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課題 《對花》 課型 欣賞 課時 1課時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 1、具有豐富的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在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中,具有樂觀的態度以及對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感知體驗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和審美特質。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能對音樂作品和音樂活動進行簡單評價,增強對音樂的興趣。 2、增進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了解和喜愛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課標分解 1、復習鞏固雙簧管、長笛,弦樂組的音色。 2、認識感知短笛的音色, 3、了解河北民歌《對花》與作曲家鮑元愷。1、在聆聽中發展學生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和音樂表現分析能力,從而產生喜愛聆聽,愿意感受音樂的美好情感。 2、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音樂,感知在樂器、力度、音區等改變所帶來的樂曲意境與情感的變化。能聽辨出管弦樂《對花》中表現"對花"樂器的音色;聽辨出力度、 音色等表現要素的變化。 通過聆聽、模擬樂器演奏、律動表演、繪畫等活動中想象、感受與表 達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和情感。 3、通過對比聆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花 語"和"花情"教材分析 “對花”是中國北方廣泛流行的傳統小調,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廣西等地。歌唱者以互相問答對猜花名的方式比賽、傳授知識、娛樂游戲。演唱形式豐富多樣。管弦樂《對花》選自鮑元愷的《炎黃風情》組曲。ABA三段體結構。樂曲的主題采用河北民歌《對花》和《放風箏》的旋律。作品以膾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絢麗多彩的管弦樂色彩,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漢族人民的生活畫卷。學情分析 這首作品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形成良好的音樂聆聽習慣, 對樂器分類有所了解,對西洋樂器中的弦樂器和長笛比較熟悉,對作品中出現的短笛和雙簧 管則較為陌生。因此,雙簧管、長笛、小提琴、和短笛四種樂器音色聽辨可能會感覺比較困 難,而且學生對民歌、管弦樂作品欣賞的熱情度也不高,所以在音色對比聽辨、場景模擬體 驗、律動表演感受等環節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并作悉心指導。教學目標 1、能聽辨出管弦樂《對花》中表現"對花"樂器的音色;聽辨出力度、 音色等表現要素的變化。 2、通過聆聽、模擬樂器演奏、律動表演、繪畫等活動中想象、感受與表 達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和情感。 3、通過對比聆聽感受音樂所表達的"花 語"和"花情"教學重點 聽辨作品表現要素(樂器音色、力度等)的變化, 感受樂曲描繪的歡騰熱烈的對花場面和 輕松愉悅的賞花心情。教學難點 想象與表達音樂要素變化所表現的不同意境和情感。教法學法 猜謎激趣巧設意境,以"猜"調動學生玩的欲望,將"節奏"和"旋律"貫穿于"猜"的環節,豐富課堂的趣味性,通過男女生對唱,一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民歌體驗環節中,了解"對歌"的 特點;二是熟悉和感受民歌《對花》的旋律并加深記憶。根據音樂的變化畫出三朵大小不等、顏色不一的花朵, 讓學生從中感受力度的變化。 教學過程一、師生問好! 導入:今天老師特別開心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來上這節音樂課,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好聽的河北民歌《對花》 (通過歌詞、老師的動作引導學生回答出“對歌”“對唱”演唱形式) 師:這首歌你們喜歡嗎 讓我們一起來演唱一下吧!, (師生)演唱。 你們通過歌詞和老師的演唱是否發現和平時的演唱形式 有什么不一樣 (歌詞是一問一答的形式)這種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做”對歌“對歌”“對唱” 二、新課教授: 介紹“對花” 師: “對花”它不只是歌曲的名字,也是北方廣泛流行的一種傳統小調,是民歌的一種。它以互問互答的方式, 猜花比賽、傳授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對花”不止是歌名也是一種音樂體裁) 2、聆聽作品 第一樂段 現在,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聆聽,由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河北民歌《對花》,改編的管弦樂曲《對花》!先 來聆聽第一樂段。(板書A)里面出現了兩種樂器,演奏的旋律和我演唱的歌曲相同。你能聽出是哪兩種樂器嗎 (如果學生沒有聽辨出,或者回答錯誤) 師:讓我們來單獨感受這兩個樂器的演奏。請看屏幕,在觀看時模仿演奏姿勢。 (播放雙簧管演奏視頻, ) 師:你能說一說他的音色是怎樣的 出示雙簧管圖片簡介 師:下面來聆聽第二種樂器的演奏,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它的演奏姿勢。 長笛又是什么音色呢 ( 播放長笛演奏視頻,出示長笛圖片簡介) (1)再次聆聽 第一樂段 師:我們分成兩組,男生當你聽到雙簧管的音色時,請你模仿雙簧管的演奏姿。女生聽到長笛的音色時,模仿 教學活動 長笛的演奏姿勢。準備好了嗎 (播放第一部分音樂) 【設計意圖】(聆聽和演奏姿勢模仿加深學生對樂器,音樂記憶及感知“對花”的特點) (2)模唱主題旋律 師:這段樂曲特別的好聽,我們一起來可以來唱一唱。前兩小節在幾個音符的上方有一個倒三角符號,它叫頓 音記號,演唱時音要唱的短促、跳躍、有彈性。這兩小節是雙簧管演奏的,我們用DU來模唱。請聽我演唱( 師演唱)你們來模唱 。后兩小節旋律要唱的連貫,這兩小節是用長笛演奏的音色比較明亮我們用“噠”在模唱 聆聽第二樂段 師:第一樂段輕快 活潑的旋律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接下來聆聽第二樂段旋律,在聆聽的時候請同學們和我 一起畫出旋律線,同時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 你的腦海里都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 師:這段音樂速度是慢板描繪了一個女孩她手拿竹板敲打著節奏來到舞臺中表演了一段美輪美奐的舞蹈。 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 (板書B 優美抒情) 3、完整欣賞 師:就讓我們來完整欣這首管弦樂曲《對花》的演奏視頻吧!(播放視頻,完整聆聽樂曲) 4、第三樂段 師:剛才的旋律和哪一樂段相似 它就是樂曲的第三樂段也叫A1,第一樂段的音樂情緒是歡快、熱烈的 第三樂段和它相比更加的怎么樣 簡介 管弦樂《對花》 師:很多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我們這節課欣賞的管弦樂《對花》與我所演唱的對花音樂內容有所不同。 它的第一段旋律歡快熱烈采用的是河北民歌《對花》(板書)第二樂段優美抒情的旋律采用了河北民歌《放 風箏》。管弦樂《對花》是選自《炎黃風情》組曲中的一首。作曲家鮑元愷先生巧妙地把兩首河北民歌 融合到一起。《炎黃風情》曾獲得中國音樂“金鐘獎”并納入到咱們的音樂教材中,我們才能聽到這首好聽 的管弦樂《對花》。 三、拓展 肢體聲勢: 男生起立 當聽到雙簧管演奏時你們做這樣的律動(師教授動作) 女生 當聽到長笛演奏時 你們做這個律動 (師教授動作) 準備好了嗎 同學們節奏準確 動作優美 四、小結: 從同學們表情中我感受到這節課你們是快樂的,除了快樂你們還收獲了什么 (知道了河北民歌 對花 放風箏 學唱了對花的主題旋律 認識了兩種樂器 ) 聽到同學們的發言分享,同學們都收獲滿滿這首樂曲以膾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絢麗多彩的管弦樂,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漢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畫卷!作為炎黃子孫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弘揚民族音樂。讓中國的民族音樂之花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的更加絢爛!板書設計 對花 A + B + A1 歡快 輕快 歡快 熱烈 活潑 熱烈教學反思 本課以“猜”調動學生玩的欲望,將“節奏”和“旋律”貫穿于“猜”的環節,豐富課堂的趣味性,并為民歌學唱和聆聽起到鋪墊作用。通過男女生對唱,一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民歌體驗環節中,了解“對歌”的特點,二是熟悉和感受民歌《對花》的旋律并加深記憶。 通過雙簧管與長笛、短笛與小提琴四種樂器的聽辨,分辨出四種的不同音色特點,在已有的聽覺記憶上加深印象,感受對花的歡樂場景與歡樂心情。通過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對比聆聽,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意境和情景。根據音樂的變化畫出三朵大小不等、顏色不一的花朵,讓學生從中感受力度的變化。通過完整聆聽給學生一個更加整體的音樂形象,并對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進行鞏固。增強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