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誠實守信》教學設計主備教師 年級 八年級 學科 政治 審核核 心 素 養 目 標 政治認同:學生通過閱讀中國誠信故事,理解誠信對個人、企業、社會及國家的重要性,樹立主動弘揚中國傳統美德的意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學生通過分析“三亞海鮮加工市場缺斤短兩”事件的巨大影響,樹立“誠信為榮、失信可恥”的意識,認識在社會生活中失信給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別能力,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 法治觀念:學生通過觀看“老賴懲治視頻”,明確失信行為對于敗壞社會風氣的影響,理解誠信不僅是道德問題,還是民法原則,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用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責任意識:學生通過探究與分享“誠信小劇場”,讓學生樹立誠信意識,理解誠信與隱私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誠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樹立誠信價值觀。能夠積極參加社會誠信建設,為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點 認識誠信的重要性。教學難點 認識誠信的重要性踐行誠信,做誠實守信的人。教材分析 《誠實守信》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三框內容。《誠實守信》分為“誠信無價”和 “踐行誠信”兩目內容。第一目 誠信無價"主要闡述了誠信的含義,讓學生領悟在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及對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性;第二目 “踐行誠信”主要引領學生在了解誠信重要性的基礎上,懂得在社會生活中樹立誠信意識并用實際行動踐行誠信。學情分析 關于誠信主題,小學階段已經有所涉及,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應該誠實守信,但是對于誠信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文明進步的作用,如何在誠信兩難中遵循誠信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等,缺乏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八年級學生處于青春期,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學生對遵守道德規范持消極態度,甚至通過違反道德規范來顯示自己的存在,這種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需要我們加強引導,從尊重道德規范的深層原因和社會價值角度給學生提供幫助,以不斷克服和解決成長中面對的問題,在學生道德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引導。課前:課前誦讀相關章節(小預習)課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環節名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出示《中國人誠信圖鑒》 師:都講述了什么小故事?體現了什么樣的一個品質? 學生:替子還債、包工頭上門還工資、家族堅守承諾掃紅軍墓。誠實、守信 師:同學們都說誠信,那到底誠信的含義是什么?它有何重要意義?我們應該如何去踐行呢?那么帶著這三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四框題——誠實守信”的學習。 學生觀看、思考并回答問題 展示中國人的誠信故事,順利導入本課的學習。新課講授 環節一知誠信師:中國人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誠信,古話說“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誠者,天之道也”,那么在華夏大地上也發生了許許多多與誠信有關的故事,那我們一起來一下都有哪些 生:曾子殺豬、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師生: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師:誠信由什么組成啊? 筆記1:誠信的含義。 學生觀看圖片,回答問題并做筆記 通過名言典故提問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由具體例子進一步闡釋誠信,引導學生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法原則層面認識誠信,加深學生對于誠信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誠信關乎法律原則,能夠做到自覺遵守法律,學生能夠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對中華民族價值的認同和文化自信。師:同學們,那誠信在道德上又有何要求? 教師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誠信價值得出知識點 筆記2——誠信的道德要求 師:講誠信不只是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根據民法典) 筆記3——誠信的法律規定 筆記4——誠信的地位 學生根據相關材料思考。 回答問題,做筆記環節二 悟誠信教師出示“三亞下崗職工海鮮加工市場黑心秤”。 引導學生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個人、社會、三亞) 師:“三亞海鮮加工市場缺斤短兩事件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教師展示筆記 觀看、思考問題并回答問題 學生做好筆記 以“三亞海鮮加工市場黑心秤一事”為例子,引導學生從涉事個人、涉事企業、社會三個方面去思考,由一個事件貫穿關于“誠信重要性”的問題學習,實現知識點的自然延伸,讓學生由事件對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讓學生樹立誠信為榮、失信可恥的意識,認識在社會生活中失信給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明白誠信對于個人的和企業的生存,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提高辨別能力,能夠主動踐行誠信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環節三踐誠信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情景小故事,分析故事中的各種關于誠信的行為。 1、引導學生思考請同學們思考 (1)你如何看待小方的言行? (2)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出現類似的行為? 組織學生進行探究與分享 三位同學關于誠信與隱私的關系的探討,4分鐘內完成思考,其后進行對子簡單對學,然后小組間進行群學,接著歸納總結,小組派代表展示。 3、失信的同學在學校里大家不再信任他,不和他學習合作,如果把這種失信行為放大到社會,我們叫做“老賴”,那社會又是如何對待老賴的呢? 學生閱讀材料,思并。 派代表發言。 通過學生對情境的討論和思考,引導學生體會不守信用給他人帶來的心理和情緒的影響,明確不守信用但產生的消極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 通過一個案例對一個知識點的課堂講授,加深對如何踐行誠實守信的理解,能夠了解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讓學生感受誠信做人做事的美好,樹立誠信價值觀,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踐行誠實守信的能力,積極參加社會誠信建設,為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擴充知識點:失信被執行人的限制(不良信用記錄影響)作業布置 誠實守信基礎作業板書設計 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含義 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 誠信無價 重要性 是企業無形的資產 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 樹立誠信意識 踐行誠信 如何去踐行 運用誠信智慧 珍惜個人誠信記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