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九 走進社會生活課件(31張幻燈片)+講義——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九 走進社會生活課件(31張幻燈片)+講義——2025中考道德與法治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簡介

(共31張PPT)
專題九 走進社會生活
考情分析
知識回顧
重難講解
典例題型
目錄
01
02
03
04
directory
05
模擬訓練
考情分析
part one
考情分析
考點內容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2.為什么說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3.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和做法
考情分析 服務社會、親社會行為屬于高頻考點,其考查形式以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呈現
知識回顧
part two
1.我們為什么要正確認識社會?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
(一)豐富的社會生活
2.感受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3.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4.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通過父母的撫養、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1)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5.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二)網絡生活新空間
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座擁有海量信息、開放的移動圖書館,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渠道。
1.網絡的作用
2.網絡給人際關系帶來的影響
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通過網絡,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動,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縱使相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3.網絡對社會的影響
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IE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4.網絡中有哪些陷阱?
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有的人隨意宜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些人因沉迷于網絡、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
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在開放的網絡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5.我們應如何對待網絡生活?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6.如何做到“信息節食”?
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
①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②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7.如何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8.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
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重難講解
part three
1.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中學生要學會趨利避害,加強對網絡運行的管理。
【點撥】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中學生要學會趨利避害,但是加強對網絡運行的管理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故說法錯誤。
2.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點撥】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說法正確。
3.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完美的人格。
【點撥】根據教材知識,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不是完美的人格,說法錯誤。
4.集體中的小群體,成員之間個性相似,彼此更容易理解和溝通,因此小群體總是有助于個人成長
【點撥】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網絡規則,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網上交往除了要考慮安全因素外,還要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故說法錯誤。
5.“宅男宅女”的出現表明: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
【點撥】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人作為獨立的個體,不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故說法錯誤。
6.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相同的身份。
【點撥】依據教材知識,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故說法錯誤。
典例題型
part four
1.(2024 山東泰安 中考真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專門性法律,為我們構筑起了一道網絡安全屏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施行并不意味著青少年在網絡生活中就可以“高枕無憂”,還需要我們青少年( )
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完善自我
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拒絕上網
③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
④加大網絡安全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A
2.(2024 山東青島 中考真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生活更舒適、更舒心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某初中學生社團計劃暑假期間開展助老愛老活動,以下方式合適的是( )
①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共享互聯網時代的便捷
②開設老年課程班,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
③打掃文體活動場地,為老年人創造安全方便的環境
④成立老年觀光團,帶領老年人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2024 山東濟南 中考真題)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浙江。2023年的一天,國內首例5G超遠機器人肝膽手術完成。跨越5000千米,偏遠地區醫療實現“觸屏可及”。這表明 ( )
①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②網絡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
③網絡技術為醫療發展搭建新平臺
④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2024 甘肅蘭州 中考真題)“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模仿人類思考、回答人們的問題。這項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隱私泄露、學術造假等風險。這啟示我們( )
①為了人身和財產安全,應遠離人工智能
②要提高媒介素養,合理利用網絡
③要辨識信息內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劃定社會規則的邊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5.(2024 貴州銅仁 中考真題)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與手機游戲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喚友奔跑嬉鬧的場景已逐漸消失,他們不愿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融入社會,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為克服“社交恐懼”,你建議( )
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②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
③關注自我發展,積極謀求個人的利益
④拒絕融入社會,尋求自身的舒適安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模擬訓練
part five
1.(23-24八年級上 河南南陽 期中)2024年學雷鋒活動月期間,某中學的志愿者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敬老院幫扶老弱病殘……他們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告訴我們( )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只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
②參加志愿服務是培養親社會行為的唯一途徑
③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培養
④服務和奉獻社會能夠促進青年健康成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2.(2024 廣東中山 三模)舞獅、舞龍、粵劇、粵繡、英歌舞等廣東非遺的專業演員通過網絡直播,獲得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為之喝彩,吸引了不少人觀賞、學習,讓非遺有了更好傳承發展。這主要得益于( )
A.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有所改變
B.互聯網鎖定了文化交流的內容
C.網絡使專業演員的功底變深厚
D.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平臺
D
3.(2024 浙江杭州 模擬預測)漫畫《明星“招聘”需警惕》警示我們要( )
A.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慎重結交網友
B.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做到理性追星
C.學會辨別網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
D.嚴格控制上網時間,提高媒介素養
C
4.(2024 重慶 模擬預測)截止2023年我國未成年網民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7.2%。與此同時,視頻類平臺還超越電視,成為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布還是自媒體發布。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關于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下列措施你認為可取的有( )
①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創作積極向上的內容
②需要家長落實家庭保護,監視孩子的每一項網絡行為
③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支持未成年人放棄學業從事直播獲取打賞
④學校應該加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增強媒介素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5.(2024 山東濱州 一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是基于( )
①網絡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推動社會進步
②未成年人社會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網絡侵害
③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網絡會影響身心健康
④網絡為文化傳播和信息化創新搭建新平臺,提高了文化傳播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感謝觀看!專題九 走進社會生活
【考情分析】
考點內容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2.為什么說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3.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和做法
考情分析 服務社會、親社會行為屬于高頻考點,其考查形式以選擇題或非選擇題的形式呈現
【知識講解】
(一)豐富的社會生活
1.我們為什么要正確認識社會?
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在生動鮮活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在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投身于社會的過程,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
2.感受社會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3.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
(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4.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通過父母的撫養、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5.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6.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1)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網絡生活新空間
1.網絡的作用
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座擁有海量信息、開放的移動圖書館,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渠道。
2.網絡給人際關系帶來的影響?
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通過網絡,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動,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縱使相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3.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借助互聯網,不用舟車勞頓,我們就可以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藥、休閑娛樂,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4.網絡對社會的影響?
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基于互聯網的大數據iE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5.網絡中有哪些陷阱?
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誤導大眾;有的人隨意宜泄情緒,謾罵、中傷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有的人實施網絡詐騙,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惡意發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會穩定的信息,造成惡劣影響。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些人因沉迷于網絡、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
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在開放的網絡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6.我們應如何對待網絡生活?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7.如何做到“信息節食”?
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
8.如何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①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②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負面情..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9.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
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重難延伸】
1.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中學生要學會趨利避害,加強對網絡運行的管理。
【點撥】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中學生要學會趨利避害,但是加強對網絡運行的管理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故錯誤。
2.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點撥】如同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說法正確。
3.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完美的人格。
【點撥】根據教材知識,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不是完美的人格,說法錯誤。
4.網絡為我們交友提供了新平臺,我們除了考慮安全因素外,可以過自由自在的網絡生活。
【點撥】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網絡規則,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網上交往除了要考慮安全因素外,還要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故說法錯誤。
5.“宅男宅女”的出現表明: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
【點撥】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人作為獨立的個體,不可以脫離社會而生存,故說法錯誤。
6.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相同的身份。
【點撥】依據教材知識,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故說法錯誤。
【典例題型】
1.(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專門性法律,為我們構筑起了一道網絡安全屏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施行并不意味著青少年在網絡生活中就可以“高枕無憂”,還需要我們青少年( )
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完善自我
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拒絕上網
③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
④加大網絡安全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合理利用網絡。根據題文、結合所學可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施行并不意味著青少年在網絡生活中就可以“高枕無憂”,還需要我們青少年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完善自我,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故①③正確;要合理使用網絡,不是拒絕,故②錯誤;④不屬于青少年的要求,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2.(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生活更舒適、更舒心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某初中學生社團計劃暑假期間開展助老愛老活動,以下方式合適的是( )
①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共享互聯網時代的便捷
②開設老年課程班,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
③打掃文體活動場地,為老年人創造安全方便的環境
④成立老年觀光團,帶領老年人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表現。初中學生可以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讓老年人共享互聯網時代的便捷;打掃文體活動場地,為老年人創造安全方便的環境等開展助老愛老活動,吏老年人的生活更舒適、舒心,故①③說法正確;國家開設老年課程班,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不是初中學生的做法,故②說法錯誤;社會成立老年觀光團,帶領老年人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不是初中學生的做法,故④說法錯誤;故選B。
3.(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浙江。2023年的一天,國內首例5G超遠機器人肝膽手術完成。跨越5000千米,偏遠地區醫療實現“觸屏可及”。這表明 ( )
①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②網絡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
③網絡技術為醫療發展搭建新平臺
④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影響。遠程醫療表明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使利,網絡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網絡技術為醫療發展構建平臺,①②③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經濟發展”,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4.(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模仿人類思考、回答人們的問題。這項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隱私泄露、學術造假等風險。這啟示我們( )
①為了人身和財產安全,應遠離人工智能 ②要提高媒介素養,合理利用網絡
③要辨識信息內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自由可以劃定社會規則的邊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②③:從題文中“這項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風險”一句可知,人工智能技術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啟示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合理利用網絡,學會辨識信息內容,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故②③符合題意;①:生活在信息化時代,遠離人工智能是不現實的,故①說法錯誤;④:社會規則劃定自由的邊界,故④說法錯誤;故選B。
5.(2024·貴州銅仁·中考真題)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與手機游戲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喚友奔跑嬉鬧的場景已逐漸消失,他們不愿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融入社會,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為克服“社交恐懼”,你建議( )
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②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
③關注自我發展,積極謀求個人的利益
④拒絕融入社會,尋求自身的舒適安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親社會行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克服“社交恐懼”,應該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規律的作息、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精神狀態和自信心,從而更愿意參與社交活動,還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社區活動、興趣小組等,增加與他人接觸和交流的機會,逐漸克服社交恐懼;故①②符合題意;③:過于關注個人利益可能會導致在社交中過于自我,不利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故③錯誤;④:人是社會性動物,脫離社會會導致個人發展受限,社交能力退化,加重社交恐懼;故④錯誤;故選A。
【拔高訓練】
1.(23-24八年級上·河南南陽·期中)2024年學雷鋒活動月期間,某中學的志愿者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敬老院幫扶老弱病殘……他們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告訴我們( )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只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
②參加志愿服務是培養親社會行為的唯一途徑
③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培養
④服務和奉獻社會能夠促進青年健康成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培養親社會行為的途徑。③:題文中志愿者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敬老院幫扶老弱病殘,體現了志愿者們通過參與各種社會服務活動,與人交往,實踐社會,從而培養了親社會行為。③說法正確;④:志愿者們通過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敬老院幫扶老弱病殘等活動,服務和奉獻社會,獲得了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④說法正確;①:“只需要”說法太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更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和參與,①說法錯誤;②:“唯一”說法太絕對,雖然參加志愿服務是培養親社會行為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途徑。②說法錯誤;故選D。
2.(2024·廣東中山·三模)舞獅、舞龍、粵劇、粵繡、英歌舞等廣東非遺的專業演員通過網絡直播,獲得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為之喝彩,吸引了不少人觀賞、學習,讓非遺有了更好傳承發展。這主要得益于( )
A.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有所改變
B.互聯網鎖定了文化交流的內容
C.網絡使專業演員的功底變深厚
D.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平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作用。網絡推動社會進步。題干中,廣東非遺的專業演員通過網絡直播,獲得數以百萬計的粉絲為之喝彩,這體現了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平臺,故D符合題意;A:題干未涉及認識世界的方式的改變,故A說法錯誤;B:互聯網沒有鎖定文化交流的內容,故B說法錯誤;C:網絡不會使專業演員的功底變深厚,故C說法錯誤;故選D。
3.(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漫畫《明星“招聘”需警惕》警示我們要( )
A.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慎重結交網友
B.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做到理性追星
C.學會辨別網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
D.嚴格控制上網時間,提高媒介素養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C:分析題文,漫畫明星“招聘”打著招聘的幌子實施網絡詐騙,警示我們要學會辨別網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故C符合題意;ABD:題文漫畫警示青少年要防范“招聘”陷阱,未涉及理性追星、結交網友、控制上網時間的問題,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4.(2024·重慶·模擬預測)截止2023年我國未成年網民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7.2%。與此同時,視頻類平臺還超越電視,成為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布還是自媒體發布。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關于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下列措施你認為可取的有( )
①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創作積極向上的內容
②需要家長落實家庭保護,監視孩子的每一項網絡行為
③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支持未成年人放棄學業從事直播獲取打賞
④學校應該加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增強媒介素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①: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創作積極向上的內容。這一措施符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精神,旨在通過監管和內容創作,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故①符合題意; ④:學校應該加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增強媒介素養。這一措施符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要求,通過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和媒介素養,是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手段,故④符合題意;②:需要家長落實家庭保護,監視孩子的每一項網絡行為。家長的監督是必要的,但“監視孩子的每一項網絡行為”過于嚴格,不符合尊重未成年人隱私的原則,故②說法錯誤;③: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支持未成年人放棄學業從事直播獲取打賞。這一措施明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學業發展,違背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初衷,故③說法錯誤;故選D。
5.(2024·山東濱州·一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是基于( )
①網絡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推動社會進步
②未成年人社會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網絡侵害
③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網絡會影響身心健康
④網絡為文化傳播和信息化創新搭建新平臺,提高了文化傳播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網絡的相關知識。①④:選項屬于網絡的積極影響,題干要求是原因,故①④說法不符合題意;②③:依據題干描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是基于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社會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網絡侵害,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網絡會影響身心健康,故②③說法正確;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镇江市| 松潘县| 武汉市| 九台市| 全椒县| 武冈市| 周宁县| 黄浦区| 河北区| 洮南市| 延吉市| 武宣县| 长子县| 清丰县| 景东| 义乌市| 仁寿县| 鲁甸县| 钟祥市| 苍南县| 宣城市| 桐乡市| 磴口县| 安岳县| 曲靖市| 靖边县| 鹤庆县| 三台县| 康定县| 会同县| 司法| 双城市| 银川市| 浮梁县| 黄梅县| 平乐县| 南召县| 黎川县| 渝中区|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