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初三道德與法治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D A C A B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C A A C B 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50分)21.(8分)參考答案:可以從網絡網絡改變世界、網絡的利與弊、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傳播網絡正能量等角度作答評分細則: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④我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⑤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獻人獻策。⑥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22.(6分)學生可從個人、社會、企業、國家不同的角度提建議。如:個人:樹立誠信意識,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不逃避、不推脫,勇于承認錯誤,主動承擔責任;運用誠信智慧,珍惜個人誠信記錄等。社會:弘揚誠信文化,營造“以誠信為榮,以見義忘利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提高社會信用水平,營造社會誠信環境;重視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企業:誠信經營、誠信辦事,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國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健全誠信相關法律,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23.(6分)可以從學生、學校、家校合作、交管部門等不同角度給出合理化建議,建議要立足實際,合情合法。如:①交警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對不按規定隨意停車、掉頭等行為進行處罰。②學校加大宣傳力度,下發致家長的一封信或者文明接送學生倡議書等,家長自覺和配合,家校攜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家長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和社會秩序;積極參與維護社會秩序:主動參加家長志愿者團隊,協助疏導交通等。③學生要做文明監督員,及時提醒家長文明停車;學生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上下車要快,不要磨磨蹭蹭;學生可以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家近的同學可選擇步行到校,既減輕了學校門口的擁堵狀況,也鍛煉了身體,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學。④學??杉哟髮W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錯峰上下學等措施,減輕校門口擁堵壓力。24.(6分)可以從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等不同角度作答,注意事項要立足實際,合情合法,注意事項與理由必須具有對應關系。答案示例:①采訪前與被采訪者溝通時間、地點等,征求被采訪者的意見;采訪中提問的問題不要涉及個人隱私;采訪時要衣著得體等。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是維系良好社會關系的前提;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等②采訪中我們要使用文明用語;認真傾聽對方的回答,真誠的互動;采訪結束,要向被采訪者表達感謝等。文明有禮會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文明禮貌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橋梁;文明有禮的人,態度謙和,用語文明;文明有禮的人,儀表整潔,舉止端莊。③與被采訪人約定的時間要守時等。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一個人篤守諾言,能贏得信任。。25.(8分)參考答案:可以從關愛他人、善用法律等角度作答關愛他人角度:①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當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幫助和關懷;②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面對復雜的情形,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善用法律角度:③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④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⑤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⑥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制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6.(8分)可以從法不可違、預防犯罪等角度作答。①違法無小事,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要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③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④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27.(8分)可以從服務社會、勇擔社會責任、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維護國家安全、關心國家發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角度作答評分細則:①王永志為國家發展,兩次改變自己的志愿和學習方向;李振聲把“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當成一生追求的目標,啟示我們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提高素質,為維護國家利益貢獻力量;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維護國家利益,有時需要放棄個人利益。②王永志為國家發展,一干就是一輩子,李振聲一句承諾,奮斗一生,告訴我們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計代價和回報的人,正因為他們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擔當,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溫暖,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我們都應該勇于承擔責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詩篇。③李振聲生活簡樸、淡泊名利,把獎金捐給研究所,讓我們感受到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奉獻助我們成長;我們要養成親社會行為等。④李振聲跟著國家需求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告訴我們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維護國家安全,人人可為,國家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⑤王永志和李振聲為國家所做的努力,讓我們感受到,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把中國夢變成現實,需要一代代人埋頭苦干和接力奮斗。我們為祖國成就感到自豪,同時也應該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使命;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我們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擔負起歷史重任,讓青春綻放絢麗的光彩。評分意見:非選擇題由組長依據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統一要求,考生作答只要基本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 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 注意事項:1. 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的規定位置上。2.答題時,選擇題部分,用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部分用黑 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題號所提示的答題區域作答。直接在試題上作答無效。3. 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 、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 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武漢大學 院士和清華大學 院士頒獎。A. 錢 七 虎 劉 永 坦 B. 李 德 仁 薛 其 坤C. 王大中顧誦芬 D. 黃 旭 華 曾 慶 存2.2024年9月30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周年招待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招待會并發表重要講話。A.60 B.65 C.70 D.753.2024年11月15日,中國新聞周刊在北京發布《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數報告》, 成功入選“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這是繼2022年后連續第三年獲評“活力城市”。A. 日 照 B. 青 島 C. 濟 南 D. 濰 坊4 . 2024年12月4日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2023年, 第78屆聯合國大會將其確定為聯合國假日到申遺成功,證明中華文化在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A. 端午節 B. 重陽節 C. 中秋節 D. 春 節5. 出生時,我們是一張“白紙”,父母、老師和社會不停地在“白紙”上添加“顏料”,如教育、 幫助和關愛,逐步幫助我們成長為有知識、懂禮貌、守規則的公民。從“白紙”到“公民”的蛻 變說明A.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B.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1頁(共7頁)C. 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D. 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6.2024年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某中學的同學們深入社區,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走進養老 院,為老人服務……他們通過志愿服務發揮所長,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同學們的志愿服務行為 A. 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榮譽 C. 是服務社會的親社會行為7. 右邊漫畫告訴我們①網絡為經濟生活注入新活力②網絡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③網絡為科技創新搭建平臺④網絡擴大了公民的民主權利(B.①③D.③④)A.①②C.②③B. 有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D. 實現了每一個人的責任擔當8. 道德與法治課上,針對過馬路問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有人認為:闖紅燈不對,但別人闖的 時候就可以跟著走;有人認為:路上沒車的時候可以闖;有人認為,沒人看到也可以闖。針對這 些觀點,老師的回應是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和他律 ②我們要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③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 ④我們既要自覺遵守規則,也要幫助他人遵守規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 人,從他被投進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而我們享受的美好生活, 無不受惠于他人對我們所負的責任:父母辛苦的養育我們、警察為我們提供安全保障……對于責 任,下列觀點正確的是①我們的成長完全依賴他人的付出②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承擔責任③作為社會成員,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④人人都應該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民事訴訟法的修改, 著重對涉外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涉外民事案件質效,更好保障當事人的訴 訟權利和合法權益。這說明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2頁(共7頁)A. 規則一旦失去合理性應及時停用和廢止 B. 舊規則要及時完善以符合社會發展要求C. 安全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維系 D. 社會正常運行應保持社會規則盡量不變11.六十年前,樊錦詩來到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從事研究工作。她不僅要克服極其匱乏的物質 條件,還面臨著漫天的風沙、艱苦的工作環境和無窮的寂寞。但她無怨無悔,把研究、保護莫高 窟當成了一份終身的事業。樊錦詩的事跡啟示我們A. 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B. 責任意味著代價,承擔責任會受到責備,甚至處罰C. 只有自愿承擔責任,才能把事情做得很出色D. 要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12.下列對違法行為的種類和應受處罰判斷正確的是①不履行合同--民事違法行為--民事責任 ②打架斗毆,致人重傷--刑事違法行為--刑罰處罰③破壞鐵路封閉網--民事違法行為--民事責任④擾亂社會治安--行政違法行為--行政處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鄭欽文在獲得網球女單冠軍后說:這個勝利對我來說無可比擬、獨一無二,因為在我的心中, 國家的利益遠遠超過個人的成功。這說明A. 要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B. 國家利益就是個人利益C. 維護國家利益必然犧牲個人利益 D. 個人利益可有可無14.救死扶傷是醫生“天職”,保家衛國是人民解放軍的“職責”,教書育人是教師“義務”,認 真學習是學生“本分”……這些身份的“定位”詮釋了A. 責任是一個人自愿做的事情 B. 角色、責任都是可以選擇的C. 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擔不同的責任 D. 責任來自于對他人的承諾15.2024年是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實施20周年。20年來,西部計劃發揮共青團的優勢, 有效推動50余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以西部地區為主的基層開展志愿服務,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 最需要的地方。這啟示我們要A. 奉獻社會 B. 學會感恩 C. 幫助他人 D. 體味親情16.2024年11月12日,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在湖北十堰市舉辦。上榜好人中,有 三十多年堅守海上救援的“漁家子弟”董建海;有數九寒天跳入冰窟救人獻出生命的普通村民高 元嶺;有自愿守護烈士英靈43載的退伍老兵顧平;有犧牲在防汛一線的“90后”基層干部李東 等。他們的行為啟示我們服務和奉獻社會①需要青年擔當責任 ②需要熱愛勞動,愛崗敬業 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3頁(共7頁)③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④只有成為中國好人,才能成就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4年11月20日,網民“小葵”為引流博眼球無底線,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視頻文 案內容稱其被“家暴”等,引發公眾的恐慌和不安,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目前,當地公安局依法 對他作出行政處罰。該案例啟示我們①網絡有限,自由無限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③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是有限制的 ④建立規則的目的是限制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年11月23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度偽造 技術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在帶來驚喜和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風險隱患,如不注意防范, 甚至可能危害國家安全。下列對國家安全認識正確的是①只有國家安定,我們才能獲得安全感②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③國家安全有保障,經濟社會就一定能不斷發展④國家政權和主權受到威脅,國家的生存就會受到挑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4年是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今年4月15日迎來了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 育日,各地各學校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 ·創新引領10周年”活動主題,深入開展學校國家安 全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這些教育活動,讓我們認識到①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共同的責任②只有人民軍隊才是真正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角③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④國家安全與我們息息相關,要增強防范意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在習主席的講話中,“實干”是一個始終不變的主題。從“實干興邦”到“埋頭苦干”,體現 了黨對人民的殷切期望。這要求我們①為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驕傲和自豪 ②在各自的崗位上付出更多的勞動和汗水③繼續發揚實干精神,用勞動創造新的輝煌 ④努力學習,積極探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4頁(共7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50分。【提高素養與時代同行】從結繩記事到竹簡紙張,從電視機到互聯網,傳播媒介一直處于變化和更新之中。尤其是當今 時代,媒介形態的迅速演進常常讓人感到跟不上信息更新的步伐,大家熱衷于“看直播”“刷視頻”, 愈加容易被信息洪流所裹挾。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知識甜蜜”,也是“選擇的苦惱”,人人都有 “麥克風”,人人都是信息源,過去常說“有圖有真相”,如今即使是“現場視頻”也未必是真的 了。圖頻的任意剪輯搬運,舊圖新用,甚至Al 生成,真真假假的信息、情緒泛濫的態度,讓輿論 場每天都跌宕起伏。21.社交媒體時代,公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和生產者。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 今天我們應如何過好網絡生活 (8分)22.誠信中國的建設需要你我共同參與、全社會共同努力。請你為“建設誠信中國”出謀劃策。(6 分 )上下學的高峰期,校門口車輛如龍,父母焦急地催促著孩子;前方車流遲滯不前,后方車輛不 停地按著喇叭;有些車輛隨意橫在主干道上,無論后方車輛怎么催促,司機就是停著不動;有人為 了自己方便加塞變道,隨意調頭;接孩子的家長將機動車、電動車停在路邊等待,占用了車道,讓 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更加擁堵。如遇下雨天,情況更糟糕。盡管學校值班老師、保安、家長志愿者、 交警繁忙地協調指揮停車,但校門口“定點堵車”依然存在。校門口道路擁堵一直是城市治理的一 大難點,不僅影響學生、家長和社區居民的出行,也關系到道路交通安全。23.學校門口的“堵”局如何破解 請你為此提出三條合理化建議。(6分)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5頁(共7頁)2025年1月6日,政協第十一屆濟南市鋼城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1月7日,鋼城區第十 九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鋼城開啟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兩會”期間特別邀請學生小記者旁 聽會議,并在學校校園電視臺進行新聞播報。采訪是我們獲取新聞素材、了解人物故事的重要途徑。24.請列舉采訪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的注意事項,并闡明理由。(6分)下雨天,一位拄著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這時路過幾位中學生 ……是冷漠還是關愛,漫畫中“扶不扶”的困擾,時常在社會中上演。央視新聞2024年9月23日 報道了發生在江西撫州的一件事: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看起來有些佝僂的老人,正在推操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少年小孟,小孟不 停躲避著老人,始終沒有還手。最后,小孟選擇了報警。老人指著頭上的傷告訴民警,他是被小孟騎車撞倒之后摔傷了頭部。但小孟卻說,自己是騎車 路過的,看到這個老人摔倒在地上就停車上前攙扶,并用老人的手機聯系了老人的家人。最終,警 方通過公共視頻還原了事實真相,老人因毆打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并處罰款200元。近些年,不管是民法典對“好人條款”的修訂,還是司法機關通過一件件具體的執法樣本激濁 揚清,。全社會早已有了一個明確的共識,就是要讓好人不再難做,讓扶與不扶不再成為一個問題。25.結合所學知識,從“法與德”的角度,破解“扶老人困局”。(8分)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6頁(共7頁)【致敬英雄健康成長】“撿到別人的東西拒絕歸還、謊報險情、在體育館內觀看比賽起哄”等這些原來司空見慣、不 以為然的做法,都是違法的行為。2024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 關主要辦案數據:共起訴未成年人犯罪1.2萬人。12月30日對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害案公開宣判, 對被告人張某某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殺人罪判處 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馬某某依法不予刑事處罰。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相關公安機 關和教育部門依法決定對馬某某進行專門矯治教育。26.上述材料對青少年成長有什么警示 (8分)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一生為國因夢飛天 二QN有王老 王永志是我國“兩彈一星”工程重要技術骨干、第二代遠程戰 略導彈技術帶頭人、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為國防現代化建 設和載人航天事業作出杰出貢獻。年輕時,本想做農學家的他意識 到有國無防是不行的,因此選擇了清華大學航空系飛機設計專業, 后因為國家需要他又毅然決然改學了火箭導彈設計。他曾說,他一 生干了三件大事—研制戰略導彈、研發運載火箭、送中國人上太空 并籌建“天宮”。這三件事他一干就是一輩子。李振聲,農業發展戰略專家,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稱 為“南袁北李”的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始終把“讓中國 人吃飽飯、吃好飯”當成一生追求的目標。他說:國家培養了我, 我應該向國家作出回報,要跟著國家需求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他 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心里惦記的都是糧食這一國家大事,提出了 黃淮海中低產田治理方案、建設“渤海糧倉”向鹽堿地要糧等,為 促進我國糧食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國家最 高科學技術獎后,他把獎金全都捐給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 研究所,作為學生的“助學基金”。 一句承諾,奮斗一生。27.勇擔社會責任,是一種價值追求。結合材料談談,你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到哪些成長的智慧和 力量 (8分)初三道德與法治試題第7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年級答案.docx 初三道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