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年秋期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60 分鐘;全卷滿分:100 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2.答選擇題時,務必使用 2B 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 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務必使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試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每小題 3 分,共 16 小 題, 共 48 分。1、 《 “十四五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 ”。規劃發布近 3 年來,多地 出臺有效措施,提升農村、偏遠地區群眾和重點群體數字素養與技能,建設數字無障礙環境、提供 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務,促進全民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這說明( )①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②國家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③我國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已超越城市④偏遠地區群眾才需要提升數字技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茍日新, 日 日新,又日新 ”出自《禮記 ·大學》。創新讓我們體驗到別樣的精彩人生,滲透到生 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同學的做法體現創新意識的是( )①小華用礦泉水瓶制作筆筒 ②小明參加環保宣傳活動③小英參加了科技創新大賽 ④小敏用新方法解數學題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在 2024 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舞臺上,手指高度靈活的 AI+機器人、活潑可愛的仿生機器狗、 低空經濟、數字鄉村、智能網聯汽車、AI算法模型……一項項技術創新成果的集中亮相,讓人們不 禁感嘆科技發展的日斷月異和無限可能。材料揭示出( )①創新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②創新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成就感③制度創新體現公平正義 ④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某市推行“村民說事 ”制度,村民提出問題后, 由村黨支部和 村委會提出初步意見,再提交說事會進行決策。 “村民說事 ”體現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基層群眾自治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5.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某市團市委開展“紅領巾小建議(提案) ”征集、“模擬政協提案 ” 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開展這些活動有利于青少年( )①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②形成激進、批判、專斷的民主態度③積累民主知識,增強民主意識 ④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現代社會,民主已經成為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下列活動屬于公民積極參與民主生活的是 ( )①張醫生參加當地人大代表的選舉 ②小馬周末陪媽媽到超市購物③王老師作為代表參加定價聽證會 ④小王暑假去博物館做講解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右圖漫畫《轉變》表明( )①行政機關法定職責必須為②公職人員法無授權不可為③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④政府要積極提高行政效率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8.世之熙熙, 皆以禮為本;人之攘攘, 皆以讓為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禮 ”更是“法 ”。《道路交 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 應當避讓。下列選項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①法律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德治相得益彰②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③只需發揮法律規范作用,就有良好秩序④只要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禮讓行人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9.2024 年 12 月 4 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 19 屆常會上通過評審。至此,我國共有 44 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此次申遺成功有利于 ( )①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②激發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③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統領世界文化 ④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2024 年秋期,某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下表是學校給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書目 推薦理由《論語》 感受中國古圣先賢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倫理規范。《紅巖》 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愛國情懷。《孔繁森日記》 感受孔繁森勤政為民、 自強不息、廉潔奉獻等精神。下列選項與此次閱讀活動主題最相符的是 ( )A.弘揚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B.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C.踐行扶危濟困美德,塑造良好的個人道德形象D.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11.抗美援朝時期,時任連長的楊根思在戰場發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的英雄宣言。70 多年來, “楊根思連 ”堅持和傳承“三個不相信 ” 的宣言,以卓越表現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于 2024 年 5 月 27 日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 ”稱號。 “楊根思連 ”的事跡( )①激勵無數中華兒女不懈奮斗 ②為國家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物質力量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2024 年 9 月 27 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 352 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368 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表彰。此次表彰的意義有( )①推動各民族人民在交往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②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等方面團結統一 ④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同步發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3.在某校藝術節上,同學們演繹情景劇《石榴籽》。該劇分為“ 民族團結 共同奮斗 ”“ 民族文化 代代傳承 ”“ 民族發展 攜手并進 ”“ 民族復興 展望未來 ”四個篇章。該情景劇展現了( )①我國各族人民共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②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③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4.2024 年 6 月 20 日,川臺產業合作推進會在宜賓舉行。會議以“川臺產業合作 · 融合兩岸發展 ”為主 題,為深化四川和臺灣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也將開啟一場川臺互利共贏、相互成就的“雙向 奔赴 ”。這表明 ( )①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要多走動、多交流,增進理解②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③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合作增添活力,夯實和平統一的基礎④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 臺獨 ”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2024 年第 33 屆夏季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40 金 27 銀 24 銅的優異成績,創造了中國境外奧 運的最佳戰績。這啟示我們要( )①凝聚中國力量,引領世界體育發展②勇于砥礪奮進,做新時代的奮斗者③弘揚中國精神,將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相連④凝心聚力,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貢獻自己力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6.如圖,下列選項與方框內問號內容相對應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B.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C.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面建成科技創新型強國D.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非選擇題: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共 3 個小題,共 52 分。17. 【逐夢民族興偉業 揚帆華夏譜華章】2024 年 9 月 30 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指出,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 民族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要把這一項偉 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 堅持道不變、志不改的決心和意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和國家 性質,牢記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讓全體人民在共同奮斗中共享改革發展成 果。 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指出,要堅定不移維護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決反對“ 臺獨 ”分 裂活動。材料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內容體現了教材哪些觀點 (12分)18. 【護佑山川添翠色 珍惜天地煥清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在各地各部門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的家園正變得越來越美 。2023 年,我國完成造林、種草改良 1.25 億畝,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 2857 萬畝,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 40 年“雙增長 ”。2024 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比例為 82.8%,同比上升 1.4 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同比下降 1.1 個百分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對此,某校九年級學生小軍說: “美麗中國新畫卷已經完成,國家和個人都沒有必要再保護環境了。 ”請你對小軍的觀點進行評析。 (14 分)19. 【創新驅動開新局 法治護航筑未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 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舉行。全 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材料一: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 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 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材料二:某企業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會議,強調:要強化科技創新,要打造 人才高地,蓄足科技創新源頭活水;全體員工要以銳意創新的勇氣,奮勇爭先的豪氣,蓬勃向上的朝氣, 真抓實干,為建成科技創新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1)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怎樣建成科技創新強國 (12分)材料三:全會提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 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 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實行法治的意義。 (10 分)(3)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廣大青年挺膺擔當。某校以“宏偉藍圖已繪就 奮楫揚帆正當時 ”為 主題,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請你完成這份倡議書。 (4 分)倡議書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開 啟時代新征程。特此,向全體同學倡議:① 。 ② 。 ③ 。 ……× ×校× ×年×月× 日九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48 分)1-5 ACBBC 6-10 BCABD 11-15 CADAD 16. B二、非選擇題17. ①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推動事業發展。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要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③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 想,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④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公民 的責任,堅決反對“ 臺獨 ”等分裂行徑,保障港澳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每點 3 分,共 12 分) 18. 小軍的觀點是錯誤的。①雖然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 務,永遠在路上。 目前我國仍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如部分地區水 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②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關乎國家可 持續發展和民族未來。國家應繼續加強環保政策制定與執行、加大環保投入、推動綠色發展等。③個人 也應樹立環保意識,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如節約用水用電、綠色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從身邊 小事做起,共同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觀點 2 分,理由每點 4 分,共 14 分)19. (1)①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大對 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②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重教育培養創新 人才,營造良好創新氛圍。③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打造人才團隊,鼓勵員工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④社會要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每點 3 分,共12 分)(2) ①法治能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確 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社會在法治軌道上運行。③為中國式現代化各方面工作提供保障,推動經濟、 政治、文化等領域法治化,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④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保障改革發展 順利進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每點 3 分,回答 4 點即可得 10 分)(3) ①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式現代化緊密結合,明確奮斗目標。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 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③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于擔當責任,為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每點 2 分,回答 3 點可得 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