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人教版七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人教版七上

資源簡介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知識網絡建構
教材知識梳理
知識點1 大洲和大洋
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海陸分布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約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地說,地球上“ ”。
(2)海陸分布特點
①世界海陸分布不均,大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陸塊。
②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于西半球。
③任意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其海洋面積一定 陸地面積。
2.七大洲
(1)七大洲按面積的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大洲輪廓圖:
(2)大洲特征
亞洲是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人口最多的大洲; 被稱為“熱帶大陸”“高原大陸”,是黑種人分布最多的大洲;南極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3)大洲分界線
3.四大洋
(1)世界上的海洋被陸地分割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 面積最大,約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 面積最小,主要位于北極圈內,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
四大洋的形狀和大?。▎挝唬喝f千米2)
(2)海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漁業資源、礦產資源、海水化學資源等。如天然氣、潮汐能、魚蝦等。
②為人類生存提供新的開拓空間。
③利用海洋運輸可溝通全球,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且許多海峽是國際交往的要道,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④海上多發風暴潮、臺風、海嘯等,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世界重要的海峽、運河
①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②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灣沿岸石油出口的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峽”。
③蘇伊士運河:亞、非兩洲分界線,溝通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紅海),是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國際貿易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④巴拿馬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國際貿易貨運量僅次于蘇伊士運河。
⑤京杭運河:溝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歷史上是我國南北交通要道,現在江浙境內仍然通航,如今亦作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道。
知識點2 世界的地形【2024教材新增內容】
1.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
2.在世界地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
1.陸地地形
陸地地形主要分為 、 、 、 、 。全球范圍內,世界地形分布中,山地多以條帶狀分布,且沿一定的方向延伸,稱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高原分布面積較廣,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區,多數是河流沖積而成,如亞馬孫平原等。世界不同地區的地形差異較大。
世界陸地地形之最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世界上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2.海底地形
知識點3 海陸的變遷
1.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2.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海陸變遷
自然原因:地殼變動——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海平面升降——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人為原因:人類活動——荷蘭圍海造陸,日本、中國澳門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
(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2)內容: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證據: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的輪廓線大致吻合,南美洲和非洲的 、 等十分相似。
3.板塊運動
(1)板塊構造學說
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③板塊處在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板塊的運動形式
在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板塊相向運動,常常發生碰撞擠壓;板塊相背運動,常常發生張裂拉伸,并形成不同的地貌類型。
板塊運動 形成地貌 舉例
張裂拉伸?←|→? 裂谷、海洋 紅海、大西洋、東非大裂谷
碰撞擠壓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 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亞歐大陸東部海溝、島弧,美洲西部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 巨大的褶皺山系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3)世界火山、地震帶
在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如 、 。
環太平洋地帶 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日本、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國家多地震;馬來群島多火山
地中?!柴R拉雅地帶 位于 板塊和 板塊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 我國西南及青藏地區、尼泊爾等國家多地震;地中海沿岸國家多火山
地震災害的防御
在地震發生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盡量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果在室內,應躲至堅固的墻角,有機會逃出室外時,要選擇走安全通道,不能坐電梯;如果地震發生時是在室外,應及時撤離到空曠地帶,遠離高樓、電線桿、廣告牌等高大建筑物。在地震結束后應盡快離開危險區域,避免停留在有安全隱患的地方。
4.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
(1)喜馬拉雅山脈“長高”: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2)地中海“縮小”: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3)紅海擴張: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
(4)日本多地震: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或者位于環太平洋地帶。
重難點突破
重難突破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
板塊運動是地球表面一個板塊對于另一個板塊的相對運動,這種運動主要有兩種形式:張裂(生長邊界)、碰撞(消亡邊界)。下圖為六大板塊及火山地震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在板塊的交界處,若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 )
A. 山脈或海洋 B. 裂谷或島弧 C. 山脈或裂谷 D. 裂谷或海洋
2.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至今它還在不斷升高,其原因是( )
A.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張裂
B.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
C.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張裂
D.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
【思路點撥】
1.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在板塊的交界處,若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山脈和島弧是板塊擠壓形成的。
2.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至今它還在不斷升高,其原因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喜馬拉雅山脈并不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總結歸納】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生長邊界),有的碰撞擠壓(消亡邊界),地殼比較活躍。在陸地上,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山地,張裂拉伸常形成裂谷,裂谷被海水灌入常形成海洋。在海底,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岸山脈或海溝(海洋板塊與陸地板塊相互作用形成),張裂拉伸常形成海嶺。
學考命題探究
命題點1 世界海陸分布
[2024新疆]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
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是亞洲,②是歐洲 B. 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
C. 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D. 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 )
A.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命題點2 海洋對人類的意義
“藍色循環”模式運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銷售等全環節可視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過1萬噸海洋廢棄物,是中國最大的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項目,2023年10月30日,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情況不會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 生活污水排放 B. 油輪泄漏
C. 海水曬鹽 D. 垃圾填海
4.關于“藍色循環”模式項目,說法錯誤的是( )
A. 循環使用廢棄塑料 B. 嚴禁生產一切塑料產品
C. 研發塑料無污染處理方式 D. 塑料清理回收再利用
命題點3 板塊運動
[2023河北石家莊]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燒毀森林、房屋,覆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也帶來肥沃的土壤和礦產等。圖1為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圖2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5~7題。
圖1
圖2
5.我國所處的火山地震帶是( )
A. 環非洲火山地震帶
B.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C. 環印度洋火山地震帶
D. 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6.火山主要分布在( )
A. 大洲的內部 B. 板塊交界地帶
C. 板塊的內部 D. 所有大洋邊界
7.火山噴發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 )
A. 有害無利 B. 有利無害 C. 有害有利 D. 沒有影響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知識網絡建構
教材知識梳理
知識點1 大洲和大洋
閱讀世界地圖,描述世界海陸分布狀況,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海陸分布
(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約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地說,地球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海陸分布特點
①世界海陸分布不均,大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陸塊。
②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于西半球。
③任意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其海洋面積一定大于陸地面積。
2.七大洲
(1)七大洲按面積的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大洲輪廓圖:
(2)大洲特征
亞洲是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人口最多的大洲;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高原大陸”,是黑種人分布最多的大洲;南極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3)大洲分界線
3.四大洋
(1)世界上的海洋被陸地分割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面積最大,約占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北冰洋面積最小,主要位于北極圈內,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
四大洋的形狀和大?。▎挝唬喝f千米2)
(2)海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漁業資源、礦產資源、海水化學資源等。如天然氣、潮汐能、魚蝦等。
②為人類生存提供新的開拓空間。
③利用海洋運輸可溝通全球,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且許多海峽是國際交往的要道,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④海上多發風暴潮、臺風、海嘯等,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世界重要的海峽、運河
①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印度洋航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②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灣沿岸石油出口的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峽”。
③蘇伊士運河:亞、非兩洲分界線,溝通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紅海),是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國際貿易貨運量最大的國際運河。
④巴拿馬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國際貿易貨運量僅次于蘇伊士運河。
⑤京杭運河:溝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世界上開鑿最早的運河。歷史上是我國南北交通要道,現在江浙境內仍然通航,如今亦作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道。
知識點2 世界的地形【2024教材新增內容】
1.通過閱讀地形圖、圖像,觀看影視資料,觀察地形模型或實地考察等,區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態特征。
2.在世界地圖上指出陸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觀察地形分布大勢。
1.陸地地形
陸地地形主要分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全球范圍內,世界地形分布中,山地多以條帶狀分布,且沿一定的方向延伸,稱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高原分布面積較廣,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區,多數是河流沖積而成,如亞馬孫平原等。世界不同地區的地形差異較大。
世界陸地地形之最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
世界上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2.海底地形
知識點3 海陸的變遷
1.結合實例,說明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說出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解釋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2.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海陸變遷
自然原因:地殼變動——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海平面升降——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人為原因:人類活動——荷蘭圍海造陸,日本、中國澳門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
(1)提出者: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2)內容: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證據: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的輪廓線大致吻合,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層、古生物化石等十分相似。
3.板塊運動
(1)板塊構造學說
①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③板塊處在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板塊的運動形式
在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板塊相向運動,常常發生碰撞擠壓;板塊相背運動,常常發生張裂拉伸,并形成不同的地貌類型。
板塊運動 形成地貌 舉例
張裂拉伸?←|→? 裂谷、海洋 紅海、大西洋、東非大裂谷
碰撞擠壓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 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亞歐大陸東部海溝、島弧,美洲西部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擠壓 巨大的褶皺山系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3)世界火山、地震帶
在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如環太平洋地帶、地中?!柴R拉雅地帶。
環太平洋地帶 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 日本、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國家多地震;馬來群島多火山
地中?!柴R拉雅地帶 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 我國西南及青藏地區、尼泊爾等國家多地震;地中海沿岸國家多火山
地震災害的防御
在地震發生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盡量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果在室內,應躲至堅固的墻角,有機會逃出室外時,要選擇走安全通道,不能坐電梯;如果地震發生時是在室外,應及時撤離到空曠地帶,遠離高樓、電線桿、廣告牌等高大建筑物。在地震結束后應盡快離開危險區域,避免停留在有安全隱患的地方。
4.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
(1)喜馬拉雅山脈“長高”: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
(2)地中海“縮小”: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
(3)紅海擴張: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
(4)日本多地震: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或者位于環太平洋地帶。
重難點突破
重難突破 運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
板塊運動是地球表面一個板塊對于另一個板塊的相對運動,這種運動主要有兩種形式:張裂(生長邊界)、碰撞(消亡邊界)。下圖為六大板塊及火山地震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在板塊的交界處,若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 )
A. 山脈或海洋 B. 裂谷或島弧 C. 山脈或裂谷 D. 裂谷或海洋
2.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至今它還在不斷升高,其原因是( )
A.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張裂
B. 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
C.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張裂
D. 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
【答案】1.D
2.B
【思路點撥】
1.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在板塊的交界處,若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山脈和島弧是板塊擠壓形成的。
2.位于青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至今它還在不斷升高,其原因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喜馬拉雅山脈并不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總結歸納】
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生長邊界),有的碰撞擠壓(消亡邊界),地殼比較活躍。在陸地上,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山地,張裂拉伸常形成裂谷,裂谷被海水灌入常形成海洋。在海底,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岸山脈或海溝(海洋板塊與陸地板塊相互作用形成),張裂拉伸常形成海嶺。
學考命題探究
命題點1 世界海陸分布
[2024新疆]天宮空間站是我國自主研發距地400千米~500千米繞地飛行的空間站系統。讀天宮空間站某時刻運行位置和軌跡圖,完成1~2題。
1.對①②③④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①是亞洲,②是歐洲 B. 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
C. ②④大洲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D. ①③大洲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2.天宮空間站接下來將飛過的大洋甲是( )
A.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答案】1.C
2.D
【解析】
1.讀圖可知,圖中①是亞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北美洲)和④(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亞洲)和③(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C正確,ABD錯誤。故選C。
命題點2 海洋對人類的意義
“藍色循環”模式運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銷售等全環節可視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過1萬噸海洋廢棄物,是中國最大的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項目,2023年10月30日,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據此完成3~4題。
3.下列情況不會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 生活污水排放 B. 油輪泄漏
C. 海水曬鹽 D. 垃圾填海
4.關于“藍色循環”模式項目,說法錯誤的是( )
A. 循環使用廢棄塑料 B. 嚴禁生產一切塑料產品
C. 研發塑料無污染處理方式 D. 塑料清理回收再利用
【答案】3.C
4.B
【解析】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類改變了海洋原來的狀態,使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活污水排放、油輪泄漏、 垃圾填海都會造成海洋污染,ABD不符合題意。海水曬鹽不會造成海洋污染,C符合題意。故選C。
4.根據材料“‘藍色循環’模式運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銷售等全環節可視化追溯”可知,循環使用廢棄塑料、研發塑料無污染處理方式和塑料清理回收再利用都符合“藍色循環”模式項目,嚴禁生產一切塑料產品的做法過于絕對,排除ACD。故選B。
命題點3 板塊運動
[2023河北石家莊]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燒毀森林、房屋,覆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也帶來肥沃的土壤和礦產等。圖1為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圖2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5~7題。
圖1
圖2
5.我國所處的火山地震帶是( )
A. 環非洲火山地震帶
B.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C. 環印度洋火山地震帶
D. 環太平洋和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
6.火山主要分布在( )
A. 大洲的內部 B. 板塊交界地帶
C. 板塊的內部 D. 所有大洋邊界
7.火山噴發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 )
A. 有害無利 B. 有利無害 C. 有害有利 D. 沒有影響
【答案】5.D
6.B
7.C
【解析】
5.我國東部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西南部位于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D正確,排除ABC。故選D。
6.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等,板塊內部較穩定,B正確,ACD錯誤。故選B。
7.火山噴發會燒毀森林、房屋,覆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鹕絿姲l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豐富的礦物質,火山巖又是優質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分布的地區,往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成為旅游和考察的勝地,C正確,排除ABD。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金溪县| 榆树市| 忻城县| 芜湖县| 宾川县| 浮山县| 抚松县| 轮台县| 称多县| 灵寿县| 余庆县| 井研县| 平定县| 扎鲁特旗| 崇文区| 天水市| 桑植县| 平阳县| 巴塘县| 兴山县| 全州县| 依安县| 繁峙县| 青州市| 陇川县| 涟源市| 独山县| 济南市| 蒲江县| 海安县| 永康市| 定结县| 鹤壁市| 鹰潭市| 阳江市| 二手房| 舒兰市| 许昌市| 邛崃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