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4 平移1.了解平移的概念,認識平移的特征.2.掌握平移的性質.3.能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4.通過探索平移的性質的過程,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5.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圖形平移的性質.【教學難點】解決簡單的平移問題.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問題:如圖,傳送帶上的貨物,隨著傳送帶的運動,從一處被移動到另一處;吊車上的物體,隨著吊車的運動被上下(或左右)移動,這些都反映生活中,物體沿著某一方向平行移動的現象.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教學說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感受平移現象,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操作:1.如圖(1),在一張硬紙上剪下一個四邊形.2.如圖(2),用剪得的四邊形紙片,先在紙上畫出四邊形ABCD,再把直尺靠緊邊DC,將四邊形紙片沿著直尺移動到另一位置,畫出紙片移動后的四邊形A′B′C′D′.思考:如圖(3),連接AA′,BB′,CC′,DD′,這些線段的位置、大小分別有怎樣的關系?【教學說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先動手實際操作,再思考圖(3)中這些線段的位置和大小關系,然后相互交流,最后共同歸納平移的概念和性質.【歸納結論】在平面內,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種圖形的變換叫做平移.平移時,原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沿同一個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原圖形上一點A平移后成為點A′,這樣的兩點叫做對應點.一個圖形和它經過平移后得到的圖形中,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相等.平移只改變圖形的位置,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圖,有一條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點A平移到點B,請在圖中畫出平移后的小船.【解】 如圖.例2 如圖,△ABC沿B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1)若∠B=60°,∠F=75°.求∠1、∠2的度數.(2)若AB=4cm,AC=5cm,BC=6cm,EC=3.5cm,求DE、DF、CF的長.【解】 (1)由平移的性質可知:∠1=∠B=60°,∠2=∠F=75°.(2)由平移的性質可知:DE=AB=4cmDF=AC=5cm,CF=BE=BC-EC=2.5cm.例3 如圖,一塊邊長是8cm的白色正方形手帕,上面橫豎各有兩道黑條,黑條的寬都是1cm,求圖中白色部分的面積.【解】 可將橫豎兩道黑條平移到一側去,如圖故圖中白色部分的面積為:(8-2)×(8-2)=36(cm2).【教學說明】教師給出例題,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教師可選幾個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答案,交流各自的心得,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四、運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圖,四組圖形中,其中一個圖形能由另一個圖形經過平移得到的是( )2.下列關于平移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平移前后圖形的形狀與大小都沒有變化.B.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上對應點連線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C.線段的中點經過平移之后有可能不是平移后線段的中點.D.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上對應點連接的線段必定相等.3.將圖中的六邊形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2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4.在手工制作課上,小華和小麗用鐵絲制作樓梯模型,如圖所示,她們用的鐵絲一樣長嗎?5.如圖,將直角三角形ABC沿CB方向平移BE的距離后得到直角三角形DEF,已知AG=2,BE=4,DE=6,求陰影部分的面積.【教學說明】教師給出習題,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教師巡視,對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指正,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點撥.【答案】 1.D 2.C3.如圖所示:4.她們用的鐵絲一樣長,都等于長為8cm,寬為5cm的長方形的周長.5.∵△DEF是△ABC經過平移后得到的.∴S△DEF=S△ABC∴S△ABC-S△FGB=S△DEF-S△FGB.即S陰影=S四邊形BEDG= (BG+DE)·BE= ×(6-2+6)×4=20.五、師生互動,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識?還有哪些疑問?請與同伴交流.【教學說明】學生相互交流,回顧平移的概念及性質,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從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到探究平移的性質,再到運用平移的性質解決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在合作交流與實際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