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3 用七巧板拼圖》教學設計課題 用七巧板拼圖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讓學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誰拼得多”。教材通過3個問題讓學生繼續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反思的能力,使學生逐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如果說例2是學生自由拼組,例3則是學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組,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經驗去“拼”。教材分別展示了學生用七巧板中的2個、3個圖形拼組三角形的結果,這也暗示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有序。先用 2個圖形開始拼,再到用3個圖形拼。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學生能夠認識七巧板,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并且能夠準確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和數量。學會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簡單的圖形。2.學習內容分析: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體系中,此內容處于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平面圖形之后,是對圖形認知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通過用七巧板拼圖活動,不僅能鞏固學生對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的認識,還為后續學習圖形的組合、分割以及空間觀念的發展奠定基礎。從數學學習的長遠角度看,這一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拼圖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重點 認識七巧板的組成,掌握用七巧板拼簡單圖形的方法。難點 在了解平面圖形的基礎上,用七巧板創造性地拼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你們看看它們像什? 課件出示: 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用什么拼出來的嗎?師:是的,這些都是由七巧板拼組的。七巧板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益智玩具,由7塊板組成,用它們可以拼出千變萬化的圖案。那么你們知道七巧板是誰發明的嗎?讓我們先來進行一次歷史的穿越之旅吧。課件出示: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發明了一種桌子,可以根據吃飯的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后來,這種桌子演變成了一種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們叫它“七巧板”。師:我們的祖先多么聰明,創造了被稱為“東方魔板”的七巧板。你們想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它的奧秘!!板書課題:用七巧板拼圖 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房子、魚、蝴蝶。學生:七巧板。學生了解七巧板的由來。 通過展示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圖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介紹七巧板的歷史,讓學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國人發明的一項智力游戲,使學生感到自豪并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為接下來新知識的教學打下基礎。講授新課 任務一:閱讀與理解課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師:讀一讀,這道題要求我們做什么?師:在拼圖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七巧板。請大家觀察,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圖形?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師:正如大家說的,七巧板中有三種圖形,其中三角形最多,有5個;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有1個。課件出示:師:為了便于表述,我們將這七塊板分別標上序號。課件出示:師:這5個三角形里面有大小一樣的嗎?師:你是怎么比出來的?師:是的,我們可以重疊在一起,發現它們完全重合了,說明這兩個三角形一樣大。一般,我們把兩個大的三角叫作做大三角形,兩個小的三角叫作做小三角形,這個中等大小的三角叫作做中三角形。 學生:要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學生獨自觀察,然后回答:這套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其中三角形的數量最多。學生1:我發現1號和2號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學生2:我還發現3號和5號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學生:把兩個三角形重疊在一起。 讓學生觀察七巧板,了解構成,熟悉每一塊板的特征,為后面的動手拼圖積累經驗。 任務二:分析與解答師:七巧板能拼出千余種圖案,包括數字、字母甚至是漢字等各式各樣,十分神奇。明明很簡單的7塊板,卻有如此神奇的變化,讓我們也快來比拼、體驗一下吧。課件出示——要求:兩人一組,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在動手操作之前,請大家先想一想要怎么拼。師巡視指導,了解完成情況。師:剛才大家從七巧板中選擇不同的板拼出了不同的三角形。我發現選擇用兩塊板拼的人,多,看來你們認為這種最容易,那么我們就從最容易的開始。請這樣拼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拼的?展示:師:能用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小三角形拼嗎?師:接下來,有請用3個拼的同學上臺介紹一下,你是用哪幾塊板子拼的?展示:展示:展示:師:還可以怎樣拼三角形?展示:展示: 展示: 師: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怎樣拼得更多,而且不重復不遺漏呢?師: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還可以加入其他形狀的板去拼。拼的時候,從用2塊板拼開始,拼出了所有2塊板的,再增加板的數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同桌兩個合作拼三角形。學生:用兩個大三角形、用兩個小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新的三角形。學生:不能,這兩個三角形必須是一樣的。學生1:我用一個正方形和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新的三角形。學生2:我用一個平行四邊形和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新的三角形。學生3:我用1個較大三角形和2個小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新的三角形。學生1:我用4塊板子拼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2:還可以用5塊板子拼成一個三角形。學生3:我用7塊板子也拼出了三角形。學生:我們從2塊板開始拼,然后加一塊變3塊,然后4塊,5塊,7塊。 通過讓學生讀題審題,然后拼一拼,交流匯報,最后總結的方式,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利用之前的經驗去“拼”,通過展示學生用2個、3個圖形拼組三角形的結果,暗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有序:先從用2個圖形開始拼,再到用3個圖形拼。任務三:回顧反思師:剛才我們利用七巧板拼出了三角形,你有竅門嗎? 學生1:用2個同樣的三角形一定能拼出三角形。學生2:用1個三角形和1個正方形拼不出三角形………… 通過本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任務四:試一試師:七巧板不僅能拼成三角形,還可以拼成長方形、正方形。課件出示——試一試:用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師: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出長方形嗎?師巡視指導,然后收集作品展示:3塊板子 4塊板子 師:還有的同學很聰明,用5塊、6塊、7塊板拼出三角形,方法有的可不止一種。5塊板子 6塊板子 7塊板子 師: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正方形嗎?展示:2塊板子 3塊板子 4塊板子 5塊板子 7塊板子 師:七巧板還可以拼成數字和有趣的圖形。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拼一拼。課件出示: 學生嘗試拼一拼。學生欣賞。學生嘗試拼一拼,然后展示。學生照樣子拼一拼。 通過用七巧板拼圖,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課堂練習 基礎題:1.下面圖形中,哪個是用一套七巧板拼成的?請在括號里畫“√”。2.下面的圖形是由如圖所示的七巧板中的哪幾塊拼成的?填一填。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用七巧板拼一拼。拓展題:4.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用七巧板拼圖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填一填。(1)在七巧板中,圖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是( )號圖形和( )號圖形,還有( )號圖形和( )號圖形。(2)七巧板是由( )種圖形組成的。2.這些圖形都是用一副七巧板拼成的,看看像什么,填一填,并試著動手拼一拼。選做題:1.下面的圖形是由七巧板中的哪塊拼成的呢?寫出序號。2.用一套七巧板,你還可以拼出哪些有趣的圖案?【綜合實踐類作業】用七巧板拼成一個故事或一首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分類,會用簡單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在“學業要求”中提出:“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教科書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描(畫、印、拓)出簡單的立體圖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圖形,既滲透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本單元的內容有3道例題:例1,在由立體圖形描畫出平面圖形并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例2,通過用同樣的平面圖形進行拼組的活動,初步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例3,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圖形,進一步直觀感知圖形的特征。(三)學生認知情況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認識平面圖形時,他們對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圖形和實例更感興趣。他們善于通過觀察、觸摸、操作等活動來獲取知識,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圖形間的關系。但對于抽象的圖形概念和特征,理解起來存在困難,需要教師多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如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圖形表象。二、單元目標擬定1.能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2.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3.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感知它們的特征。(二)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對圖形進行拼組。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中提出,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線、面、體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如下:1.強調動手實踐操作,通過豐富多樣的操作活動,如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平面圖形的特征及相互關系,真正做到 “做中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教材內容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再深入認識圖形的特征,最后進行圖形的拼組。在認識圖形特征時,從觀察、比較入手,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圖形的本質特點。3.教材在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1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圖形與幾何 認識平面圖形 認識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拼組 1用七巧板拼圖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1.1《認識平面圖形》 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面從體上來”,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任務一:感知“面”在“體” → 任務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 1.能從立體圖形上描出平面圖形。 2.知道所描平面圖形的名稱和特征,能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1.2《平面圖形的拼組》 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知道能用相同的圖形拼組成不同的圖形。 任務一:用兩個相同的長方形拼一拼 → 任務二:用兩個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 → 任務三:用一樣的三角形拼圖 → 1.能用兩個一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 2.能用兩個、4個一樣的正方形圖。 3.能用兩個、4個一樣的三角形拼圖。1.3《用七巧板拼圖》 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七巧板,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并且能夠準確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和數量。學會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簡單的圖形。 任務一:閱讀與理解 → 任務二:分析與解答 → 任務三:回顧反思 → 任務四:試一試 → 1.知道要解決的問題,能說出七巧板中每種圖形的名稱和數量。 2.能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 3.能發現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規律。 4.能用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一下1.3《用七巧板拼圖》(教案).doc 人教版一下《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