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 認識平面圖形》教學設計課題 認識平面圖形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觸摸立體圖形,再通過描一描、印一印等活動,從立體圖形上把平面圖形“搬”到紙上,如從長方體的面描出長方形,從正方體的面描出正方形等,使學生直觀地體驗到“面在體上”,實現了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抽象過渡。教材安排了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將描出的各種平面圖形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能更好地區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類思想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1.學習目標描述: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面從體上來”,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2.學習內容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對立體圖形的感知和認識,為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奠定了認知基礎,是后續深入學習平面圖形的特征、周長、面積等知識的重要基石,也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等知識提供了必要的平面圖形認知儲備。3.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通過觀察、觸摸、描一描、分一分等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感受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并能準確辨認和區分。難點 從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體驗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在我們教室里來了幾位老朋友?看看它們是誰。課件出示——認一認,連一連。師:今天,還有兩位新朋友也來了,它們是三棱柱和平行六面體,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師:這些立體圖形來自圖形王國,可是,圖形王國里昨晚發生了一件“偷竊案”,警察叔叔通過偵查,發現了地面上有一串腳印。課件出示:師:這些都是誰留下的腳印呢?師:大家的猜測對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學生獨自認一認,然后集體反饋。學生自由猜猜。 通過復習舊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同時為后面學習新的知識做準備。借助腳印導入新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讓學生初步知道了通過立體圖形可以畫出平面圖形,從而對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講授新課 任務一:感知“面”在“體”師:想一想,怎樣將這些立體圖形上的“面”畫在紙上呢?師:我們就用描一描的方法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棱柱、平行六面體上的面搬到紙上,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看誰描出的圖形多。課件出示——要求:每人任意選擇兩個立體圖形,在紙上描出形狀不同的圖形。師巡視指導,然后提問:誰來說說你描了什么立體圖形的哪個面?展示:師:你還得到了哪些圖形?展示:展示:展示:展示: 學生1:把立方體放在紙上,用筆描出每個面的邊線。學生2:還可以用立體圖形印出來、拓出來。……學生開展描一描的活動。學生:這是我沿著長方體各個面的邊描出來的。學生1:這是我沿著正方體各個面的邊描出來的。學生2:這是我沿著圓柱上下兩個面的邊描出來的。學生3:這是我沿著三棱柱各個面的邊描出來的。學生4:這是我沿著平行六面體各個面的邊描出來的。 在立體圖形中描畫出平面圖形的活動,讓學生經歷從立體圖形上拓印出基本平面圖形的過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面在體上”。 任務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師:剛才大家從平面圖上描出了很多圖形,它們大小不同、形狀不同,根據形狀分一分。課件出示——要求: 四人一小組,對描下來的面進行分類(去掉相同的圖形)。分類之后,好好觀察一下每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師巡視指導,然后提問:你們是怎么分類的?說說為什么把它們分在一起?展示:師:誰能幫這樣的圖形取個名字呢?師:是的,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叫長方形。你們把哪些圖形分成了一類?展示:師:這個面跟剛才的長方形是一樣的嗎?師:觀察得真仔細!這就是正方形。還有哪些圖形分成了一類?展示:師:這個圖形是長方形嗎?是正方形嗎?師:這就是平行四邊形。還有哪些圖形可以分成一類?展示:師:這種圖形你認識嗎?師:還有嗎?展示: 師:剛才我們從立體圖形上描下的這些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師:它和我們以前學習的立體圖形一樣嗎?師: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些圖形都是從立體圖形中得到的一個平平的面,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作平面圖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新內容。板書課題:認識平面圖形師: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上面這些形狀的。 學生分組進行分類活動。學生:我把這種長長方方的,4條邊直直的,有長有短的圖形分成了一類。 學生:這個圖形我認識,它們是長方形。學生:我們把這種方方正正的圖形分成了一類。學生:不一樣,它們的4條邊直直的,都一樣長。學生:我們把這幾個圖形分成了一類。學生:不是,這種圖形有2條斜斜的邊的,四個角也是尖尖的。學生:我們這種尖尖的圖形分類了一類。 學生:這是三角形,它有3個尖尖的角,三條直直的邊。學生:我們把圓圓的圖形分成一類。學生:這是圓,它沒有直直的邊,也沒有尖尖的角,它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學生:平平的,滑滑的。學生1:不一樣,這些圖形只有一個面,站不起來。學生2:立體圖形有幾個面,能站起來。學生自由說說。 在分類、比較的活動中,使學生直觀認識不同平面圖形的特征,知道它們的名稱,進一步感知各平面圖形的特征。通過說說與立體圖形之間的不同,讓學生明確平面圖形的特點,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在生活中尋找平面圖形,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課堂練習 基礎題:1.用這些物體能印出下面的哪個平面圖形?圈一圈。 2.給下面圖形中長方形涂紅色,正方形涂綠色,三角形涂黃色,圓形涂藍色,平行四邊形涂橘色。 學生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練習的完成過程中對要點知識加深鞏固,有效應用。提高題:3.分一分。拓展題:4.你能用手里的小棒拼出學過的平面圖形嗎?快試一試,比比看誰拼得快。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說說。 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系列及一定的結構框架。板書 圖形與我的生活 利用簡潔的文字、符號、圖表等呈現本節課的新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1.圈一圈。(把能畫出左邊圖形的物體圈出來) 2.數一數,下圖中有( )個長方形,有( )個圓,有( )個三角形。選做題:1.涂一涂。2.在點子圖上畫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綜合實踐類作業】找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應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一、單元主題解讀(一)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是數與代數領域第一學段“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中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 在“內容要求”中提出:“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分類,會用簡單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在“學業要求”中提出:“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能直觀描述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能根據描述的特征對圖形進行簡單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能在組合圖形中說出各組成部分圖形的名稱;能說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二)單元教材內容分析教科書充分利用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從描(畫、印、拓)出簡單的立體圖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圖形,既滲透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本單元的內容有3道例題:例1,在由立體圖形描畫出平面圖形并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例2,通過用同樣的平面圖形進行拼組的活動,初步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例3,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圖形,進一步直觀感知圖形的特征。(三)學生認知情況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認識平面圖形時,他們對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圖形和實例更感興趣。他們善于通過觀察、觸摸、操作等活動來獲取知識,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圖形間的關系。但對于抽象的圖形概念和特征,理解起來存在困難,需要教師多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如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圖形表象。二、單元目標擬定1.能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2.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圖形的特征,幫助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3.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三、關鍵內容確定(一)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感知它們的特征。(二)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學圖形進行折、拼、剪、比等活動,對圖形進行拼組。四、單元整合框架及說明整合指導思想定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是數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內涵。《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中提出,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線、面、體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本單元教材的具體編排結構如下:本單元教科書編寫的特點如下:1.強調動手實踐操作,通過豐富多樣的操作活動,如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平面圖形的特征及相互關系,真正做到 “做中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教材內容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再深入認識圖形的特征,最后進行圖形的拼組。在認識圖形特征時,從觀察、比較入手,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圖形的本質特點。3.教材在引導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五、單元課時規劃單元劃分依據 □課程標準 教材章節 □知識結構課程內容模塊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統計與概率 □綜合與實踐單元數量 1單元主題 單元名稱 主要內容 課時圖形與幾何 認識平面圖形 認識平面圖形 1平面圖形的拼組 1用七巧板拼圖 1重點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抽象 符號化 分類 □集合 對應 演繹 歸納 類比 轉化 □數形結合 □極限 模型 □方程 □函數 統計 分析 綜合 比較 □假設 □其他課時 學習目標 評價形式 評價標準1.1《認識平面圖形》 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面從體上來”,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任務一:感知“面”在“體” → 任務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 1.能從立體圖形上描出平面圖形。 2.知道所描平面圖形的名稱和特征,能說說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1.2《平面圖形的拼組》 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知道能用相同的圖形拼組成不同的圖形。 任務一:用兩個相同的長方形拼一拼 → 任務二:用兩個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 → 任務三:用一樣的三角形拼圖 → 1.能用兩個一樣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 2.能用兩個、4個一樣的正方形圖。 3.能用兩個、4個一樣的三角形拼圖。1.3《用七巧板拼圖》 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七巧板,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并且能夠準確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和數量。學會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簡單的圖形。 任務一:閱讀與理解 → 任務二:分析與解答 → 任務三:回顧反思 → 任務四:試一試 → 1.知道要解決的問題,能說出七巧板中每種圖形的名稱和數量。 2.能用七巧板拼出三角形。 3.能發現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規律。 4.能用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一下1.1《認識平面圖形》(教案).doc 人教版一下《認識平面圖形》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