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課型】欣賞課課型【教學內容】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國頌歌(二)第3課《御風萬里+祖國慈祥的母親》。【教材分析】《御風萬里+祖國慈祥的母親》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國頌歌(二)第3課欣賞課。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歸之前,應香港特區“慶委會”之約,專門為弦樂樂隊和軍樂隊而作,于1997年7月1日首演。該作品不僅是對香港回歸的熱烈慶祝,更是對中華民族團結與和睦的美好祝愿。《御風萬里》全曲曲式結構為“引子+A+B+A1+尾聲”,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點。作者強調節奏和節拍的藝術化處理,多采用奇數拍和變節拍的技法以營造音樂的動感。A段和再現A'段,采用主調音樂的寫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織體形態。B段中使用復調的手法將漢、蒙、藏、哈薩克族的民歌融為一體,如《黃河船夫曲》《嘎達梅林》《囊瑪》《哈薩克族民歌》等,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與和睦。《祖國慈祥的母親》該曲創作于1981年,由張鴻西填詞,陸在易譜曲,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高音聲樂作品。1979年改革開放后,全國各界都掀起了振興祖國的愛國熱潮,作曲家們紛紛以音樂來表達愛國情感,這部作品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歌曲以凝練的筆觸、濃郁的感情,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限忠誠,曲風樸實自然,品味高雅,旋律優美流暢,詞句寓意深刻,是中國樂壇不可多得的佳作。【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熱情較高,處于變聲期,對音樂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節拍,部分學生有一定演唱基礎,但在音準、節奏把控上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興趣濃厚,喜歡跟唱。然而,音樂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復雜音樂作品理解不足。學習能力上,接受能力較強,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有時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有待提升。【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初步了解作品中的復調創作手法,培養學生聆聽復調音樂的能力。以探究學習方式分析作品的音樂主題、樂器音色、音響等音樂要素,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情感色彩。(二)藝術表現通過聽辨作品,熟悉漢、蒙、藏、哈薩克族等四段民歌主題,以及雙簧管、圓號、小提琴、短笛等主奏樂器。(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簡單等多種形式表現音樂(四)文化理解從作品中感受和領悟民歌在音樂創作中的作用,以及中華民族團結和睦的美好愿景。同時,該作品也體現了對振興中華由衷的感嘆與歡呼,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感受和理解《御風萬里》所表達的民族團結與和睦的主題,以及各民族民歌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二)教學難點感受復調音樂的魅力,能夠分辨出作品中不同民族的民歌主題,并理解其藝術處理手法。【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你們之前聽過哪些交響曲?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什么是交響曲?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交響曲是器樂體裁的一種,是管弦樂隊演奏的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或較大型)套曲。一般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通常是快板,采用奏鳴曲式,有鮮明的主題和復雜的結構;第二樂章速度變慢,如慢板或行板,旋律比較抒情;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節奏明快;第四樂章又是快板,常帶有總結性和輝煌的氣勢。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其第一樂章開頭的“命運敲門”動機就很有代表性,通過弦樂和管樂等多種樂器組合,展現出強烈的戲劇性和情感力量。現在我們知道什么是交響曲了,那你們猜猜什么是交響序曲?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交響序曲是一種單樂章的管弦樂曲,通常是歌劇、舞劇等大型作品的開場音樂,用來提示劇情或營造氛圍。它也會在音樂會單獨演奏。比如《春節序曲》是用于春節聯歡晚會等場合開場的交響序曲,節奏歡快,有濃郁的節日氛圍,以鑼鼓等民族樂器和管弦樂器結合,讓人感受到喜慶的情緒。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中國交響序曲作品《御風萬里》(書寫板書《御風萬里》)【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對于本節課有一個預熱的感覺,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走進音樂(一)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教師:聆聽音樂,聽聽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景?由幾個部分組成?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歸之前,應香港特區“慶委會”之約,專門為弦樂樂隊和軍樂隊而作,于1997年7月1日首演。該作品不僅是對香港回歸的熱烈慶祝,更是對中華民族團結與和睦的美好祝愿。《御風萬里》全曲曲式結構為“引子+A+B+A1+尾聲”,速度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點。作者強調節奏和節拍的藝術化處理,多采用奇數拍和變節拍的技法以營造音樂的動感。【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提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初步的聆聽對音樂的情緒、速度建立初步的認知,為后續的教唱奠定基礎】(二)分析音樂,表現音樂教師:下面聆聽引子部分,聽聽這段音樂旋律有什么特點?情緒有什么特點?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引子部分以激情熱烈的快板開始,如浩蕩之風在祖國萬里長空飛揚,為全曲奠定了激昂、宏大的基調。下面聆聽A樂段,聽聽這個樂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A段采用主調音樂的寫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織體形態。這一段落的音樂節奏明快,旋律流暢,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下面邊聽音樂邊用聲勢動作伴奏預設:表現音樂教師:下面聆聽B樂段,聽聽這個樂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B段是作品的核心部分,使用復調的手法將漢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的民歌融為一體。這種復調手法的運用,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層次和色彩,更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與和睦。下面聆聽這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選自哪首民歌?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選自高亢有力的民歌《黃河船夫曲》,表現出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用雙簧管演奏的,大家說說雙簧管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雙簧管的音色的音色帶有濃郁的鼻音,音質柔和、甜美,同時又有蘆笛般的音色,比較細膩。雙簧管的音色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在樂隊演奏中可以清晰地凸顯出來。而且它的音色表現力豐富,能演奏出抒情、憂傷、歡快等多種情緒的旋律,像在演奏舒緩的慢板樂章時,可以營造出非常寧靜、悠遠的氛圍。下面邊聽音樂邊模擬演奏預設:模擬演奏教師:下面聆聽這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選自哪首民歌?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選自與蒙古民歌《嘎達梅林》用圓號演奏的,你們知道圓號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圓號音色柔和、豐滿。它的聲音圓潤、深沉,有很強的融合性,能跟木管樂器、弦樂器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讓樂隊的音色更加和諧統一。下面邊聽音樂邊哼唱預設:哼唱教師:下面聆聽這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選自哪首民歌?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選自與藏族民歌《囊瑪》用小提琴演奏的,你們知道小提琴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小提琴的音域寬廣,高音區音色明亮、清澈、銳利,如同陽光穿透云層,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中音區的音色柔和、圓潤,音質甜美,就像在平靜地傾訴情感,非常適合演奏抒情的旋律,能傳達出細膩的情感變化,低音區音色則較為深沉、渾厚,帶有一種深沉的共鳴。下面邊聽音樂邊模擬演奏預設:模擬演奏教師:下面聆聽這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選自哪首民歌?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選自與哈薩克民歌,用短笛演奏的,你們知道短笛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短笛的音色非常明亮,它比長笛的音高要高一個八度,聲音尖銳、清脆,就像鳥兒在高空清脆地鳴叫。在管弦樂隊中,它的音色可以輕易地穿透其他樂器的聲音。同時,短笛的音色很有穿透力和光輝感,當演奏歡快、激昂的旋律時,能夠增添華麗的色彩和靈動的感覺,能很好地表現出活潑、熱烈的情緒。下面邊聽音樂邊模擬演奏預設:模擬演奏教師:下面聆聽第三部分,聽聽這段音樂你熟悉嗎?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三樂段是A段的再現A',同樣采用主調音樂的寫法,形成主旋律加伴奏的織體形態。這一段落的音樂在再現A段主題的同時,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變化,使全曲在結構上更加完整和統一。尾聲部分是對全曲的總結和升華,音樂在激昂、宏大的氣氛中逐漸結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整體聆聽,邊聽音樂邊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一首愛國的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首先了解一下該作品的背景:《祖國慈祥的母親》該曲創作于1981年,由張鴻西填詞,陸在易譜曲,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高音聲樂作品。1979年改革開放后,全國各界都掀起了振興祖國的愛國熱潮,作曲家們紛紛以音樂來表達愛國情感,這部作品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歌曲以凝練的筆觸、濃郁的感情,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限忠誠,曲風樸實自然,品味高雅,旋律優美流暢,詞句寓意深刻,是中國樂壇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聆聽歌曲,聽聽歌曲由幾部分組成?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曲式結構:全曲為帶引子、尾聲的單二部曲式,由兩個樂段加曲尾襯腔構成。下面聆聽第一樂段,聽聽第一樂段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怎樣的情感?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以一字一音的詞曲結合為主,曲調流暢地在中低音區進行,似誦似唱地敘說對祖國的深切摯愛。下面邊聽音樂邊哼唱預設:哼唱教師:下面聆聽第二樂段,聽聽第二樂段旋律有什么特點?和第一樂段有什么區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感?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樂段開始處音調大跳到全曲高潮,然后曲調逐漸下降,表達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贊美頌揚。下面邊聽音樂邊打節奏預設:打節奏教師:整體欣賞預設:欣賞【設計意圖:通過感受、學唱音樂,體驗音樂表現的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音樂。主歌部分:哼唱,副歌部分:自由加入聲勢動作【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通過視頻感受一下預設:欣賞視頻教師:通過學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異國樂曲的風格,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五、結語在課堂學習中,我們深入領略了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從古老的編鐘到悠揚的笛簫,從激昂的鼓樂到靈動的絲竹,每一種樂器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音樂理論知識、演奏技巧以及文化背景。通過聆聽經典曲目,我們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之中,感受到了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注重傳授知識,還引導我們積極參與互動,讓我們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樂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大家認真聆聽、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和見解。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我們共同探索音樂的奧秘,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友誼。通過本次課堂學習,我們不僅對中國傳統音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提高了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六、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七、課堂達標1.《御風萬里》是一首 。2.《祖國慈祥的母親》中出現了2/4拍合3/4拍,這種一首作品中出現兩種拍子以上稱為 。3.昆曲又名 ,被稱為“ ”。答案:1.交響序曲2.混合拍子【板書設計】《御風萬里》交響序曲全曲曲式結構為“引子+A+B+A1+尾聲”《祖國慈祥的母親》1=bA 2/4 3/4 中速深情地帶引子、尾聲的單二部曲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