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三單元主題三形態:指事物存在的樣貌,或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在中國傳統雕塑中,《擊鼓說唱俑》以“舞”的節奏與韻律,在空間中產生節奏感,表現韻律感。擊鼓說唱俑,東漢(公元25年-220年)高56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一、雕塑的形態美觀看視頻《擊鼓說唱陶俑》,自由討論完成以下表格《擊鼓說唱俑》 人物形象 人物動勢 空間形式 (節奏、韻律)思考評價觀看視頻《擊鼓說唱陶俑》,自由討論完成以下表格《擊鼓說唱俑》 人物形象 人物動勢 空間形式 (節奏、韻律)思考評價夸張、陶醉、忘情手舞足蹈的表演狀態突出了“舞”的姿態和韻律“形神兼備”釋迦摩尼坐像 高17米北魏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繞襟衣陶舞俑 高44.7cm 西漢二、雕塑的體量美體量:指事物的體積、尺度、在藝術領域也指作品的秉性和氣量。盧舍那大佛 石刻 高17.14m唐代 河南洛陽龍門奉先寺樂山大佛 高71米 唐 四川摩崖石刻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兵馬俑 秦 陶俑 8000余件擲鐵餅 者高1.52米希臘米隆小組討論:一件雕塑作品是不是體積越大,顯示的力量越大?把你的觀點和大家分享。銅奔馬 東漢 青銅 高34.5cm體量:無論大小,都充滿張力。雕塑形體的量感,是對材料原本質量的超越。體與量并不總成正比關系,正如一團大棉花與一塊小石頭,并不需要通過稱量去比較輕重。真正的宏偉并不是規模的宏偉,真正的量感也不是僅通過尺寸的大小所決定的。三、雕塑的力量美雕塑除具有體量感以外,同時也是一種“力” 的藝術。從內容上看,雕塑最適合表現生命的力量感;從形式上看,雕塑通過形體結構能產生一種視覺上的張力。古今中外的雕塑家都試圖在有限的空間中展示作品內在的力量和風骨。拉奧孔 大理石 高184cm阿格桑德羅斯 阿提諾多羅斯 波利多羅斯(希臘)知識鏈接:分享“木馬計”的故事拉奧孔是當時特洛伊城的一個祭司和預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引人城中。這觸怒了雅典娜和眾神要毀滅特洛伊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兩條巨蛇將拉奧孔父子三人咬死。雕像中,拉奧孔位于中間,正在極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從兩條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韋馱像 彩塑 高176cm 明 山西平遙雙林寺觀察與思考:小組討論,結合繪畫和雕塑,談一談《韋馱像》的造型語言(形態動勢、面部表情、服飾細節等)作品名稱 材質形式 表現題材 表現手法 藝術風格拉奧孔韋陀像小組討論:對比兩件作品,并思考中西方雕塑在力量的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大理石群像彩塑單一雕像神話佛像肌肉:健碩人物形象:表情非常猙獰,緊皺的眉宇,扭曲夸張的五官,眼神非常的絕望身體動勢:扭曲、蛇形蜿蜒人物形象:緊閉的嘴,緊蹙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身體動勢:動與不動之間服飾:天衣飛揚,滿壁風動它打破了時空限制,把人體的健美與和諧體現的淋漓盡致,充滿著節奏感和韻律感。注重寫意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展現了內在與外在相統一的力量美。空中之鳥 銅 高135厘米 法國布朗庫西作品《空中之鳥》完全擺脫了鳥的自然形態,將飛鳥的形態簡化成一道圓弧,造型極其抽象,雖然作品造型很抽象,但是圓弧的線條卻能引發人們對空中飛鳥的聯想,讓人想到鳥的飛升、搏擊、飛翔的氣勢,整件作品造型靈動而富有張力,體現出一種內在膨脹的力量美感。課堂總結:本節課從形態、體量、力量三個方面探索了雕塑的美感,以及東西方在追求造型藝術精神內涵的聯系與區別,希望同學們多從這些優秀的雕塑藝術中汲取造型語言和審美表達將審美的核心素養貫穿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課后拓展:搜集資料賞析《馬踏匈奴》、《大衛》,選取一件自己喜歡的雕塑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 3.2體量與力量——雕塑的美感.pptx 說唱傭.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