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正視發展挑戰”教學設計授課課題 正視發展挑戰 授課課時 二課時授課班級 初三(3)班 授課課型 講新課教 材 分 析 《正視發展挑戰》是《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第一框。本框包括 “發展中的人口問題,“資源環境面臨危機”兩目內容,主要講述“是什么”的問題,即人口問題、資源環境問題是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人口問題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問題,介紹了我國計劃生育的國策。學生在直觀感受我國資源環境形勢的基礎上,理解要堅持走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的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學 情 分 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初三年級的學生,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知識學生在地理課以及其他的課程中多少都有一些了解,因此本課內容對學生而言學習的難度不大,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上的教育,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悟挑戰的嚴峻性,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必要性。教 學 目 標 核心素養: 通過直觀數據分析與對比,正確認識到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了解我國為應對發展挑戰制定的基本國策(政治認同); 通過一系列的現實案例,感知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意識,樹立共建生態文明意識,熱愛大自然(道德修養); 通過材料分析,正確認識并遵守黨和政府制定的關于應對人口、資源環境的各項政策,與違反政策的各種行為作斗爭(法治觀念); 通過結合生活實例,理解在生活中以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責任意識)。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進而認識資源環境的嚴峻形勢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意識教 法 學 法 情景教學法。設置具體情景,使學生在直觀的數據中認識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突破教學重點。 案例分析法。設置相關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我國面臨的危機,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加深理解。 自主學習法。設置課堂導學環節,使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幫助引導學生理解知識。 合作探究法。設置小組討論環節,學生分享海南海洋資源現狀,并討論分析其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對策,最后以小見大,總結我國資源現狀、形成原因、危害及對策,培養學生合作共贏精神,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點。教學手段 PPT展示、課堂講授、板書、視頻教學過程環節 內容 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 學生新課導入 3分鐘 2023年上半年地球發生了什么 大規模洪水、森林火災、高溫、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 思考: 造成地球發生以上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教師點撥:資源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發展的問題,而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這些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不僅是世界性的問題,也是我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該正視發展挑戰。) 引導思考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引起學生對課堂的學習興趣,引發激烈討論,同時導入課堂第一目:發展中的人口問題導學2分 鐘 展示:認真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答案,圈注關鍵詞。 為什么世界重視人口問題 我國人口現狀和新特點是什么? 為什么我國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我國是如何推進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 拋出問題 自主探究;體會理解理論知識 學生預習本節課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步了解本堂課知識內容,并為后續教學作準備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情境創設15分鐘 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 情景一:從世界看人口問題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世界人口預計將于2022年11月15日突破80億。世界人口將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別增長至約85億和約97億,到本世紀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峰值,并在本世紀結束前維持這一水平。許多國家的生育率近幾十年來顯著下降,世界人口增長率在2020年降至1%以下,為1950年以來首次。預計在2022年至2050年間,61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將減少1%或更多全球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所占比例預計將從2022年的10%上升至2050年的16%。 思考:根據《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想一想為什么聯合國要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為了喚起對人口問題的關注。 (教師總結:“世界人口日”意在讓人們意識到控制人口增長速度、關注人口結構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人口問題如果得不到關注和解決,必然影響人類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課堂筆記】 1.為什么世界重視人口問題 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也是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變量; 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教師點撥:中國作為世界的一部分,同樣存在著人口問題) 情景二:了解我國人口問題 (1)我國人口現狀及特點 A.歷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及年增長率 第七次人口普查截止到2020年11月1號零時的時候,全國總人口數量是14億4349萬7378人。 (人口眾多,總人口增速趨緩) 材料:總和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于2.1,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人口學會2023年年會上,一篇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口學者提交的論文顯示,初步測算2022年總和生育率已下滑至1.09,低于同期日本的1.29,略高于韓國的0.8,在目前世界上人口過億的國家中屬于最低生育水平。 C.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 所謂“出生性別比”,就是一段時間內某地區每出生100個女嬰,同時出生了多少個男嬰。一般來說,正常的出生性別比應該在103~107區間內。低于103,叫偏低。103~106.9,叫正常。超過107,都算偏高,無非程度區別。如果超過130,那就叫極度偏高 (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D.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 2022年末,全國0—15歲人口為25615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1%;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7556萬人,占62.0%;60歲及以上人口為28004萬人,占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978萬人,占14.9%。與2021年相比,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666萬人,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萬人,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22萬人,比重上升0.7個百分點。 (老齡化加劇) 流動人口數據圖 (大量人口流動) 【課堂筆記】 2.我國人口現狀及特點是什么?(P76) 現狀:人口眾多 新特點: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人口流動 引導思考; 引出教學內容; 通過情境創設分析講解理論知識 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學習理解理論知識 了解我國人口現狀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通過展示拓展貼近學習主題的情境,創設有效探究情境,緊扣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分析交流,體驗感悟,由淺入深,逐漸將思維引向深處,幫助學生理解我國人口現狀及新特點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案例分析15分鐘 案例分析 人口問題,國家措施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思考:針對人口問題,我國采取了什么措施 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堅持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2.為什么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小游戲:乘除運算 總量很多的資源/14億=很少很少; 很小的問題x14億=很大很大 (1)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材料: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二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采取綜合措施,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二、將第十一條修改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應當規定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加強母嬰保健和嬰幼兒照護服務,促進家庭發展的措施。” (2)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課堂筆記】 3.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P76-77) ①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P76) ② 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P76) ③ 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P77) 政策時間線:1980年:只能一孩;2013年:單獨兩孩;2015年:全面兩孩;2021年: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 【課堂筆記】 4.我國如何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黨的十八代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式,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等重大決策部署,取得積極成效; 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 知識講解; 指導案例分析; 獨立思考分析;體會并理解相關知識 理解計劃生育政策,培養學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意識是本節課的難點,依托政策法規的相關案例進行具體解讀,輔以小游戲,能夠幫助學生學生理解基本國策,樹立學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意識; 2,依托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課 堂 小 結 1 分 鐘 板書設計隨 堂 練 習 4分鐘 隨 堂 練 習 1.如圖反映了我國人口現狀的新特點是 (D) A.人口素質偏低,人口增速趨緩 B.人口基數大,出生率低 C.城鄉分布不平衡 D.人口增速趨緩 2.關于漫畫《三孩生育政策來了》表述正確的是(C) ①根據我國人口國情,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的調整 ②有利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③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④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過時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國面臨著人口基數大、人口群體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口性別比失衡、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人口分布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A) ①對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②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③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④有效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據調查,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人門平均每年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左右,約占總人口的17.8%,材料反映出我國人口現狀的新特點是(C) A.增速趨緩 B.出生率低 C.老齡化加劇 D.城鄉分布不均衡教 學 反 思 亮點之處 教材研讀準確到位,重難點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教師語言流暢,儀態自然大方,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師生相處和諧、平等交流,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 課堂時間把握仍需繼續加強,要給課堂練習留有時間,可以適當調整各環節時間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第二目:資源環境面臨危機新課導入 5分鐘 新聞速遞:歷史將永遠記得這一天【2023年8月24日】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于當地時間24日下午1時許,正式開始福島核污染水作業。據日本東電公司發布的消息,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至210噸,每天的排放情況將在次日公布。第一階段排海將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思考:核污水排入海洋有哪些危害? 日本排污入海必將導致海洋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加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 (教師點撥: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中國也是地球的一份子,日本排放核污水帶來的危機,這不只是日本本國將面臨的挑戰,更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挑戰。) 【課堂筆記】 1.我國面臨哪些危機? 資源短缺; 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引入時事熱點;播放視頻; 引導思考 觀看視頻;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通過時事熱點,引起學生對課堂的學習興趣,引發激烈討論,同時導入課堂導學5分 鐘 展示:認真閱讀課本找出下列問題答案,圈注關鍵詞。 我國資源環境面臨的危機有哪些? 我國資源現狀、形成原因、危害、對策是什么?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形成原因、危害、對策是什么? 面對人口問題、資源問題與環境問題,我國應該怎么做? 拋出問題 自主探究;體會理解理論知識 讓學生預習本節課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步了解本堂課知識內容,并為后續教學作準備小組合作 13分鐘 【小組合作與分享】 海南是一座美麗的海島,是海洋大省,受權管轄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思考:1.你知道海南擁有哪些海洋資源嗎? 這些海洋資源開發情況如何? 這種開發方式帶來了什么后果? 我們今后應該采取什么對策? (教師點撥:以小見大,通過海南的海洋資源狀況,我們也可以知道我國目前的資源現狀) 【課堂筆記】 2.我國資源現狀是什么? 現狀: 優勢: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繁多; 劣勢: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原因: 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 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 后果:資源枯竭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后勁也會越來越小 3.針對當前資源問題,我們該采取什么對策? 不能走西方工業化的老路 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利用、保護和開發資源的新路。 講解理論知識; 組織討論、點評 學習理解理論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發言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集思廣益,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 2.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共贏的精神情境創設10分鐘 情景一:我國海洋生態改善成果(視頻) 思考:通過視頻,你了解到什么? 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情景二:海洋污染可視化(視頻) 思考: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說說我國生態環境形勢、原因及后果? 【課堂筆記】 4.我國環境現狀、原因、危害是什么? (1)現狀: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但形勢仍不容樂觀 (2)原因: a.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b.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等問題所產生的多重疊加效應 (3)危害: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5.針對環境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什么對策? 對策:關愛和保護環境 情境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思考:通過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我們得出了什么結論? 【課堂筆記】 6.針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 轉變發展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引導思考; 引出教學內容;通過情境創設分析講解理論知識 積極思考; 踴躍回答 學習理解理論知識 了解我國環境現狀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通過展示拓展貼近學習主題的情境,創設有效探究情境,緊扣教學目標設置問題,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分析交流,體驗感悟,由淺入深,逐漸將思維引向深處,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環境現狀、形成原因、危害及對策教 學 過 程 拓展提升 5分鐘 海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保護海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可以怎么做? 1、大力宣傳和普及海洋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國民海洋意識,要向朋友、同學、兒童和周圍的人廣泛宣傳節約環保知識,形成大家共同參“關心大海、愛護大海”的良好風氣。 2、為了保護海洋環境及資源,不向海洋及沙灘丟棄垃圾,防治污染損害,保護生態平衡。 3、使用無磷洗衣粉,不要將未經處理的污水隨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 4、不損害海洋生態資源,不捕撈受保護的海洋生物,不購買珊瑚、海龜等法律規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5、以“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為主題,樹立關心海洋、了解海洋、熱愛海洋的意識,爭取未來投身海洋事業。 引導思考 有所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課 堂 小 結 3 分 鐘 板書設計隨 堂 練 習 4 分 鐘 1. 2019年8月,《湖北省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公布。實施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占地,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回收利用資源。這一方案的推出說明(A) ①我國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②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③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④垃圾分類可徹底解決資源問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做好分類利國利民。生活中,垃圾分類雖是小事卻不是易事。要將“小事“變成“易事”,公民應該(D) ①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 ②強化監督檢查,處罰亂放垃圾的行為 ③樹立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 ④養成良好習慣,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建設美麗中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B) ①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 ②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③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④只要宣傳好綠色發展理念,就一定能建成美麗中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如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零浪費”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正從我做起在生活中盡量避免不必要垃圾的產生,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這(C) A.說明我國生態環境總體上全面改善 B.體現了我國美麗中國的目標已經實現 C.表明公民的資源環保意識逐漸增強 D.徹底根治了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