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課時教學設計第6課時《1.4.2平行線的判定 》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口 試卷講評課口 其他課口教學內容分析 通過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關系證明直線平行,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學習者分析 要判定兩直線是否平行,首先要將題目給出的角轉化為這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構成的同位角、內錯角或同旁內角,再看它們這些角是否滿足平行的判定條件.教學目標 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并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推理.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的發現、推理和應用.教學難點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的推理和應用. 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新課 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兩種: 1.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如圖∵ ∠1=∠3(已知) ∴ l1∥l2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同學們可以想一想? 學生活動1: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回憶相關問題. ? 帶著問題參與新課. 活動意圖說明: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理解學生思考,進行探索.通過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關系證明直線平行. 環節二:新知探究除應用以上兩種方法以外,是否還有其它方法呢? 合作探究1: 如圖中,直線AB與CD被直線EF所截, 若∠2=∠3,則AB與CD平行嗎? 由此你又獲得怎樣的判定平行線的方法? ∵∠2=∠3(已知) ∠3=∠1(對頂角相等) ∴ ∠1=∠2 ∴ AB∥CD (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合作探究2: 如圖中,直線AB與CD被直線EF所截 ,若∠2+∠4=180°,則AB與CD平行嗎? 由此你又獲得怎樣的判定平行線的方法? 理由: ∵ ∠1+∠4=180° 又∵ ∠2+∠4=180°(已知) ∴ ∠1=∠2 ∴ AB∥C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方法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直線平行. 簡單地說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推理格式: ∵∠2=∠3(已知) ∴ AB∥CD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練一練: 如圖, 填空: ( ) 判定方法3: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直線平行. 簡單地說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學生活動2: 學生自學、互動。在具體計算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猜想、發現結論.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適時的進行提示 學生思考 活動意圖說明:從舊知識出發,呼應引課問題,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合作.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并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推理. 環節三:典例精析 例4 AP平分∠BAC,CP平分∠ACD, ∠1+∠2=90°,判斷AB,CD是否平行,說明理由. 解: AC//CD.理由如下: AP平分∠BAC,CP平分∠ACD,根據角平分線的意義,知∠1=1/2∠BAC ,∠2=1/2∠ACD ∴∠BAC+ ∠ACD= 2(∠1+∠2) =2×90°=180° ∴ AC//CD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學生活動3: 參與教師分析和講例題. 活動意圖說明:熟練掌握.鞏固學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二、三的發現、推理和應用.板書設計課堂練習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 A.如果∠1=∠2,那么l3∥l4 B.如果∠3=∠5,那么l3∥l4 C.如果∠1=∠3,那么l3∥l4 D.如果∠2=∠3,那么l1∥l2 選做題: 2如圖,已知CD⊥DA,DA⊥AB,∠1=∠2,問直線DE與AF是否平行?為什么? 【綜合拓展類作業】 3.如圖所示,已知點E在AB上,且CE平分∠BCD,DE平分∠ADC,∠EDC+∠DCE=90°,試說明AD∥BC.課堂總結 歸納: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有: 1.同位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2.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 3.同旁內角互補, 兩直線平行. 4. 在同一平面內,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5.平行線的定義.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下列給出的條件中,不能判定AB∥DF的是 ( ) A.∠A+∠2=180° B.∠A=∠3 C.∠1=∠4 D.∠1=∠A 選做題: 2、如圖,下列推理正確的有( ) ①因為∠2=∠4,所以 AD∥BC; ②因為∠BAD+∠D=180°,所以 AD∥BC; ③因為∠1=∠3,所以 AD∥BC; ④因為∠1+∠2+∠B=180°,所以 AD∥BC.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綜合拓展類作業】 3、如圖,在⊿ABC中,CD⊥AB,垂足為D,點E在BC上,EF⊥AB,垂足為F。 (1)CD與EF平行嗎?為什么? (2)如果∠1=∠2,試判斷DG與BC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