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學生版+教師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學案(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學生版+教師版) 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學案(人教版)

資源簡介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知識網絡建構
教材知識梳理
知識點1 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
2.運用反映人種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1.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
①世界人口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在2022年達到80億。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之后,人口增速加快,20世紀70年代后,人口增速減緩。人口的增長速度用人口 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出生人數/年平均人數×100%-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100%。
②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分布不均,總體來看,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慢,如歐洲、北美等地,甚至有個別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如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
人口增速不等于人口增長量,增速減緩不等于人口數量減少。
③人口的增長不僅受自然增長率的影響,還受人口遷移的影響。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2)人口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①人口增長過慢或負增長,會導致一個地區勞動力短缺、 、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應對措施: 。
②人口增長過快或數量過多,會導致一個地區資源消耗多、就業困難、 、住房緊張、饑餓貧困等問題。
應對措施: 。
(3)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有 、 、 ,世界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于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
②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暖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口稠密。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穩定、交通便利和文化繁榮的地區人口稠密。
2.世界的人種
人種 體貌特征 主要分布區
黃種人 膚色淡黃,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北部及美國的印第安人聚居區
白種人 膚色、發色、眼色都很淺,頭發波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歐洲、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中部和南部
黑種人 膚色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很少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北美洲南部以及南美洲東部
知識點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運用反映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1.世界的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其中, 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區
漢語 中國、亞洲東部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地區
法語 法國和非洲中西部的一些國家
俄語 俄羅斯及附近鄰國
西班牙語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2.世界的三大宗教
(1)基督教:形成于亞洲西部,分布廣泛,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該教經典為《圣經》,代表性建筑物是 。
(2)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于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該教的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經典為《古蘭經》,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3)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該教經典為佛經,代表性建筑物為佛塔、寺廟。
知識點3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
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
1.城鎮和鄉村
(1)城鎮:城鎮規模較大,人口相對較多,多的超千萬,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方面的工作。交通線路密集,建筑風格多樣,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原有自然環境大多被改造,建有各類綠地供人們親近自然。
(2)鄉村:村落規模普遍較小,人口數量在幾千人以下,人們主要從事耕種、放牧、捕魚等農業生產活動。建筑密度小且低矮,交通線路狹窄、稀少,公共服務設施較少,村落周邊常有農田、果林等。
2.聚落與環境
(1)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一般來講,聚落多分布在地形、氣候、水源、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2)聚落的形態:在平原地區,聚落一般呈 ;在交通線旁、河流沿岸、山麓地帶呈條帶狀。
(3)聚落的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
3.民居與自然環境
典型民居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建筑特點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 氣候寒冷 冰塊構筑,低矮無窗,利于保溫
黃土高原窯洞 冬冷夏熱,氣候干燥 門窗小,墻厚,利于保溫隔熱
竹樓(干欄式建筑)、東南亞高腳屋 氣候濕熱 墻體單薄,底層架空,利于通風散熱、防潮
西亞村莊 晝夜溫差大,終年炎熱干燥 窗小墻厚,利于保暖隔熱,防風沙
青藏地區平頂碉房 冬寒夏涼,降水少 就地取材,保暖
北方地區房屋 冬季寒冷且降雪多 墻厚窗小或雙層窗戶,屋頂高聳
4.世界文化遺產
(1)世界: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意大利威尼斯城、巴西的巴西利亞等。
中國:北京故宮、云南麗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樓等。
(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保護民族文化特點,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培養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措施:①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②禁止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③合理開發,避免過度旅游活動對文化遺產的破壞;④加大保護力度,提高保護技術;⑤完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等。
重難點突破
重難突破 民居與自然環境
禾木鄉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境內,冬季降雪量達100毫米以上,積雪深度可達1米以上。這里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小木屋更具特色,小木屋屋頂用木板覆蓋,墻壁常用圓木壘成。讀禾木鄉中的小木屋景觀圖,完成1~2題。
1.從當地的地理位置分析,禾木鄉建造小木屋的木材來源于附近的( )
A. 常綠闊葉林 B. 常綠硬葉林 C. 落葉闊葉林 D. 熱帶季雨林
2.小木屋頂坡度較大,幾乎成“人”字形,主要是因為( )
A. 通風散熱,調節室內氣溫 B. 降雨量大,便于及時排水
C. 防止大風將屋頂木板吹落 D. 降雪量大,便于屋頂的雪滑落
【思路點撥】
1.由所學知識可知,禾木鄉位于我國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故建設小木屋的木材主要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林。
2.由材料中可知,禾木鄉冬季降雪量達100毫米以上,積雪深度可達1米以上。故小木屋屋頂坡度較大的原因是便于雪從屋頂滑落;與通風散熱、降水量和大風關系不大。
【總結歸納】民居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判斷依據
1.墻的厚度
氣候濕熱——通風防潮、散熱型的干欄式建筑。
氣候炎熱但降水少——墻厚,隔熱。
氣候寒冷——墻厚,防風保暖。
2.屋頂
降水多——斜頂;降水少——平頂。
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熱帶草原氣候——茅草屋;
寒帶氣候——冰屋;
青藏高原——平頂碉房。
學考命題探究
命題點1 人口分布與人口問題
[2024青海]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分析一個大洲、地區人口密度往往要從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入手。圖1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圖1
圖2
1.圖中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確的是( )
A. 氣候溫和,水旱災害少 B. 科技先進,發達國家多
C. 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 D. 經濟發達,跨洲移民多
2.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會產生相應的人口問題。下列選項與圖2內容相符合的是( )
A. ①—就業困難 ②—鼓勵生育
B. ①—資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數量
C. ①—住房緊張 ②—鼓勵生育
D. 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數量
命題點2 宗教與人種
[2023山東濰坊]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小蘭入選了本次賽事志愿者,她查閱了該國相關的地理資料(下圖)。據此完成3~4題。
3.該國公民主要的人種、語言及宗教,分別是( )
A. 白色人種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 B. 白色人種 西班牙語 基督教
C. 黑色人種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 D. 黃色人種 西班牙語 猶太教
4.推斷該國的外籍人口主要來自( )
A. 沙特阿拉伯 B. 埃及 C. 法國 D. 阿根廷
命題點3 民居與自然環境
[2024河南]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風格和村落形式獨具美感,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下圖為皖南古村落景觀圖及當地氣候統計圖。據此完成5~6題。
5.關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風格與當地氣候特征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屋頂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 B. 窗戶開口小,防止風沙侵擾
C. 封閉式院落,利于存儲雨水 D. 房屋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6.皖南古村落注重選址布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主要體現在( )
①依山而建,減輕水患 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礦 ③傍水結村,取水方便 ④窄巷高墻,節約土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知識網絡建構
教材知識梳理
知識點1 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并簡要歸納世界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空間分布特點。
2.運用反映人種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1.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
①世界人口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在2022年達到80億。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之后,人口增速加快,20世紀70年代后,人口增速減緩。人口的增長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長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出生人數/年平均人數×100%-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100%。
②世界人口增長的地區分布不均,總體來看,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慢,如歐洲、北美等地,甚至有個別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增長速度快,如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
人口增速不等于人口增長量,增速減緩不等于人口數量減少。
③人口的增長不僅受自然增長率的影響,還受人口遷移的影響。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2)人口問題及其應對措施
①人口增長過慢或負增長,會導致一個地區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等問題。應對措施:鼓勵生育。
②人口增長過快或數量過多,會導致一個地區資源消耗多、就業困難、交通擁堵、住房緊張、饑餓貧困等問題。
應對措施:控制人口數量。
(3)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有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東部,世界人口稀疏區主要分布于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
②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暖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人口稠密。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穩定、交通便利和文化繁榮的地區人口稠密。
2.世界的人種
人種 體貌特征 主要分布區
黃種人 膚色淡黃,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冰洋沿岸、南美洲北部及美國的印第安人聚居區
白種人 膚色、發色、眼色都很淺,頭發波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歐洲、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中部和南部
黑種人 膚色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很少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北美洲南部以及南美洲東部
知識點2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運用反映語言、宗教、習俗等內容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1.世界的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其中,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區
漢語 中國、亞洲東部
英語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地區
法語 法國和非洲中西部的一些國家
俄語 俄羅斯及附近鄰國
西班牙語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2.世界的三大宗教
(1)基督教:形成于亞洲西部,分布廣泛,是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該教經典為《圣經》,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2)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于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該教的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經典為《古蘭經》,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3)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該教經典為佛經,代表性建筑物為佛塔、寺廟。
知識點3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
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
1.城鎮和鄉村
(1)城鎮:城鎮規模較大,人口相對較多,多的超千萬,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方面的工作。交通線路密集,建筑風格多樣,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原有自然環境大多被改造,建有各類綠地供人們親近自然。
(2)鄉村:村落規模普遍較小,人口數量在幾千人以下,人們主要從事耕種、放牧、捕魚等農業生產活動。建筑密度小且低矮,交通線路狹窄、稀少,公共服務設施較少,村落周邊常有農田、果林等。
2.聚落與環境
(1)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一般來講,聚落多分布在地形、氣候、水源、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2)聚落的形態:在平原地區,聚落一般呈團塊狀;在交通線旁、河流沿岸、山麓地帶呈條帶狀。
(3)聚落的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則少有或沒有聚落。
3.民居與自然環境
典型民居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建筑特點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 氣候寒冷 冰塊構筑,低矮無窗,利于保溫
黃土高原窯洞 冬冷夏熱,氣候干燥 門窗小,墻厚,利于保溫隔熱
竹樓(干欄式建筑)、東南亞高腳屋 氣候濕熱 墻體單薄,底層架空,利于通風散熱、防潮
西亞村莊 晝夜溫差大,終年炎熱干燥 窗小墻厚,利于保暖隔熱,防風沙
青藏地區平頂碉房 冬寒夏涼,降水少 就地取材,保暖
北方地區房屋 冬季寒冷且降雪多 墻厚窗小或雙層窗戶,屋頂高聳
4.世界文化遺產
(1)世界: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意大利威尼斯城、巴西的巴西利亞等。
中國:北京故宮、云南麗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樓等。
(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保護民族文化特點,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培養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措施:①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②禁止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③合理開發,避免過度旅游活動對文化遺產的破壞;④加大保護力度,提高保護技術;⑤完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律法規等。
重難點突破
重難突破 民居與自然環境
禾木鄉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境內,冬季降雪量達100毫米以上,積雪深度可達1米以上。這里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小木屋更具特色,小木屋屋頂用木板覆蓋,墻壁常用圓木壘成。讀禾木鄉中的小木屋景觀圖,完成1~2題。
1.從當地的地理位置分析,禾木鄉建造小木屋的木材來源于附近的( )
A. 常綠闊葉林 B. 常綠硬葉林 C. 落葉闊葉林 D. 熱帶季雨林
2.小木屋頂坡度較大,幾乎成“人”字形,主要是因為( )
A. 通風散熱,調節室內氣溫 B. 降雨量大,便于及時排水
C. 防止大風將屋頂木板吹落 D. 降雪量大,便于屋頂的雪滑落
【答案】1.C
2.D
【思路點撥】
1.由所學知識可知,禾木鄉位于我國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以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為主,故建設小木屋的木材主要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林。
2.由材料中可知,禾木鄉冬季降雪量達100毫米以上,積雪深度可達1米以上。故小木屋屋頂坡度較大的原因是便于雪從屋頂滑落;與通風散熱、降水量和大風關系不大。
【總結歸納】民居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判斷依據
1.墻的厚度
氣候濕熱——通風防潮、散熱型的干欄式建筑。
氣候炎熱但降水少——墻厚,隔熱。
氣候寒冷——墻厚,防風保暖。
2.屋頂
降水多——斜頂;降水少——平頂。
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熱帶草原氣候——茅草屋;
寒帶氣候——冰屋;
青藏高原——平頂碉房。
學考命題探究
命題點1 人口分布與人口問題
[2024青海]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分析一個大洲、地區人口密度往往要從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入手。圖1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
圖1
圖2
1.圖中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確的是( )
A. 氣候溫和,水旱災害少 B. 科技先進,發達國家多
C. 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 D. 經濟發達,跨洲移民多
2.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會產生相應的人口問題。下列選項與圖2內容相符合的是( )
A. ①—就業困難 ②—鼓勵生育
B. ①—資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數量
C. ①—住房緊張 ②—鼓勵生育
D. 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數量
【答案】1.C
2.B
【解析】
1.讀圖可知,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C正確;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水旱災害嚴重,A錯誤;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為主,發達國家較少,經濟欠發達,BD錯誤。
2.結合所學知識及圖2可知,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造成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壓力,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資源短缺、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數量的措施。故選B。
命題點2 宗教與人種
[2023山東濰坊]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于2022年11月—12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小蘭入選了本次賽事志愿者,她查閱了該國相關的地理資料(下圖)。據此完成3~4題。
3.該國公民主要的人種、語言及宗教,分別是( )
A. 白色人種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 B. 白色人種 西班牙語 基督教
C. 黑色人種 阿拉伯語 伊斯蘭教 D. 黃色人種 西班牙語 猶太教
4.推斷該國的外籍人口主要來自( )
A. 沙特阿拉伯 B. 埃及 C. 法國 D. 阿根廷
【答案】3.A
4.B
【解析】
3.依據所給的地圖和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卡塔爾位于阿拉伯半島上,故該國以阿拉伯人為主,屬于白色人種,當地居民主要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A正確,BCD錯誤。故選A。
4.卡塔爾境內石油資源豐富,石油工業發達,吸引了大批外來人口從事石油相關工業。而這些人口多來自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尤其是與其鄰近的埃及,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命題點3 民居與自然環境
[2024河南]位于群山中的皖南古村落,建筑風格和村落形式獨具美感,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下圖為皖南古村落景觀圖及當地氣候統計圖。據此完成5~6題。
5.關于皖南古村落建筑風格與當地氣候特征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屋頂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 B. 窗戶開口小,防止風沙侵擾
C. 封閉式院落,利于存儲雨水 D. 房屋較高大,利于冬季保暖
6.皖南古村落注重選址布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主要體現在( )
①依山而建,減輕水患 ②面山而居,便于采礦 ③傍水結村,取水方便 ④窄巷高墻,節約土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5.A
6.C
【解析】
5.讀圖可知,皖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所以皖南房屋坡度大便于雨天排水,A正確;當地房屋門窗開口較大,利于通風散熱,且皖南風沙較少,B錯誤;當地降水較多,不用存儲雨水,C錯誤;當地房屋較高大,利于通風散熱,D錯誤。
6.讀圖可知,皖南古村落注重選址布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主要體現在依山而建,可減輕水患,①正確;村落選址與采集礦產資源無關,②錯誤;傍水結村,取水方便,③正確;窄巷高墻,可以節約土地,④正確。綜上所述,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遂宁市| 航空| 竹北市| 友谊县| 炎陵县| 荆州市| 蓝山县| 衡阳县| 顺平县| 金山区| 高台县| 虎林市| 高陵县| 柳河县| 湘阴县| 图木舒克市| 中西区| 武强县| 惠安县| 营山县| 黔西| 四平市| 平湖市| 资溪县| 宝丰县| 三门县| 保定市| 宁夏| 沁阳市| 新野县| 辽阳县| 阜康市| 龙岩市| 博乐市| 安达市| 泰和县| 南京市| 兴隆县| 泗洪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