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1課時 認識民法典課后知能演練基礎鞏固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其中關于生命無價、性別平等、人格尊嚴等內容,有力推動了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這體現的治國理念是( )A.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B.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D.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旨在( )①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 ②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 ③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④推動所有人自愿履行各項義務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下列條文體現的民法典基本原則是( )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A.自愿 B.誠信C.綠色 D.公平能力提升4.大到買賣房產、設立公司,小到點外賣、繳納物業費……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據。這表明民法典( )①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②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 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 ④是最完美的法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這部法典( )①與我們的一生密切相關 ②有利于調整所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③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一切權益 ④有利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思維拓展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民法典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無條件”免除救助者的民事責任,為見義勇為者解除了后顧之憂。材料二 民法典規定了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如民法典第四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法典第五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民法典第六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民法典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1)材料一中民法典的規定說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體現出民法典規定了哪些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這些規定有何意義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5月是第四個“民法典宣傳月”。福建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重要論述,緊密結合“八五”普法規劃實施,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針對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省持續深入宣傳民法典等相關法律法規,大力開展“服務民營企業·蒲公英在普法”專項活動,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為了讓民法典更深入人心,更好地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福建省司法廳聯合省電視臺綜合頻道開設大型日播電視普法節目《“蒲公英”在普法》,并于2024年5月28日正式上線。該欄目專門設置“普法優化營商環境”的板塊。在節目首播后,其“典”燃法治宣傳熱潮、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守護消費者權益等主題廣受群眾好評。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民法典的理解。答案:課后知能演練1.D 2.C 3.B 4.A 5.B6.(1)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2)①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②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有利于推動民事活動的公正、公平和有序進行等。7.①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②實施民法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