例:某某工業區—某某工業部門—某某礦產)說明工業區的工業部門與礦產資源的關系。(2) 根據材料二,說說中俄合作共贏的具體體現。(3) 據圖分析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主要原因。第一節 日本和俄羅斯教材知識梳理知識點1 日本日本地形簡圖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至46°N之間,屬于北溫帶。(3)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4)領土組成:由本州(面積最大)、北海道、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2.自然環境特征(1)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山地、丘陵廣布,沿海平原狹小。(2)受國土面積及地形地勢影響,河流流程短小、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3)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冬季溫暖,夏季較涼爽。(4)森林資源、漁業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貧乏。3.多火山、地震(1)原因: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火山、地震多發。富士山是日本境內最大的活火山。(2)影響: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火山灰,污染空氣、影響交通;地震引發海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火山分布地區多溫泉。(3)防災減災: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以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進行防災減災教育;進行防震演習;等。4.與世界聯系密切的工業日本工業分布簡圖(1)經濟發展特征:工業發達,對外貿易發達,發展“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2)工業分布的特點:日本工業多臨海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主要的工業區有:瀨戶內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3)工業分布特點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②產品主要出口;③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④沿海多平原,填海造陸價格低;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⑥工廠靠近碼頭,陸地交通便利。(4)工業發展條件有利條件:①科學技術先進;②高素質的勞動力豐富;③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便于原料、燃料的進口和工業產品的出口。不利條件:①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供給嚴重不足,需大量進口;②國內市場有限,工業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國際市場。(5)工業發展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問題:勞動力價格高,人口老齡化致使勞動力短缺;環境污染、土地緊張狀況加劇;國內需求減少。對策:①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速擴大海外投資;②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等,建立海外生產與銷售基地。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1)日本民族以大和民族為主體,傳統服飾是和服。傳統民居為合掌造。(2)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近代以來,深受歐美影響,形成東西方交融的文化特點。知識點2 俄羅斯俄羅斯地形分布圖俄羅斯氣候分布圖1.地理位置(1)海陸位置: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的北部,西瀕波羅的海,東臨太平洋,北靠北冰洋。陸上與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等國為鄰。(2)緯度位置:北極圈穿過其北部,地處中高緯度地區。2.自然環境特征(1)地形地勢:俄羅斯西部以平原為主,中東部多高原、山地;四大地形區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地勢整體東高西低,亞洲部分南高北低。(2)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受緯度位置影響,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3)河流、湖泊河流 伏爾加河 俄羅斯的“母親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歐洲第一長河,航運價值高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受緯度位置和流向影響,河流結冰期長,有凌汛現象,航運價值低湖泊 貝加爾湖 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俄羅斯礦產資源分布圖俄羅斯鐵路、管道和城市分布圖3.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80%在亞洲部分),種類齊全,蘊藏量大,自給程度高。(1)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世界加油站”,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油氣資源)。(2)森林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針葉林區(亞寒帶針葉林)。(3)淡水和水能資源豐富。4.發達的重工業(1)重工業發達(原因:礦產資源豐富):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比較齊全。能源、鋼鐵、機械、化學等重工業發達,其中,核工業和航天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①主要工業區:歐洲部分(最主要)——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圣彼得堡工業區(重工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亞洲部分 —— 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②工業區主要分布在礦產資源附近。(2)輕工業相對落后: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制造業,發展相對滯后,許多輕工業產品需進口。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農業生產薄弱,輕工業原料缺失。(3)過度依賴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出口,促進本國經濟快速增長,但會導致經濟發展不夠持續穩定。為此,俄羅斯已將高新技術領域,作為國家經濟新的發展方向。5.交通(1)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與海洋航運和管道運輸均很發達。(2)俄羅斯交通運輸線路和樞紐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歐洲部分鐵路線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線比較稀疏。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6.人口與城市(1)全國3/4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東歐地區,以白種人為主,通用語言為俄語。(2)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最大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1)從地形上看,俄羅斯亞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修建鐵路的難度及成本。(2)從氣候上看,俄羅斯亞洲部分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冰期長;而南部緯度較低,氣候條件優于北部。(3)從資源、工業、人口和城市上看,俄羅斯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此修建鐵路,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和工業的發展。同時,由于這里分布著較多的人口和城市,修建鐵路可以溝通不同地域間的經濟和文化聯系。重難點突破重難突破 日本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日本位于亞洲的東北部,太平洋的西岸。讀日本工業分布和板塊邊界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探究一 工業國(1) 日本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工廠遍布全球。在日本本土,該公司的工廠主要分布在東京、愛知、宮城、福岡、靜岡等地區。據圖分析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公司工廠建設在沿海地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兩點)。探究二 地震國(2) 2024年1月1日,日本發生7.4級地震(震中如圖)。近百年來,日本5級以上地震發生100余次,強烈地震約每三年一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結合板塊運動相關知識,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便于建設工廠等(2) 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思路點撥】(1)讀日本的工業分布圖可知,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因為這里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而且這里人口、城市密集,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便于建設工廠等。(2)讀圖可知,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著名的活火山是富士山,是日本的標志之一,位于日本最大的島——本州島上。【總結歸納】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十分匱乏,發展工業的許多原料和燃料都需要大量進口,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外交通便利,且人口和城市分布密集,故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日本的工業為“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工業產品大量出口國外。其耕地面積狹小導致耕地機械向小型化發展,農業發展方面科技含量、現代化程度高,特色產品多(一縣一品)。日本地處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故日本的傳統民居為木質的合掌造,其建筑材料取材于當地(日本木材資源豐富),還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害。學考命題探究命題點1 日本[2022安徽]日本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側,是發達的工業化島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很大。下圖示意日本2017年進出口貿易額的貨物結構。據此完成1~2題。1.據材料可知日本( )A. 進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B. 出口中工業原料多于工業制成品C. 工業制成品進口和出口量都最多D. 金屬礦產和能源種類多、儲量大2.日本主要工業區大多臨近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區( )A. 氣候適宜 B. 地形平坦 C. 海運便利 D. 人口密集【答案】1.C2.C【解析】1.由圖可以看出,日本進口的工業制成品多于工業原料,A錯誤;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多于工業原料,B錯誤;工業制成品進口和出口量都最多,C正確;日本是一個島國,礦產資源尤其是能源礦產十分缺乏,需要進口,D錯誤。故選C。2.日本的工業區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因為日本是一個礦產資源十分缺乏、國內市場又狹小的島國,工業原料和產品嚴重依賴國際市場,沿海地區海運便利,方便原料進口和工業制成品出口,C正確。[2024黑龍江牡丹江]據統計,2019年日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工業原料、燃料對外依賴程度達97%以上;2021年日本食物自給率僅為38%,小麥、大豆、水果、肉類等均需大量進口。據此,完成3~4題。3.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由此給日本帶來的直接影響主要有( )①經濟對外依賴性大 ②便于產品出口③工業臨海布局 ④運輸成本增加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日本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有( )A. 緯度高,氣候寒冷 B. 地狹人稠,耕地面積小C. 水資源豐富 D. 農業技術先進【答案】3.C4.B【解析】3.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使得日本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大,①正確;產品出口與交通通達性有關,和題意無關,②錯誤;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加上日本優良港灣多,工業臨海布局可以降低原料運往內陸的運輸成本,③正確;本國原料不足,工業原料、燃料需要大量進口,使得原料的運輸成本增加,④正確。因此①③④正確,故選C。4.日本大部分位于中緯度,A不符合題意;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加上平原面積小,導致人均耕地面積小,B符合題意;日本屬于季風氣候,水資源豐富,C不符合題意;農業技術先進是農業發展的優勢條件,D不符合題意。故選B。命題點2 俄羅斯[2024山東濱州]2023年俄羅斯通過升級基礎設施等措施,吸引中國投資者共同開發西伯利亞地區。讀俄羅斯人口密度及部分資源分布圖,完成5~6題。俄羅斯人口密度及部分資源分布圖5.以下屬于西伯利亞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是( )A. 地廣人稀,資源豐富 B. 河流眾多,航運發達C. 交通便利,城市眾多 D. 地形平坦,氣候適宜6.中國投資者可依托當地優勢投資的項目有( )A. 服裝制造 B. 電腦軟件 C. 石油化工 D. 畜牧養殖【答案】5.A6.C【解析】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伯利亞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中國投資者可依托當地優勢投資的項目有石油化工等,C正確;西伯利亞地區輕工業落后,軟件產業不發達,氣溫低不適宜畜牧業發展,ABD錯誤。故選C。7.[2023湖南益陽]閱讀俄羅斯的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俄羅斯礦產、工業區和鐵路分布圖。材料二 2022年中俄貿易額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中國對俄羅斯出口額達到5 115億元,漲幅達到12%,出口到俄羅斯的產品主要有服裝、玩具、智能手機及配件、家電、汽車等。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額達到7 670億元,增幅超40%,其中有70%都是能源產品,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中俄的這種經濟優勢互補實現了雙方的合作共贏。(1) 舉例(示例:某某工業區—某某工業部門—某某礦產)說明工業區的工業部門與礦產資源的關系。(2) 根據材料二,說說中俄合作共贏的具體體現。(3) 據圖分析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主要原因。【答案】(1) 烏拉爾工業區—鋼鐵工業部門—鐵礦、銅礦等。(2) 中俄貿易額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出口額達到5 115億元;中國的進口額達到7 670億元等。(3) 人口與城市、礦產資源集中分布于南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日本和俄羅斯 - 學生版.docx 第一節 日本和俄羅斯.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