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課型】欣賞課課型【教學內容】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國頌歌(二)第2課《我愛你中華+燈火里的中國》。【教材分析】《我愛你中華+燈火里的中國》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祖國頌歌(二)第2課欣賞課?!段覑勰阒腥A》該歌曲創作于1984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充滿蓬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氣息,人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感不斷增強。詞作者蘇阿芒與曲作者敖昌群將這種情感凝聚成歌,旨在表達中華兒女對祖國深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開放態度。歌曲通過描繪世界美景,最終將情感落腳點放在對祖國的熱愛上,這種對比手法巧妙地突出了中華大地在作者心中的獨特地位,情感真摯而深沉?!稛艋鹄锏闹袊吩摳枨菫榱藨c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而創作的,由田地作詞、舒楠作曲。歌曲以大灣區的都市街巷、社區廣場、遠山村落、海灣港口為背景,從普通百姓的視角出發,描繪了萬家燈火下的繁華與寧靜,以及人民的勤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音樂學習熱情較高,處于變聲期,對音樂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節拍,部分學生有一定演唱基礎,但在音準、節奏把控上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興趣濃厚,喜歡跟唱。然而,音樂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復雜音樂作品理解不足。學習能力上,接受能力較強,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有時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有待提升。【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分析、演唱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作者及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二)藝術表現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演唱技巧,能夠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簡單等多種形式表現音樂(四)文化理解通過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愛國情感,并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二)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演唱中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調,做到聲情并茂。【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教師:同學們,世界上有哪些名勝古跡?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些古跡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如果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國度生活,你會選擇哪里?為什么呢?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在我們心中,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作曲家敖昌群老師和你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歌曲《我愛你中華》(書寫板書《我愛你中華》)【設計意圖: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同學們對于本節課有一個預熱的感覺,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走進音樂(一)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教師: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中唱到了什么?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我愛你中華》該歌曲創作于1984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充滿蓬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氣息,人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感不斷增強。詞作者蘇阿芒與曲作者敖昌群將這種情感凝聚成歌,旨在表達中華兒女對祖國深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開放態度。歌曲通過描繪世界美景,最終將情感落腳點放在對祖國的熱愛上,這種對比手法巧妙地突出了中華大地在作者心中的獨特地位,情感真摯而深沉。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什么是旋律?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旋律明快抒情:歌曲采用了明快而富有抒情性的旋律,F調為主旋律提供了莊嚴與柔和并存的音域,適合獨唱、大合唱或群眾傳唱。教師:再次聆聽音樂,你們說說該作品由幾部分組成?(播放音樂)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歌曲采用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下面我們分樂段聆聽【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提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初步的聆聽對音樂的情緒、速度建立初步的認知,為后續的教唱奠定基礎】(二)分析音樂,表現音樂教師:首先聆聽第一樂段,聽聽這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特點?速度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預設:第一樂段在對世界優美景觀的描述下,通過趨于密集的節奏變化,這里利用了弱起節奏、附點節奏、大小切分節奏,旋律的層層級進,同名大小調的轉換,速度中速,情緒流暢,優美自然,表現了作者對世界的熱愛之情,下面我們跟著鋼琴哼唱一下第一樂段的旋律預設:哼唱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二樂段,聽聽這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情緒和第一樂段有什么區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樂段的情緒更加激動,音域變高,不同節奏型,如:切分、弱起、附點、同音高連音線等節奏的應用,使情緒不斷遞進,表達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下面我們邊聽音樂邊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教師:下面我們整體表現音樂,第一樂段哼唱,第二樂段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教師:大家還記得小學六年級學過的《春天的故事》這首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對偉人鄧小平的贊頌,也表現了經濟特區深圳的騰飛發展,今天接下來我們欣賞的這首歌曲《燈火里的中國》同樣是為了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而創作的,由田地作詞、舒楠作曲。聆聽音樂,聽聽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詞描繪的是什么?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歌曲以大灣區的都市街巷、社區廣場、遠山村落、海灣港口為背景,從普通百姓的視角出發,描繪了萬家燈火下的繁華與寧靜,以及人民的勤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再次聆聽歌曲,聽聽歌曲由幾部分組成?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歌曲采用對比主題單二部曲式,旋律輕盈、柔和,具有較強的律動性。主要節奏型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配合4/4拍,使得歌曲更加易于傳唱和接受。在旋律發展過程中,使用了下行三度模進等發展手法,使得音樂一氣呵成。副歌部分的設計巧妙,使用了來回的六度大跳,使得音樂主題超凡脫俗。下面我們聆聽第一樂段,聽聽這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特點?速度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一部分速度是中速,描繪了五彩斑斕的都市生活,旋律舒展,節奏比較規整,下面跟著鋼琴演唱預設:演唱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二樂段,聽聽這個樂段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情緒和第一樂段有什么區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樂段的情緒更加激情,音域變高,附點節奏、切分節奏和變化音的應用,使情緒不斷遞進,表達出作者對祖國的美好祝福。下面我們邊聽音樂邊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教師:整體聆聽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設計意圖:通過感受、表現音樂,體驗音樂表現的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br/>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用演唱加聲勢動作的形式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br/>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通過視頻感受一下預設:欣賞視頻教師:通過學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異國樂曲的風格,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六、課堂小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如資料調查、討論交流、創設情境、教學游戲等,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體驗、去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的旋律、節奏、歌詞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文學分析能力。七、課堂達標1.歌曲《我愛你中華》的速度是 。2.歌曲《燈火里的中國》的節奏是 拍。3.昆曲又名 ,被稱為“ ”。答案:1.中速稍快2.4/4 拍【板書設計】《我愛你中華》1=F 4/4 中速稍快 敖昌群《燈火里的中國》1=C 4/4 中速、溫暖 大氣地 舒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