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8 安全地玩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安全地玩》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好好玩”中的一課。本單元聚焦兒童日常游戲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念,培養良好的游戲習慣。本課旨在讓學生明白在玩的過程中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到不同的游戲場景存在不同的安全隱患,進而學會如何選擇安全的游戲方式,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教材通過豐富的圖片、案例以及活動園等板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自身經歷出發,探討玩與安全的關系,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基礎。二、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懂得在游戲中關愛自己與他人,不做危險舉動,培養初步的責任意識,對自己和同伴的安全負責。法治觀念:了解一些與游戲安全相關的簡單規則,知道違反規則可能帶來的危害,初步形成遵守規則保障安全的意識。健全人格:面對游戲中的危險不慌張,能冷靜思考應對方法,養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怕困難,勇于嘗試安全的新玩法。責任意識:主動關注游戲環境,發現安全隱患能及時提醒自己和他人,為營造安全的游戲氛圍貢獻力量。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常見游戲場景的安全隱患,如在戶外、室內、使用玩具等方面。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游戲原則與方法,知道如何避免危險,保障自身安全。四、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靈活運用安全知識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將安全意識真正轉化為行動。讓學生樹立“危險隨時可能存在,預防至關重要”的觀念,養成時刻關注安全的習慣。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各類游戲場景的圖片、視頻資料,如小朋友在馬路上踢球、在公園湖邊玩水、在室內追逐打鬧等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游戲的示范畫面。制作安全提示卡的卡紙、彩筆等材料,用于學生小組活動。準備一些常見的玩具,如輪滑鞋、皮球、積木等,便于課堂上直觀展示玩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設生動、真實的游戲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不同游戲場景下的安全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任務,如尋找圖片中的安全隱患、制定安全游戲規則等,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與交流溝通能力。案例分析法: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正反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對比,深入理解安全玩的重要性,以及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后果。實踐體驗法:安排課堂小實踐,如模擬在不同場地玩耍,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安全游戲,強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小朋友們在游樂場歡樂玩耍的視頻,視頻中有玩滑梯、蕩秋千、坐旋轉木馬等場景。提問:“小朋友們,看到他們玩得這么開心,你們想不想玩呀?”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平時喜歡玩的游戲。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歡快的游樂場視頻,迅速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從學生熟悉且向往的游樂場場景切入,自然引出“玩”的話題,為后續探討安全玩的問題做好鋪墊。展示一張小朋友摔倒受傷、大哭的圖片,提問:“可是有時候,玩著玩著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學生思考玩與危險的關聯,從而導入新課《安全地玩》。設計意圖:利用鮮明對比的圖片,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玩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其中可能隱藏危險,順利導入本節課核心主題,引發學生探究欲望。(二)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大發現出示一些常見的游戲場景圖片,如小區樓下、公園、學校操場、家里客廳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提問:“小朋友們,看看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經常玩耍的地方,你們能找出里面可能存在的危險嗎?”讓學生分組討論,每組圍繞一張圖片尋找危險點,并派代表發言。例如,針對小區樓下圖片,學生可能指出:汽車來來往往,在路邊踢球容易被車撞到;有些井蓋松動,踩上去可能掉下去;健身器材老化,使用時可能壞掉夾到手等。設計意圖:提供貼近生活的多種游戲場景,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與問題發現能力。讓學生自主從熟悉環境中找出危險,加深對安全隱患的認識,明白危險無處不在。結合學生發言,教師利用課件進行總結歸納,詳細講解每個場景中隱藏的安全隱患,如在公園湖邊玩水有溺水風險,樹枝易斷裂砸傷人;室內追逐打鬧可能撞到家具、碰倒易碎物品受傷等,并適時滲透安全教育,強調生命只有一次,受傷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痛苦。設計意圖:教師系統梳理學生發現的隱患,補充完善知識體系,強化學生對各類危險的認知,同時通過情感渲染,讓學生從內心重視安全,樹立珍惜生命、遠離危險的意識。(三)危險游戲我不玩展示一些小朋友進行危險游戲的案例圖片或小視頻,如攀爬到高處往下跳、在馬路上玩滑板、用打火機玩火等,播放結束后提問:“這些小朋友的玩法對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行為的危險性,開展小組討論交流。設計意圖:以直觀的案例呈現極具危險性的游戲行為,震撼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促進思想碰撞,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讓學生清晰認識到此類行為不可取,強化安全意識。每組推選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給予肯定與補充,總結危險游戲的共性特點,如忽視場地限制、違反交通規則、使用危險工具等,再次強調遠離這些危險游戲,守護自身安全。設計意圖:通過代表發言反饋學生學習成果,教師總結提煉關鍵要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深入理解危險游戲本質,便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準確辨別、堅決拒絕危險游戲。(四)安全游戲小貼士教師提問:“既然有這么多危險的游戲不能玩,那怎樣玩才安全呢?咱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學,從場地選擇、玩具使用、游戲伙伴配合等方面思考安全游戲的要素,開展頭腦風暴,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設計意圖:問題引導促使學生將知識內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頭腦風暴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構建知識的能力。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并在課件上展示安全游戲小貼士,如選擇空曠、無車輛行人的場地玩耍;使用玩具前檢查是否完好無損;玩游戲時遵守規則,不推不擠等,同時結合具體事例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理解。例如,講解選擇場地時,舉例說明在小區空曠角落玩皮球比在狹窄過道安全;講玩具使用,以輪滑鞋為例,強調佩戴護具、檢查輪子剎車等。設計意圖:教師系統呈現安全游戲知識,結合實例講解,將抽象知識具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為學生后續安全游戲實踐提供清晰指導。(五)我是安全小衛士布置小組任務:利用準備好的卡紙、彩筆,制作“安全提示卡”,內容可以是提醒大家在某個游戲場景(如公園、學校操場等)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也可以是針對某類玩具(如積木、皮球等)的安全玩法,要求圖文并茂。設計意圖:小組動手制作提示卡,將知識進一步鞏固拓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同時以成果產出形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將安全知識轉化為實用提示。各小組展示制作完成的安全提示卡,派代表向全班介紹,其他小組同學可提出疑問或建議,教師進行點評,最后將提示卡張貼在教室相應區域,如游戲角、圖書角等,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設計意圖:展示交流環節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鍛煉表達能力,同學間互動補充完善知識,教師點評強化正確認知,張貼提示卡營造班級安全文化氛圍,讓安全意識融入日常學習生活。(六)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安全玩的知識,誰能來說說你都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在發現安全隱患、辨別危險游戲、掌握安全玩法等方面的收獲。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強化學生記憶,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形成系統認知。教師進行補充完善,再次強調安全玩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不僅自己要安全玩,還要提醒身邊小伙伴,做個真正的安全小衛士,在快樂玩耍中健康成長。設計意圖:教師總結升華主題,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將課堂知識延伸至課外生活,助力學生養成良好安全習慣,保障自身健康成長。八、板書設計安全地玩(一)生活中的危險戶外:交通、水域、設施室內:家具、電器、追逐打鬧(二)危險游戲×高危動作違規場地(三)安全游戲√選場地查玩具守規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