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課型】唱歌課課型【教學內容】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天山之音》第1課《青春舞曲》。【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天山之音》第1課唱歌課。《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旋律生動流暢,節奏明快活潑。歌詞描繪了青春的美好易逝,寓意珍惜時光。歌曲為4/4拍,G大調,由四個規整樂句構成,采用單一部曲式。其旋律大量運用切分節奏與附點音符,充滿動感活力,凸顯維吾爾族音樂特色。【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熱情較高,處于變聲期,對音樂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節拍,部分學生有一定演唱基礎,但在音準、節奏把控上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興趣濃厚,喜歡跟唱。然而,音樂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復雜音樂作品理解不足。學習能力上,接受能力較強,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有時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有待提升。【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哼唱、分析、小組討論等,培養音樂感知、分析及合作能力。(二)藝術表現學生能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音準,流暢演唱,掌握維吾爾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特點,提升節奏感與音準能力。(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簡單等多種形式表現音樂(四)文化理解體會歌曲中對青春的贊美,增強珍惜青春、熱愛生活的意識,感受維吾爾族音樂魅力,提升對多元民族文化的喜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清晰表達歌曲歡快情緒,精準演繹切分節奏與附點音符,把握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特點。(二)教學難點深入理解歌曲內涵,在演唱中融入情感,生動展現維吾爾族音樂韻味。【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聽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教師范唱《達坂城的姑娘》)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首歌曲是作曲家王洛賓創作的新疆歌曲《達坂城的姑娘》,同學們知道新疆歌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新疆歌曲采用切分節奏,旋律跳躍性強。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首新疆歌曲《青春舞曲》(書寫板書《青春舞曲》)【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對于本節課有一個預熱的感覺,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走進音樂(一)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教師:大家了解維吾爾族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維吾爾族的飲食風俗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維吾爾族人一般以面食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類、乳類,蔬菜吃的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他們通常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烏馬什(玉米面粥),中午為面類主食,晚飯則是湯面或馕茶。維吾爾族人民長期重視園林生產,絕大多數維吾爾族群眾都有自己的果園,因而有常年食用瓜果的習慣。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通過聆聽我們能想象這首歌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歌曲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歌曲的旋律優美流暢,節奏鮮明生動,具有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和模擬手鼓演奏的風格。它短小精練,雖簡單之極,但韻味別致,唱起來朗朗上口。下面我們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1939年,王洛賓在甘肅酒泉搜集到這首民歌,回到青海西寧之后將它修改定稿。他在歌詞上進行了很大的改動。原詞中的“別的那喲喲”是維吾爾語的漢語譯音,具有“小鳥喲”的意思。如果直譯過來,既不符合詩詞的格調,也很難與歌譜中的旋律音配合,更失去了民歌的味道。怎么辦 必須對語言進行藝術加工!王洛賓靈機一動,把“別的那喲喲”變成這首歌曲的襯句,不僅使旋律中的十個音節都保留了,整體風格也不會割裂,還增添了一種新疆獨有的少數民族風格。這首歌曲的歌詞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現實告訴年輕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復返,有些事物卻是一去不復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鳥兒一樣,飛去后就不再回頭。因此,這首歌詞是在真摯地告訴年輕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時光。下面我們再次聆聽歌曲,聽聽這歌曲有幾個部分組成?(播放音樂)預設:聆聽音樂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提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初步的聆聽對音樂的情緒、速度建立初步的認知,為后續的教唱奠定基礎】(二)分析音樂,表現音樂教師:歌曲為大調式,是4/4拍,A B二段體結構。由二個部分組成,下面我們學唱第一部分,大家看看第一部分由幾個樂句組成?預設:聆聽音樂回答問題教師:第一部分由五個樂句組成,下面我們學習第一個小節預設:學唱教師: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習第二個小節預設:學唱教師: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習第三個小節預設:學唱教師:注意十六分音符、大音程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習第四個小節預設:學唱教師:這一小節大家熟悉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一小節是第一小節的完全重復,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習第五個小節預設:學唱教師:這一小節大家熟悉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一小節是第二小節的重復,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跟琴整體演唱第一部分預設:演唱教師:下面聆聽第二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歌詞有什么特點?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部分加入了襯詞,節奏發生了變化,情緒方面進入了歌曲的高潮,下面我們學唱第一小節預設:學唱教師:注意附點音符的演唱,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二小節預設:學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三小節預設:學唱教師:這一小節大家熟悉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一小節是第一小節的重復,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學唱第四小節預設:學唱教師:這一小節大家熟悉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一小節是第二小節的重復,請再次演唱預設:演唱教師:跟音頻整體演唱預設:演唱【設計意圖:通過感受、學唱音樂,體驗音樂表現的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音樂。預設:演唱【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我們了解一下歌曲的曲作者:王洛賓(1913-1996)作曲家,北京人。他長期在新疆地區收集、整理、改編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的民歌。王洛賓一生創作歌劇七部,搜集、整理、創作歌曲一千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冊。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并榮獲國家頒發的“金唱片特別創作獎”。《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蓋頭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瑪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那銀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國內外廣為流傳,已成為中華音樂寶庫中的經典之作。你們聽過他的哪首歌曲?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通過視頻感受一下預設:欣賞視頻教師:通過學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演唱歌曲體會歌曲中對青春的贊美,增強珍惜青春、熱愛生活的意識,感受維吾爾族音樂魅力,提升對多元民族文化的喜愛。】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六、課堂小結在這堂圍繞《青春舞曲》展開的音樂課堂中,同學們深入領略了這首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的獨特魅力,收獲滿滿。課堂上,通過聆聽歌曲,大家一下就被那明快活潑的節奏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跟著節奏輕拍身體。在分析環節,同學們對歌曲中頻繁出現的切分節奏和附點音符進行剖析,深刻理解了這些元素是如何賦予歌曲熱烈奔放的動感,從而牢牢把握了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特點。通過這堂課,同學們在音樂知識、技能和情感認知上都取得了進步。希望大家課后繼續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去探索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讓音樂豐富我們的生活 。七、課堂達標1.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 民歌。2.歌曲《青春舞曲》的曲作者是 。答案:1.維吾爾族2.王洛賓【板書設計】《青春舞曲》1=G 4/4 拍中速 稍快維吾爾族王洛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